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露营热度大增。露营成为户外娱乐的新选择,从公园露营、房车露营到海边露营、星空露营,各种别具特色的露营方式层出不穷,这种奔跑在路上、自由在天地间、滋养于自然中的休闲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这股热潮并非乍起。不少露营爱好者和从业者称2020年为“露营元年”。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出境游、跨省游颇受限制,不少旅游爱好者将消费需求转移到城市周边游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以1-3天为期的“微旅游”方式——“露营”脱颖而出,不仅出行方便,更是将隔离的风险降到最低,成为人们短途短期低风险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户外露营既可以改善人们闲居家中的状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疫情防控对距离接触的要求。

露营类综艺节目、国内社交平台中的“露营”类短视频和推文,也成为助推力,与“露营热”互为因果。打开抖音、小红书,各种相关内容将露营的美好与惬意展现在大众面前;露营常识、技能等事项也在网络中广为传播,降低了露营活动的技术门槛;还有综艺节目以露营为题、房车为载,展现了在都市生活的人们短暂逃离城市忙碌、追逐耀眼的梦幻星空的旅行历程……按图索骥或是依攻略行事,这就给了更多人一个将“诗与远方”带进现实、带到身边的可能。

(摘自《日照新闻网》)

材料二: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材料三:

近年来,露营成为户外娱乐的新选择,从深山老林里“荒野求生”、公园露营到房车露营、海边露营、星空露营,各种别具特色的露营方式层出不穷。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都市家庭更倾向于舒适性强、装备有调性、风格明显的精致露营。

精致露营多要依托景区。所以大批景区围绕此下功夫。如青海茫崖火星营地,是所谓火星模拟基地,附近都是雅丹地貌,故意营造出了孤独荒凉的氛围,让人觉得恍若置身火星;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推出“自驾+露营+乐园模式”,以“琴岛奇航”为主题,融合多种新奇特色宿营单元,配备沙坑遗迹乐园、儿童游乐园等设施及“乐园管家”服务……目前以露营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有超过5.3万家露营相关企业,仅山东的露营地数量就有近4000处。

露营热必然带来同质化现象。当下,依托自身资源,探索“露营+”的多种玩法,成为关键的制胜之道。如济南九如山度假风景区,升级景区设施,新推出星空营地、木屋泳池营地、森林营地三种不同风格的露营地,还研发了集煎、烤、炖于一体的烧烤设备“煽风点火炉”,再配上山野小酒吧里的鸡尾酒、各色体验馆内多元化的体验游玩项目,将露营地打造得更为丰富多彩。“露营+研学”则成为适合家庭亲子度假型营地探索的玩法。可以根据营地特色提供相关知识的讲解,例如星空探索知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培养孩子在自然中的动手能力,如辨认野外昆虫、自主搭建帐篷等。

露营产业只有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够进步,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开发露营新模式。8月7日在北京世纪公园开展的全国露营大会旨在打造“创新露营+运动时尚”的新型旅游休闲产业,让露营不止于露营;长沙生态动物圆举办夜游动物园、秘访夜间动物的露营活动,探索出更加和谐有趣的与自然相处模式,带来别样感受。如此看来,“+什么”“怎么+”仍大有文章可做,只不过未来如何让露营与之既结合得合理,还能碰撞出火花,甚至产生1+1>2的效果,还得依靠更多的文旅项目共同参与、探讨,策划出新。

(摘自《制胜拼的是“露营”》)

1.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被许多人称为“露营元年”,2020年至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扩大幅度较过去几年都大。
B.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和带动市场规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露营及相关产业在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C.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及带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呈现有起有伏变化,未来露营市场较好,但仍需策划创新。
D.2014年至2020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增长率逐年下降,预计2022年及以后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露营类”综艺、视频等助推下,旅游市场中露营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露营类”各节目推动露营热潮,两者互为因果。
B.露营因为出行方便,可以将隔离的风险降到最低,符合当前疫情防控需求,成为人们短途、短期、低风险旅游的重要选择。
C.露营多依托景区,青海茫崖火星营地、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和济南九如山度假风景区的“露营+”探索思路值得借鉴。
D.面对我国露营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各地要抓住机遇,推动以露营为主题的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以产生更好的效益。
3.如果你是某露营旅游景区的开发者,你将如何打造你的露营品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问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建造跨出关键一步。问天实验舱作为我国首个空间站科学实验舱在太空能开展哪些实验,备受关注。

空间站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辐射等特殊研究环境,方便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模块更换和维修维护。“空间科学是引领我们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探索人类如何在地外生存,或是研究生命起源等,必须在外太空来开展相关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吕从民介绍,问天实验舱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4个领域方向规划部署了10余个研究主题,已立项40余项科学项目。生命生态实验柜将开展拟南芥、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础的物理学和宇宙学规律,同时通过生物、医学、材料学等研究提升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为人类未来走向深空而做一些知识和技术上的储备。”

(选自《问天实验舱将要展开哪些实验研究》)

材料二

8月29日,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暨空间站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阶段性进展发布会举办。问天实验舱设计师赵黎平解密,由问天实验舱带到中国空间站的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已经“满月”。目前,拟南芥幼苗已长出了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高。但是相比于在地面,太空植物的生长速度还要慢一些。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并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为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HONORS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分析比较此两种模式植物在空间环境中开花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网络的变化,解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选自《中科院科学家解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植物全生命周期实验》)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成为空间生命科学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十多年来,随着重返月球、登陆火星、建立月球或火星基地成为人类空间探索的重要目标,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在过去60多年中,科学家们对于在空间种植和栽培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各种空间飞行器中进行了20多种植物的培养实验。早期人们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主要目标是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养活植物,使其能够萌发、生长、开花和产生种子,如今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节选自《到太空“种”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样品拟南芥和水稻是此次空间实验的模式植物,主要研究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为太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B.为了实现太空植物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这一目标,科学家们早期曾对空间植物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C.带到中国空间站的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已经“满月”,虽然生长速度较地面慢,但长势良好,充分说明太空培育植物并不困难。
D.问天实验舱在4个领域方向部署了10余个研究主题,立项40余项科学项目,并且陆续开展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培养的实验。
3.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各自的报道侧重点。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些领域还处在领跑者的地位。数字经济不仅在重塑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成为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方面,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更是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就在日前,《财富》公布了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以表彰那些利用创造性工具来满足社会需求的业界翅楚。榜单的第一名颁发给了全球的疫苗制造商,53家公司榜单中,共有远景科技集团、拼多多、快手等三家中国公司入选。

快手作为一个短视频应用平台,之所以能上榜,当然不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而是因为它在农业领域的贡献,那就是利用短视频帮助农民连接市场。数据显示,活跃在快手平台的农村商家数量在两年间增长了近2倍,而每2位快手三农创作者就有1位在快手获得收入。快手上榜,无疑显示出榜单对企业在疫情之下努力通过创新应对疫情挑战、改变世界的努力的肯定。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去年疫情暴发之初,各地采取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农产品运不出去、销售受阻,而城市农产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而数字经济新模式正是加速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的重要推力,农村电商的发展,在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新基建建设,重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品质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技术、流量本身不带有价值,关键是技术运用的方向,是获得流量之后,引导流量往哪个方向转化。流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在追求平台商业利益的同时,实现平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无疑展现了流量向上、向善的价值。而这正是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力量。

后扶贫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最大难点和最艰巨任务在农村,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决定了共同富裕的成败。从近年来农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进入互联网时代,加快建设农村互联网新基建,引导广大农民搭上互联网平台的快车,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半而功倍。各类互联网平台深耕农村,持续为农村带去技术和模式创新,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产品和服务下沉的需求,也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摘选自《光明网》有删节)

材料二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数字技术接触率偏低、数字素养水平有限等问题。如何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

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资源互通、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首先,应当秉持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的原则制定相关数字化建设与干预政策,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数字鸿沟。其次,通过行政手段打通资源传输渠道,扩大农村地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受众人群,降低农村居民接触数字技术的难度,弥补数字鸿沟,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最后,开展立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字新技术、新应用培训,让农村居民在数字生活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理念、素养和技能。

在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我国乡村环境,并将现有的优势数字资源进行整合。首先,要继续落实农村“三网”建设和升级,建设更为完备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整合优质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打造能够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服务平台。此外,适当简化数字平台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确保农村居民有兴趣,有意愿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来,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复合型“新农人”培养过程中,基层政府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在数字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思维,将培养新型数字农村居民作为工作重点,以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意愿和学习兴趣为培养核心,兼顾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多元化的数字服务作为数字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开办农村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培训班,对数字乡村用户中的“弱势群体”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快农村居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数字化转型。

(摘选自《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在各个方面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B.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秩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C.快手利用短视频帮助农民连接市场,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所以登上了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
D.培养复合型“新农人”,要把培养新型数字农村居民作为工作重点,为农村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多元化的数字服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位居世界第二,是因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已经成为全球领跑者。
B.技术运用,不只在追求平台商业利益,也要实现平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成为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力量。
C.互联网平台深耕农村,持续为农村带去技术和模式创新,必将对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D.要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必须扩大农村地区新兴数字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受众人群,弥补数字鸿沟。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这一说法的是(     
A.中国联通“智能小喇叭”,帮助农户24小时守护大棚,动态监控蔬菜、花卉、果树种植和畜牧、禽类养殖等,成为大田监测管理的“小能手”。
B.河南省司法部门实施“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利用司法行政APP、微信等小程序,开通公共法律乡村服务,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援助等。
C.河南小伙某飞哥记录承包荒废鱼塘抓鱼捉鳖,在快手、抖音上走红,吸粉几百万,遭网友不断质疑作假。
D.28岁的程建平直播剪羊毛在快手平台上走红,他带动当地剪羊毛产业,并组建一支十几人的剪羊毛小团队,全年收入达70多万元。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5.当前农村地区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数字技术接触率偏低、数字素养水平有限的问题,请你根据材料二,谈谈你的解决之策。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斗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中文简称。“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自古以来,人类就非常崇拜日月星辰,华夏祖先对于北斗星更是有着高山仰止般的敬畏。指极星(即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两颗星,通过天璇与天枢联线的五倍延长线可找到北极星),更是功能神奇,因为找到了北斗星,就可以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中找到永远在正北方向的北极星,也就实现了定向导航。所以,将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取名“北斗”,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渊源,让人浮想联翩。

(摘编自曹冲、王立、来春丽《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叫“北斗”?》)

材料二:

我国自古以北斗为极重要之星座。《史记·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南宋王应麟引《春秋运斗枢》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摇光即招摇也。”2000年前在黄河流域,北斗七星终年在地平线上,常明不隐,终年照耀于地平线上,自足引起深刻之注意。

(摘编自《竺可桢文集·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材料三:

北斗七星为什么会指北呢?其实它不是总指北,只有“勺子”头的两颗星(天枢、天璇)连线是总指向北极星(见下图)。北斗七星每天都会围绕北天极转360°,这叫“恒星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因此北斗的勺柄在一天内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所谓“北”的方向来自地球的北极点,而这个地理北极点在天空中的反映就是北天极(也就是现在北极星的位置)。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天体于一恒星日内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赤道平行的小圆转过一周的运动,所有的天体似乎都在围绕北天极旋转。而北斗星在北半球中纬度以上地区是不会沉到地平线以下的,属于“拱极星座”(指天极附近的星座,这些星座在视觉上都像是围绕天极运行,在高纬度区,这些星座都不没入或都不升出地平面)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北斗星的所在的方向大致是北,但不能说“北斗星总是指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北极星的方向才是正北方”。

(摘编自中国宇航学会《北斗导航天地间》)

1.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
B.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沈约《夜夜曲》)
C.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D.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夏民族自古对北斗星非常崇拜,认为它常现不隐,运行于天空中央,可主宰四方地域。
B.北斗星是最好的指北针,从北斗星的天枢、天璇和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可找到正北方向。
C.中国古代人民由北斗斗柄位置变化确定季节,由“斗转星移”的规律区分阴阳调节五行。
D.在地球上观测,会看到北斗星并不没入或升出地平面,它们只围绕北极星做360旋转。
3.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2-09-20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近年来涌现出如手机实时导航、抖音快手直播、自动驾驶汽车等服务。这类应用对信息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运营商在设计网络的时候保证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迟滞效应尽可能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信息龄用作刻画信息‘新鲜度’的一种度量,从而对网络进行优化。杨浩的研究主要聚焦模型和算法的开发,物联网和5G6G的探索等,尝试在这些领域的根本问题和理论方面潜心挖掘,寻找突破。

33岁被遴选为SCI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 onson Wireless编委,这是对杨浩多年努力和学术能力的认可。杨浩介绍了他的科研进展,他说,为了应对无线通信网规模化后带来的信息传输分析、优化和设计挑战,我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发展可用的数学分析工具。我们融合了网络分析里经典的排队论与新兴的随机几何工具,发展了一套刻画无线网络中时空随机性的数学方法。基于这个工具,我们初步分析了大型无线网络中复杂的传输环境因素对信息龄的影响。进而,我们提出了从发端的更新与接入频率、功率控制、能量开销等若干方向优化信息龄,保证网络具有良好实时性的方法。我们也将在今年的国际通信大会上作专题课程讲座报告,向全世界同行展示我们的成果,为更好地开展全球科研合作奠定基础,也希望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可以树立起我们在网络研究方向的比较鲜明的特色。

去年一年,刚入职ZJUI不久的他,做出了不少成果,发表了十多篇SCI论文,效率显著。他年轻且有为,用科研知识和经验构成了茁壮的树干,他屹立且奋发,在无线网络领域枝繁叶茂。

生于斯,未长于斯,但要报于斯。杨浩拥有非常国际化的背景,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学习工作过,学成后归国,从事中国亟需发展的通信基础建设相关研究工作,并投身教育事业。他表示,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个科研人。

现在国家发展如此迅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希望可以勇立潮头,面对风险,勇争机遇,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他所从事的无线网络相关研究,尽管可能从很小的角度出发,但也能积沙成塔,让世界拥抱一个更加互联的未来,让全世界的人们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对未来技术的探索,更是为未来在国际通信领域里增加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懈努力。

杨浩希望自己可以在五到十年间,在他所在的科研领域拥有国际上的影响力,立志成为领域的标杆,成长为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这棵伫立在ZJUI的大树,又将在每一年摇动一棵棵小树。他说,在国外的学习背景令他学到了,科研要保持纯粹的初心,减少拿奖的功利。同时,他了解到,想要搞好科研,除了有一心一意搞科研的耐心,还要有善于表达的能力,有了好的点子就提出来,利于科研团队的进步。杨浩想要把自己学到的,通过言传身教,告诉自己的学生,培养好ZJUI的小树,培养好祖国大地的小树。这便是他心中教育的意义。

(摘编自项杨依晓谢雨欣《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个科研人!》)

材料二

相比全球整体情况,中国科研人员对未来所能获得的科研资助、科研合作的加强、技术在科研和教育中的作用、开放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持更为乐观的态度。今天(425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所发布的《科研未来之路》报告,提到了这一观点。

该报告基于爱思唯尔在20202021年对全球逾千名科研人员所进行的调研撰写而成,从科研速度与开放性、科研资金投入、科研合作、数字技术应用等维度,描绘了未来十年科研发展的图景,展现全球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研经费是科研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全球有约一半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的研究领域面临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过去一年,全球科研人员对于获得经费支持的信心有所下降。

而中国却显示出了相反的趋势。同全球科研人员相比,中国科研人员更倾向于认为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他们对未来持续获得科研经费支持也更为乐观。

报告显示,63%的中国受访者预计,其所在研究领域在未来几年内科研经费将会增长,而在全球范围内仅有39%的受访者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全球超过一半(52%)的受访者表示,同两三年前相比,他们实现了更多科研数据的分享。同时,有63%的受访者认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中国科研人员对这一趋势的认同显著高于全球水平,71%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的研究项目中跨学科、跨国及与产业界的合作比以前更多。

(节选自《爱思唯尔发布〈科研未来之路〉报告,展现全球科研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三

中国科技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二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注入了动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连续第三年位居申请量排行榜首位。中国正加速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韩国西江大学技术经营管理学院院长丁有信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许多领域,中国科技创新速度都在不断加快。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表示,中国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运用于解决就业、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人民福祉的问题,这非常值得关注

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中国将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佩里莫尼表示,中国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在为全球科技发展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前校长里卡多·莫斯克拉看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的扶持力度。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7%等目标,这为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指明方向。此外,中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佩里莫尼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大任务进行部署。中国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并培养大批科研人才,成为中国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2020年,中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0颗由阿根廷自主研制的遥感小卫星,开展对地观测。近年来,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促进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动能。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表示,科技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也是决定国家实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居于世界先进地位,阿中加强科研合作可以实现共赢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科技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龄是在网络对信息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用作刻画信息“新鲜度”的一种度量。
B.过去一年,全球科研人员对于获得经费支持的信心有所下降,而中国却显示出了相反的趋势。
C.同两三年前相比,全球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实现了更多科研数据的分享,因此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
D.中国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运用于解决众多关乎人民福祉的问题,这引起了国际有关人士的关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效祖国,对于杨浩来说,不仅体现在保持纯粹的初心搞科研,也体现在摇动一棵棵小树的热诚上。
B.《科研未来之路》报告展现了未来十年全球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科研人员对未来有些方面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C.对其所在研究领域在未来几年内科研经费是否将会增长,全球大部分的受访者对此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D.中国对科研投入巨大,在“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实现了年均增长,为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指明方向。
3.请分析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农业部门因其兼具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利用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进行生物固碳,每年吸收全球约30%的人为碳源排放。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引致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年均排放总量的25%。如中国土地利用及变化在2014年贡献了约11.51亿t的碳汇,相当于抵消了当年约9%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当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则占全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仍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总量的40%和60%。这与中国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农业化学品投入过量、农地利用方式转变频繁、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紧密相关。

【注】①碳中和:国家、企业、活动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摘编自林斌《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

材料二:

农业是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甲烷的农业排放源主要包括:一是稻田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产甲烷细菌分解土壤中活性有机物质,产生甲烷,进而排放到大气中。稻田淹水时间越长、投入的新鲜有机物料越多,甲烷排放则越多。二是动物(主要是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在消化道中经特殊微生物发酵会产生甲烷,然后通过打隔和肠道排放到大气中。三是畜禽粪便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甲烷。

农田土壤是最大的氧化亚氮释放源。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是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过程的中间产物。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提高硝化和反硝化率,进而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同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还与灌溉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会大大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与土壤类似,粪便贮存和管理过程中其所含的氮也会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氧化亚氮。

除上述直接排放,农业生产还有一些“隐藏”的排放。农作物种植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等,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生产、养殖场日常水电消耗等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

(摘编自程琨《农业与碳中和》)》

材料三:

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主要是生物体死亡、收获、加工利用后残余的生物质。生物质废弃物可能存在各种有害物质,所以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处理应基于农业固碳减排和环境健康风险的双重考量。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工艺技术符合有机质转变以及去除有害物质环境风险的要求。它的基本原理是在限氧或无氧条件下,生物质在250~750℃发生热化学反应,生物质中碳化合物发生热解反应,通过固液气分离而产生生物质炭、木醋液和可燃气。

生物质热解炭化工艺的核心是实现生物质中有机碳和养分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其中,产生的可燃气可作为能源用于生物质原料的烘干和热解炭化系统热源,剩余能量可代替化石燃料用于外部能源供给。经过冷凝获得的液体产物即木醋液是一种兼具药和肥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根施和叶面喷施稀释后的木醋液,可促生、抑病和增产。生物质热解炭化的主要产物是生物质炭,一种富含稳定有机质并包含矿质养分的固体炭质。它能产生有益效果,源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在高温无氧条件下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中有机质发生崩解和炭化,但大部分物理结构被保留,形成了疏松多孔性的特征。炭质稳定、多孔疏松特性、环境友好是生物质炭的主要特征。

(摘编自卞荣军《生物质废弃物处理与农业碳中和》)

1.下列有关“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原理与产物应用途径”的图解中,最符合材料三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既利用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吸收部分人为碳源排放,又在其生产活动中排放温室气体,故农业部门兼具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
B.2014年中国土地利用及变化贡献的碳汇能够抵消当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可见我国已达成了碳中和的目标。
C.农业化学品投入过量、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是造成农业生产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
D.农田土壤释放的氧化亚氮要多于动物蓄养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但动物蓄养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则多于稻田淹水环境中产生的甲烷。
3.“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请结合材料,以水稻为例,简要说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碳足迹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仍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土化心理理论缺乏。我国本土化心理理论建设滞后,心理服务缺乏本土化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主要使用西方心理理论。中国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心理理论的本土化建设,并将理论应用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当中,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亟待完善。在机制方面,我国的心理健康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各类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与指导缺乏统一的标准,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尚待完善,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在队伍方面,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理想,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复杂,心理专科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制约了我国心理服务事业的发展,供需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民众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还十分陌生,甚至存在心理疾病污名化的现象:有的人将心理咨询等同于算命;有的人则害怕心理咨询师洞察自己全部的内心世界,还有的人认为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一些需要心理援助的民众,没有寻求心理援助的意识,从而加深了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

(摘编自陈小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材料二:

【注】按照经济地理要素,我国通常会划分为四大地区,分别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数据来源: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数据来源: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材料三:

1.指导思想

按照《精神卫生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政策要求,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强化政府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基本原则

——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党政领导,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将满足群众需求与长远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坚持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和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3.基本目标

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解。

(摘编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不同地区的抑郁风险检出率存在差异,东北地区人们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低于其他地区。
B.不同学历人群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不同,学历层次越高,抑郁高风险检出率越高,工作压力越大。
C.中国人心理健康水平除情绪体验、人际交往两项男、女基本持平外,剩余四项男性均远高于女性。
D.我国9~13岁留守儿童状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儿童;青少年整体焦虑水平随年龄大致呈上升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已经起步,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最主要的是本土化心理理论缺乏。
B.民众理解心理健康概念,了解心理健康服务意义,就能去除对心理疾病的恐惧心理,主动接受心理援助,战胜心理疾病。
C.“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当把预防为主、协调配合、立足国情、规范发展等作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原则。
D.到2030年,我国将显著提高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能有效遏制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
3.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不同层面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着力点。
2022-09-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抗疫成果折射出的国家治理成功之道令中国年轻人更具有民族自豪感、更加自信。《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日围绕中国年轻人开展了民调。

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在回答相对于5年前,今天提到西方国家,您心里是什么感觉这一问题时,选择仰视西方国家者仅占8.1%;选择平视者有48.3%;回答俯视者则上升至41.7%。在过去数年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失败,使中国民众整体进入了一个对西方再审视的时代。而中国青年成长在祖国飞速崛起的时代,在与西方的交往中,他们有更强的自信和更足的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弊端,这是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针对哪些是中国‘平视’西方国家的标志性事件,选择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的受访者最多(53.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与众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40.5%);选择世界经济遭重创,中国成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的受访者分别有37.6%和30.3%。

在有关对西方国家好感度的问题上,逾四成受访者青年回答变差,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西方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恶意炒作新疆、香港、台湾等问题,以及西方国家种族歧视、种族骚乱不断等。

(摘编自《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中国青年网20214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021年4月20日)

材料三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流是自由主义,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社会公民不服从防疫措施的现象表现得非常突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化难以使全社会具有统一的正义观,不同阶层对正义的不同看法演变成激烈的社会冲突和对抗。

西方一些国家政府的错误引导和民众的价值观混乱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效果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有限政府理论弱化了政府的力量,使政府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高效率地解决紧迫性问题。而中国社会能够普遍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摘编自陈树鹏《新冠疫情背景下中西方价值观比较和启示》)

材料四

坚持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价值导向。正确义利观恪守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中国希望全世界共同做大发展蛋糕,特别是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重视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需求,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继续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各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和短板,各国应团结合作,共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将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和疾病防控能力。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国家打压中国科技企业、西方国家种族歧视等多种原因,导致有超四成受访者青年对西方国家好感度的问题上,回答“变差”。
B.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科技”和“国民素质”两个领域的占比分别是最高和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翻了一番多。
C.“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和“社会治安”被近三成的中国青年看作平视西方国家的标志性事件和西方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D.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发生改变,有着复杂的成因,由材料二可知西方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得不够好是其中一个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国家的消极应对疫情充分暴露了西方社会体制的弊端,是中国青年对西方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
B.中国的迅速崛起和文化自信,使中国民众进入对西方“再审视的时代”,也使中国青年在与西方的交往中更有自信。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阶级分化严重的西方发达国家则难以使全社会具有统一的正义观。
D.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能表明中国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
3.新时代的中国要如何加强国家发展合作?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和分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联合国发布的无障碍主题的报告曾指出,为加大无障碍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必须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文化宣传和交流等活动,抵制污名化和歧视,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提高对无障碍的认识。特别是要纠正对无障碍认识的三大误区:第一,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本高,实际上如果在设计、建设的早期或在改建、扩建中同步考虑无障碍,几乎不会增加任何额外成本;第二,认为投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收益小,没有意识到无障碍环境带来的回报不仅能抵消付出的成本,而且有助于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独立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并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大幅度节约福利支出;第三,认为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的专属,不了解无障碍环境的广泛受益性,没有意识到通用设计的应用能使所有人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融合发展和共享发展。

目前,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充当排头兵和引路人,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度。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需要完备的制度基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详细的实施细则,为保障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方向和途径。其次,细化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的行业标准。为满足残疾人对无障碍融入社会生活的需求,应细化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配备标准,加快制定无障碍服务行业标准。与此同时,要重视无障碍信息化建设及其标准规范。此外,还应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在无障碍建设过程中的监管责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障碍建设涉及众多主体,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维护主体等,各方主体的主要职责存在差异。为规范无障碍环境建设主体的行为,确保无障碍设施真正为残疾人等群体所用,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督。由于建造主体自身责任,无障碍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使用者或者其他人员权益受损,建造主体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造成重大事故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改造主要是针对已建成但需要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各类设施。一般来说,由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区等设施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承担改造责任。

无障碍设施维护管理人失职,导致无障碍设施无法使用的,应当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一般来说,维护管理人的义务履行标准以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准。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人因维护管理不当而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既要营造环境,又要有所约束。老年人等社会特定群体作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方和受益方,在享受无障碍设施为其带来的便利时,同样也应该承担合理使用无障碍设施、积极维护无障碍环境的责任。

在明确政府部门、建造主体、改造主体、管理主体以及使用主体等多方主体的法律责任后,应当完善相应的责任主体追惩机制,确保各方主体尽职履责,强化执法、守法效果。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是要通过明确监督权责,加大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管行政机关,应强化其对无障碍环境其他执法主体的监督。同时,应补充具体执行部门的监管职责,严格追究责任。

(摘编自沈秋阳、杨月《报告:消除对无障碍的认知误区和盲区,是无障碍环境立法最重要的基础》)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障碍环境建设关键在设计,通用设计的应用有助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和共享发展。
B.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详细的实施细则,能满足弱势群体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诉求。
C.建设、改造、使用各种无障碍设施的团体或个人,有可能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D.城市规划和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不具备执法权,但可以监管具体的执行部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无障碍环境立法,按照时间顺序展开阐述,“首先”“其次”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
B.文章第一段摘录引用联合国报告的相关内容,来阐释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三大错误认识,增强了说服力。
C.文中的“排头兵和引路人”属喻证法,形象点明了无障碍环境立法应该明确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的观点。
D.文章指出,应该完善相应的责任主体追惩机制,以确保各方主体能尽职履责,强化执法和守法的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展正确认识残疾人的文化宣传和交流活动,有助于社会对无障碍相关政策的执行。
B.无障碍环境建设虽然成本高,但是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创造一系列的社会价值。
C.无障碍环境不仅有助于残疾人活动,还能给所有需要排除障碍的社会成员带来便利。
D.政府部门应发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导作用,着力完善相关制度,细化相关行业标准。
2022-06-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青海省海东市一中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产业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2019-2020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同比减少约1.3亿人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冰雪旅游需求结构更倾向于周边游、家庭游、自驾游。《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

图1   中国冰雪旅游收入变化趋势图

图2   2016-2022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

【注】图220212022年数据为预测数据。

(摘编自《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材料二: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统计调查显示,自2015年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这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意味着我国冰雪产业迈上新台阶,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冰雪产业繁荣与否,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有调查显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产业规模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冰雪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后面一种情况。放眼全国,冰雪运动在各地普及,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众参与进来,他们或参加身边的冰雪体验活动,或乘坐交通工具远赴高品质雪场开展训练。

(摘编自常理《推动冰雪产业迈上新台阶》,《经济日报》2022115日)

材料三:

2015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启动冰雪旅游专项课题。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元军告诉《经济》杂志记者,当时国内全域旅游发展动力不足,特别是冬季旅游产品相对匮乏,再加上很多地方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急需新的产业支撑。而冰雪经济综合带动作用强,关联产业多,产业链长,瑞士、奥地利、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冰雪经济对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等有直接拉动作用,能有效促进消费升级。

为了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划,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仅201611月,国家体育总局就接连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3个文件;2019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快发展冰雪产业,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合理规划、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力争到2022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推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元军说:“冬奥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带动因素。从供给层面看,冰雪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设备越来越完善,产品更加丰富;从需求层面看,以滑雪为代表的冰雪休闲项目,有效填补了冬季旅游的空白,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带动消费升级。以前让人们抗拒的冷资源,现在成了旅游热资源。”

(摘编自张军红《冰雪产业:冷资源成热资源》,《经济》2021年第12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2018年,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为2700亿元,而在2017-2018年冰雪季,我国仅冰雪旅游收入就达3300亿元。
B.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2019-2020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锐减,且多数冰雪旅游者选择周边游、家庭游、自驾游,我国冰雪旅游收入随之锐减。
C.根据2016年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要求,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要完成同比增长4000亿元的目标,达到10000亿元。
D.近年来,我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不到70亿元,2018年突破了100亿元,预计2021年比2016年翻一番,2022年有望突破150亿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标志着我国冰雪产业迈上新台阶;“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体现了我国发展冰雪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B.2015年以前,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较弱;后来,我国冰雪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的发展。
C.针对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9月出台了专门文件,给出指导意见。
D.近年来,我国在冰雪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在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冰雪旅游项目。
3.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