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根据新“限塑令”,自2021年1月1日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不少吸管生产商和奶茶、饮品店商家积极响应,推出纸吸管、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供消费者选用。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

据悉,普通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约8000元,纸质吸管原材料每吨约2.2万元,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近4万元。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餐饮行业里,塑料杯、塑料盖的使用非常普遍,正如网友所言,“吸管换了,但杯盖、杯子还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材料”。这样的“环保”,让不少网友怀疑部分餐饮店铺的环保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曹淑艳今年年初曾带领团队对我国农村居民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394个,73.2%的家庭去年单独购买过塑料袋。曹淑艳指出,薄膜塑料袋是“限塑”的长期难点领域,收费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塑料袋使用,不过却存在效应“退坡”问题;而大型超市的线上业务多倾向于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吸引与黏住客户。

对此,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仍然存在成本问题和物理特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以可降解塑料袋为例,这种塑料袋生产成本太高,相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更易破损。

虽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出现被视为应对塑料污染,特别是解决一次性吸管等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环境污染问题的利器,但部分公众和行业对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理解并不清晰。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卢倩强调,“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许多降解塑料不仅无法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还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降解成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微粒,可见,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灵丹妙药,负责任的使用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从“限塑”到“禁塑”,还有多远》)

材料二:

塑料作为一种基础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利用塑料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使得塑料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限塑”也就相应地成为全球防治塑料污染的共同选择。

关于“限塑”,有两种常见的认识误区:

一种是不加区分地给塑料贴上“灰色”标签,认为塑料就是“污染环境的坏东西”。其实,塑料无论是替代钢材、木材,还是作为包装材料替代纸质、玻璃及金属,都是相对更节能、更环境友好的东西。塑料污染主要是由那些易耗损、难回收、易泄露的塑料造成的,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塑料包装。因而,选择塑料替代品,要综合权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不能为替代而替代、逆环境影响而替代。

另一种误区是不加区分地给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认为可降解塑料就是由可再生资源制取,环境影响相对低,用后无污染。

首先,在塑料领域,可降解不等于可再生。可降解塑料包括光降解、热氧降解和可生物降解三类,它们可能由生物质原料制得,也可能与传统塑料一样由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合成。

其次,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不一定较传统塑料低。例如,同样重量的可降解塑料的完全碳足迹是传统PE塑料的2.6倍,而且在功能一致的情况下,前者需求的物料普遍更高。以承重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现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是传统PE塑料袋的2.5倍重,而且易破损。

最后,可降解塑料用后的环境影响依赖末端处理的方式、条件。用后的可降解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将它送去焚烧厂,既违背了利用可降解塑料的初衷,也没能通过替代降低塑料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相反,环境影响增加了。若将可降解塑料随意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其降解能力则大打折扣。

(摘编自光明日报《关于“限塑”,还有哪些认识误区和热点领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新“限塑令”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在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同时,也为企业生产转型和消费者使用习惯转变提供了缓冲期。
B.可降解塑料还需在降低成本、提高物理特性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更经济环保地替代不可降解塑料。
C.很多消费者认为纸吸管影响饮品口感,说明生产商、饮品店商家及消费者都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并不支持。
D.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应对塑料污染的利器,但并非绝对环保,甚至有可能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
2.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因价廉易得且方便,在遍布各地的小型农贸市场、小超市,依然随处可见。
B.因可降解塑料袋易破损,外卖食品常被套上好几层可降解塑料袋,外卖员认为这样做并不会污染环境。
C.我国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替代产品产能能够满足消费需求。
D.利乐公司研发的“利乐峰”包装,其塑料薄膜和开盖由甘蔗提取物聚合而成,完全碳足迹比普通塑料包装优越。
3.某市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市长在线”活动,请你结合文本给某市市长提出几条关于“限塑”的合理化建议。
2023-0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智能交通自1973年大力提倡以来,早期因受限于通信手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0年,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通信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素,此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受限于计算能力。2000~2010年,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推进,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等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是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为例,500亿条数据信息让公交集团能够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同时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以保障司机和车辆的最佳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智慧化的交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更能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腾讯2019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的热力图,发现8万人集中返回,交通疏导一定是个问题。而利用LBS技术和腾讯生态体系下产生的大数据连接交通管理部门,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材料二

(摘编自产业信息网《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三∶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就控制范围而言,信号控制可以分为单路口信号控制、干线协调控制(线控制)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制)。在模型方面,当前国内外单路口信号控制从模型到应用已经成熟,干线协调控制也有大量应用型产品和案例,但区域协调控制技术应用案例有限。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SCATS两个系统,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也在尝试建立适合中国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统,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中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为59个,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而二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线城市的摄像头数量为5万~10万个;三线城市则<5万个。就摄像头密度而言,三线城市的摄像头密度远远低于10个/千人。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摘编自《智慧交通,实现城市效能的最大化释放》等相关资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自1973年大力提倡以来,迄今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B.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通信技术、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提升。
C.大数据信息错误和控制系统不完备、信号控制不合理会导致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
D.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视频监控产品比较成熟,我国城市视频监控人均占比低于英美等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化交通,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也能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B.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有限,以及城市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C.2014~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高速公路智慧化市场规模均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2020年这两项的规模均为2014年的三倍以上。
D.2016~2020年,我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由2016年的27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02.7亿元,但增速呈下降趋势。
3.制约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三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造成深远影响。通过碳减排,共同应对全球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环境问题并实现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并向全球行动推进。

②当前,世界能源工业正在经历三场革命——化石能源低碳化革命、新能源规模化革命和能源管理智慧化革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持续调整,新能源消费占比不断升高,形成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四分天下新格局。其中,石油工业正在经历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跨越发展,我国非常规油气已取得战略性突破,保障了油气资源供给。世界各国加快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③中国的地下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6%,石油消费占比20%,天然气消费8%,新能源消费占比16%,形成以煤炭为主的一大三小格局。当前,四种主要能源都进入了各自新的发展时期。煤炭发展进入转型期,石油发展步入稳定期,天然气发展迈入鼎盛期,新能源发展跨入黄金期。按当前生产水平,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还可以开采139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还可以开采50年左右,化石能源资源仍较为充足。

(摘编自《碳中和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行动推进》)

材料二:

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②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亟须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

③近年来,随着太阳能、风能等非传统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世界多国都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中金公司发布的《创新:不灭的火炬》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中国能源制造业高效,低成本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为推动中国完成能源转型、实现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④从全球范围看,绿色低碳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创新成果的应用将集中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大规模储能等重点领域。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

(摘编自《十四五,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材料三:

世界能源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图

能源重大转第一次能源转换
(薪柴向煤炭)
第二次能源转换
(煤炭向油气)
第三次能源转换(油气向新能源)
生产力变革农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能源时代资源型开发能源技术型创造能源

(摘自《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与人类碳中和选择》)

1.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全球能源发展已经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再到油气的转换过程,目前正由油气能源向新能源演变。
B.薪柴作为第一代主体能源,促进了人类及农业的发展,煤炭的生产和使用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C.从机械化、电气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生产力的变革与能源的转换有着密切的关联。
D.技术型“创造能源”有望成为未来全球能源转型的主体能源,是因为资源型“开发能源”的过度使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目前来看,全球的化石能源资源还比较充足,但许多国家已在努力探索如何提高非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比重。
B.中国能源结构供给是以煤炭为主的“一大三小”格局,但目前煤炭发展已进入“转型期”,随着化石能源低碳化革命的推进,煤炭将退出能源格局。
C.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16%,其发展已进入黄金期,世界多国也都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
D.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大规模储能等问题是阻碍世界各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问题,也是能源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重要领域。
3.在全球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下,中国应该如何担负起大国责任?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人口大国,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等举措。现在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加牢固。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1年,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下,将党委责任事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励有方,确保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将继续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显示,到2030年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针对黑土耕地出现的薄、瘦、硬问题,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到2030年将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14亿人口主要靠19亿亩耕地养活,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种粮收益的政策举措,为粮食领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得实惠,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

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关键在于强化粮价,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兜底粮价、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对小麦、稻谷市场价格形成利好支撑,兼顾了种粮收益与后续市场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要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粮食节本增效。通过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推动技术集成、人工替代、集约经营,最终实现节本增效,强化种粮收益预期。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我国已建成了包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生产者补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在内的系统补贴体系。为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2021年,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4.85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相当于补贴幅度提高16.6%。2022年,中央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300亿元,有效缓解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测算,2012-2020年种植粮食为粮农带来净利润共计3121.3亿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粮食安全。

(摘编自钟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

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根本之策,也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长远之计。一直以来,我国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智力投入农业科技当中。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中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他们都在默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不被卡脖子。如今,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还要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借力乡村振兴大势,做大做强农产品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粮食安全的催化剂。当今世界,全球粮食总产量平均到每个人是足够的,但仍然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归根到底是区域性缺粮造成的,也就是说某些国家和地区是缺乏配套粮食安全的农业机制的。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在总结推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必须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勇做新时代农业改革的探路者、城乡融合的先行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如此才能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变局中开辟发展的新天地,在创新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现实中总会有不良商贩为获取非法利益,挖空心思侵害粮农利益,打击粮农生产积极性,从而伤害粮食安全的最根本基石,这些不良商贩必须得到依法惩治。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摘编自王万国《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松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有助于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B.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设了9亿亩高标准农田,未来还将继续改造提升部分高标准农田。
C.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多措并举,强化种粮收益预期。
D.我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全面领先世界,不被“卡脖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视,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对党委责任事项的考核。
B.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必须做到实至名归,所以耕地是我们保障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C.当今世界很多区域缺粮,仍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目前全球粮食总产量也是不够吃的。
D.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依法惩治损害粮农利益的商贩。
3.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举措的一项是(     
A.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高产稳产。
B.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
C.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投入农业科技中去。
D.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
4.我国为什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就如何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两则材料阐述的举措有共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媒介素养已不仅仅是对媒体人的一种素养要求,更是网民在互联网世界的必备能力之一。媒介素养是指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有学者也曾指出,它更像是一个囊括人们综合能力的大帐篷,更强调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的信息检索、识别、组织以及利用能力。

媒介素养不高的网民,往往被刻板印象标签符号主导思维。影响他们对事实判断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思维定势和头脑中的偏见。只要接受到的信息符合他们的情绪需要,他们便很容易选择相信,并且进一步制造舆论推动事实的发酵。比如国内舆论习惯热议老人碰瓷,老人在很多网民心中就有了坏人的刻板印象,看到日本京都低园中国老人碰瓷的新闻时,他们会不假思索炮轰碰瓷老人。至于信源是否权威,或者事实是否完整,这些要素统统被忽略。

事实和真相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非因我们需要的存在。从主观认知上来讲,我们要勇于接受与自己已有认知不匹配的事实,事实就是客观证据,而非与自身道德价值观相吻合的论据。从技术层面来讲,不妨以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两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所著的《真相》一书中的六问为判断标准:1.我碰到的是什么新闻内容?2.我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3.信源是谁/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4.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5.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6.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稍微夸张地说,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崛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我们比以往更容易获取信息,却未必容易看见真相。如果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哪怕我们24小时在线,也未必能看出信息漏洞。尽可能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一个专业的信息捕捉者,才不会被舆论绑架,也避免自己在情绪过山车上颠簸。

(摘编自陈方《网民需具备媒介素养,获取信息却未必能看到真相》)

材料二:

网络素养四个一级指标

网络安全素养五个二级指标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0)》)

材料三:

2016年,后真相一词因入选《牛津词典》年度英文词汇而备受关注。所谓后真相,是指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日益直观化、去中心化,受众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这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古语云:谣言止于智者。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要做智者,显然较为困难。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和无限传播,使受众的认知能力局限和知识育点暴露无遗。同时,群体心理学和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观点往往会对个体成员施加压力,从而强化其从众行为。受网络压力的影响,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而是习惯于遵从群体的感性判断,宣泄对热点事件的情绪。这也使网络谣言的传播有机可乘。

解决网络谣言问题,一种思路是从技术层面入手。网络技术虽然助长了谣言传播,但也为核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提供了手段。例如,对于虚假新闻这种典型的网络谣言表现形式,脸谱公司表示,将在德国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这样,网络用户就能向相关机构举报可疑新闻,一经核实确认,疑似虚假新闻就会被标注为有争议新闻。这将使虚假新闻出现的频率大幅降低,网络用户在试图分享该类新闻时也会收到警示。由于这类技术对于过滤虚假新闻、阻断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将来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但我们还需追问的是,为什么一些人不再对事实感兴趣,而只愿追随个人感受?其实,一些网络谣言能够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是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迎合了部分网民的心理。换言之,虽然网络谣言的内容是虚假的,但它的传播反映了部分网民的心理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在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诉求相互碰撞的今天,我们既要靠技术解决网络谣言传播问题,又要着力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铲除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土壤。

(摘编自解冰《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须双管齐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互联网时代,媒体人和网民都需要具备“媒介素养”。
B.网民在接受信息时,要有理性,不能忽略一些要素,如信源的权威性和事实的完整性。
C.《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在网络规范素养方面的得分最低。
D.网络谣言的内容是虚假的,但它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问题,并非毫无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民有必要摒弃头脑中的偏见和思维定式,要勇于接受与自己已有认知不匹配的事实。
B.依据《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的信息甄别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C.《真相》一书中提出的“六问”判断标准,体现了对专业的信息捕捉者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
D.受众存在知识盲点是导致网络谣言传播的根本原因,受众急需学习来弥补这方面不足。
3.请综合以上材料,就“治理网络虚假信息”的议题,拟定三条合理化建议。
2022-07-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材料二:

20214月底,一场大火烧毁了云南省姚安县栋川镇大龙口村脱贫户王忠毓家的房屋,刚脱贫的他又面临返贫风险。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的监测帮助下,王忠毓的难题解决了——姚安县住建局将他家纳入2021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给予住房安全保障,帮助他在原址重建了13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房子修好了,村里的干部经常来家里慰问,心里踏实得很。王忠毓说。2021年以来,云南省以全省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建成政府找找政府防返贫监测体系,牢牢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22月底,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总访问量达到685.6万次,共收到群众申请19.4万件,已办结18.1万件。

(摘编自侯雪静、吉哲鹏《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周年》)

材料三:

青岛市通过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精准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认定动态监测帮扶户79户、163人,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坚持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地就业、公益岗位、项目分红等一系列措施让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升。创新举措兜底线,符合条件1.1万脱贫人口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符合条件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并享受代缴保费政策。同时,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制度,为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20年开始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返贫和新致贫风险,为青岛市防返贫致贫筑起了一道保护墙

(摘编自张晋《山东青岛: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至2020年底,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B.自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国贫困县数量从2016年开始减少,此后保持大幅度减少的趋势,至2020年底完成全部摘帽任务。
C.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13至2020年实现了翻番,表明了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战略成效十分显著。
D.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其中2019-2020年的增加量最大,2018-2019年次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中国贫困现象的任务,对中国农村的改变具有历史性和全面性,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
B.2021年以来,云南省用“政府救助平台”统筹建成防返贫监测体系,牢牢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C.王忠毓的难题被姚安县住建局解决,是由于他家被纳入了2021年“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及村干部经常去他家中慰问。
D.青岛市对符合条件1.1万脱贫人口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并且这些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并享受代缴保费政策。
3.在防止返贫致贫方面,云南省与青岛市的做法有哪些异同?请概括说明。
2022-06-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八中高三最后一卷保温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逆全球化”思潮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加剧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确定性,区域性经贸组织逐渐成为经济体参与贸易合作的重要途径。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对已提交核准书的国家正式生效。RCEP域内农业资源丰富,这极大地释放了区域内农产品贸易潜力,加强了成员之间的农业竞合关系,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农贸往来逐渐频繁,2004年以农产品贸易为主要合作领域的“早期收获计划”奠定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培育基础。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战略对市场多元化的要求促使中国农产品渐进式地开拓了欧美、中亚、非洲等市场。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农产品市场。2009~2014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经贸复苏中发挥了引领作用。近年来,国际上“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蔓延至亚太地区。农产品贸易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手棋”和“稳定器”,在RCEP签订的谈判进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2001~2019年,中国对RCEP协议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及其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如图所示。

中国对RCEP农产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

(摘编自冯宗宪、李诚《RCEP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及动因分析》)

材料二:

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在深化与RCEP成员开放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虽然,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才起步,与上海、广东、福建等前四批自贸试验区相比,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所长袁波表示,RCEP生效后,广西已着力在稳定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促进区域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重拳出击”。广西汽车集团董事长韦宏文说:“RCEP的实施有利于广西企业谋划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据统计,从2010年至2020年,广西的RCEP的贸易额从88亿美元提高到了390亿美元,增长3.4倍。此外,2021年11月,我区印发的《广西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若干措施》精准对接RCEP,全方位深化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打造高水平开放示范平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北部湾大学党委书记韩峻峰表示,RCEP的实施对区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将RCEP区域开放与学校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优化专业结构,确保在RCEP的撬动下,学校智库作用得到更充分挖掘和释放,为密切联系做好充分的力量储备。

(摘编自王海波《RCEP生效,广西开放发展迎来新契机》

材料三:

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过去五年,我市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的127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4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6%。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深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2021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与新加城、日本、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及重要客商进行了接洽和会谈,通过持续与东盟国家的政企互动,将双边经贸合作稳步推进。重庆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研究、出台发展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从制定发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密切政企交流、共建合作项目等方面推动重庆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更进一步。接下来,重庆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内陆开放,与世界经济更深融合,形成更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与RCEP成员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开放环境。

(摘编自杨艳《RCEP生效,重庆与RCEP成员国合作步入快车道》)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4~2007年由于早期政策扶持,中国农产品逐渐打开国际市场,从而进一步要求出口导向型战略能偏向市场多元化特质。
B.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农产品市场,中国对RCEP农产品的出口额出现拐点,出口比重也随之跌至历年最低值。
C.在2009~2014年,亚太地区引领全球经贸复苏,中国持续培育的农产品外部环境逐渐向好,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出现增长。
D.近几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思潮等因素增添了供给端的不确定性,中国对RCEP的农产品出口额增幅出现略微波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广西与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中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B.重庆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且仍有巨大市场空间可以拓展,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发展契机。
C.2016年到2020年,重庆RCEP贸易规模每年都增长12.6%;广西2020年RCEP贸易额增长到2010年的3.4倍。
D.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较之于前四批起步较晚,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才可能实现高质量开放。
3.在促进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方面,广西与重庆两地的应对举措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06-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六中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在不可逆转地减少,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储载量是相同体积气体量的100~200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规天然气的2~5倍,1m3呈饱和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可释放出164m3的甲烷气体。简而言之,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能量大,燃烧值高。

陆地上20.7%和大洋底部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储量极为惊人。据估计,其资源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量总和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因潜力巨大,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海域和陆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专家预测这些资源的总能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按当前的消耗水平保守估计,我国储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选自方银霞、刘飞《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材料二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存储于海底,而深水海底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未成岩,松软易垮塌,容易发生井漏,所以它的勘查开采难度极大。另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还会面临巨大风险,如环境风险、装备安全风险和生产管控风险等。不过,与风险并存的还有很多潜在的科学价值。

在开采中应对各种难题可促进勘查开采领域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抢占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制高点。我国在全国开展区域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南海神狐海域先后成功实施了两轮天然气水合物探索性试采工作。第一轮在2017年3月28日。试采中利用垂直井试采技术,运用地层流体抽取法,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的降压。第二轮在2020年3月16日。试采中攻克了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钻采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合物的采收率及产气量。相对于第一轮的垂直井试采技术,水平井试采对技术工艺的要求高,难度大,在此方面亦无先例可以借鉴。我国专家系统分析了第一轮试采获取的数据,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三相控制水合物相态理论,并反复试验推演,细化施工环节,实现了垂直井试采技术向水平井钻采技术的升级换代。我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取材于袁于飞、张辉刊载于《光明日报》的文章)

材料三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纷纷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深入开展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工艺、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1999年才开始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性调查工作。研究勘探工作起步晚。另外,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具有水深更深、埋藏更浅、渗透性更差、颗粒更细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开采的一种类型。但是在我国这类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最大,占总量的90%以上,一旦实现产业化,其前景非常广阔。为此,我国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路径,即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第二轮试采就成功实现了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

目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经济性评价较少。美国于2009年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开采成本比传统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0.80~0.95元/ m3。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美国。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天然气的成本为8元,远高于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开采常规天然气的成本。因此,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实现经济效益。

(选自冯猜猜《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开采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无污染、储量巨大和燃烧值高等优点。
B.根据材料二,“水平井钻采技艺”有效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采收率。
C.根据材料二,“水平井钻采技艺”在技术工艺方面比垂直井的要求高。
D.根据材料三,我国在南海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2.下列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90%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在大洋底部,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开采技术的研究。
B.无论人类怎样完善开采技术,都未必能避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中的天然气泄漏。
C.虽然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美国,但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开采技术落后于美国。
D.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起步晚,但已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
3.目前开采天然气的成本较低,我国为什么还要耗巨资去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请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2022-05-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10月,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

50年论证,10多年建设,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100多次研讨会、50多种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最终确定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并先期实施全长2899公里的东、中线一期工程。世界第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大直径PCCP管道、世界最大的泵站群……凭借中国智慧,一个个难题相继被攻克,60多项新材料新工艺、100多项国内专利,世纪工程跃然于世。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这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未来更多人还将从中受益。

(摘编自邱海峰等《重大工程彰显中国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926日)

材料二: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的“南水”,已成为北京城市自来水厂的主力水源,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等重要场馆都已经用上了“南水”。

“我们正全力以赴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水资源保障,做好冰期输水工作,为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贡献力量。”蒋旭光说。

据介绍,目前正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的关键时期。南水北调集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做好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工程保温防寒、巡查值守,提升工程冰期输水能力,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李国英在谈及2022年全国水利重点工作时说:“我们今年将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上有作为、有突破,积极配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同时将不断延展水网布局,积极参与区域水网、地方水网建设。”

(摘编自刘诗平《南水北调冰期输水为冬奥护航》,《人民日报》202217日)

材料三:

一渠清水北送,饮水当思源泉。水源区生态保护,不仅着眼于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一渠清水北送,还希望通过提高生态质量,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经历了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提升,水源区生态保护才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和“桥”。

水源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既注重从生态系统各构成因子出发展开单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又注重从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出发采取配套成龙的政策措施,在上下左右各层级各方面协作联动中,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形成了合力攻坚的氛围,释放了政策和改革的红利,产生了下活一盘棋的效应。

生态保护各项工作,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很多地方正是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善于因地制宜想实招、出实策,不照本宣科,不搞“一刀切”,才较好处理了工作矛盾和利益关系,形成了群众高度认可、上级充分肯定、做法和成效都很有说服力的工作局面。

(摘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保护调查》,《人民日报》202011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国初期,毛泽东基于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现实,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发端。
B.南水北调这一战略性基础工程的完成,给当今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并且将继续惠及民众。
C.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应当努力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积极参与建设区域水网以及地方水网。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治手段,整合上下左右各层级各方面力量,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长期的论证过程体现出严谨认真的态度,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体现出科技创新的能力。
B.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就需要进一步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C.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水源区不断提升认识和实践,终于成功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D.在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的问题上,只要善于因地制宜,能够处理好工作矛盾和利益的关系,就可以产生下活一盘棋的效应。
3.如何更好地保护南水北调工程区的水源区生态?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
2022-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太湖中学等十校联盟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乳腺癌在全球发病数高居第一,但在中国则在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之后,位居第四。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比如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癌症负担增加与常见癌症类型的变化在同时发生,许多国家正经历着已知癌症风险因素流行率的显著增加,这些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运动。

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材料二:

在全球消除疾病的进程中,疫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专家表示,“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安全、有效且经济、便捷的手段,疫苗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在HPV疫苗问世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了一系列宫颈癌防控计划,使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重心逐渐从对适龄妇女定期筛查的二级预防,提前到对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

除了接种疫苗,癌症早筛也是预防癌症的“利器”,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为有效的途径。全球各国都在癌症早筛领域加大资源投入进行创新技术攻关。

近年来,癌症液体活检成为癌症早筛的新趋势。“液体活检是指通过检测人体体液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中的生物标志物来分析身体状况。”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王思振说。传统活检的组织来源于肿瘤的某个部位,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相比之下液体活检结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肿瘤DNA信息。“相比影像学等常规筛查手段,具备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王思振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在癌症早筛领域呈现出更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癌症早筛的液体活检技术实力已经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或已呈现‘超车’态势。”王思振介绍,我国针对肝癌的液体活检早筛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只需一管血就可测肝癌”。

摘编自《对抗癌症,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利器》

材料三: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接受新华网独家连线专访。他建议,一方面,以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临床技术规范化培训指导单位,探索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并加大全国范围内推行力度,提高癌症筛查技术全国均质化水平,同时健康诊疗机构的行业要加强大数据监管与筛查效果评估,切实提升癌症筛查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加快中国癌症筛查数据采集标准制定,建立地方癌症筛查信息平台与国家癌症筛查平台的互联互通对接机制;成立国家筛查大数据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为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建立规范可行的数据共享机制。

“我国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季加孚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已逐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本土医药企业国际化水平及产品国际认可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医药研发原创性不足,本土原创产品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等问题,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亟需进一步深入推进。

摘编自《季加孚:加强癌症早筛早治推进医药开放创新生态构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快速增长,而在中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最多。
B.社会和经济正转型的国家存在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的现象,这导致了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
C.与传统活检方式相比,在癌症早筛时进行液体活检具有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
D.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作为癌症筛查指导单位,应立足人群特点,加大推行力度,领跑癌症筛查技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等已知癌症风险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这种风险因素也在其他国家有显现。
B.我国大力发展能预防癌症的癌症早筛技术,其中液体活检只需一管血即可对癌症进行检测,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C.从季加孚的建议来看,缺少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癌症早诊早治的高质量开展。
D.明确医药创新战略性定位,深度挖掘本土原创产品价值,支持创新药品出海,有利于形成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
3.我国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来有效应对癌症?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