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

材料二: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三: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材料四:

(摘编自《2016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材料四的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能以开发旅游业作为唯一的目的,否则将使文化旅游缺乏魅力。
C.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D.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则都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3.从全文可知,面对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下列解决发展问题的途径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合区域特色,使文化旅游产品具备相应主题,杜绝效仿,避免重复。
B.结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C.结合业态的发展趋势,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做到“无中生有、变废为宝”。
D.旅游从业者应该对当地旅游产品亲自感受和亲自参与,从而制定措施以利于旅游者深度游览和体验。
2022-04-09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非常了解(%)了解(%)不是很了解(%)一点不了解(%)没有考虑过(%)
个性30.260.371.90.6
兴趣28.549.718.13.20.5
能力27.953.215.62.50.8

选项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过(%)
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
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可能与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有关。
B.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C.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D.相对于准确自我评估和课程选择来说,课程意义、生涯选择、社会需求、个人发展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等,也是高中生要明确认知的。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国家推行高中生生涯教育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022-04-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编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慢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么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C.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这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则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C.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不属于“切实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建议的一项是(       
A.学校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B.部分学校存在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
C.社会层面要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
D.资源方面,要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上运行、支持人类在其中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不具有返回地面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空间站由单模块式发展为多模块式,容积更大,载人更多,寿命更长,综合利用程度也更高。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需分批发射模块组件,在太空中完成对接组装。由多个模块直接对接组装而成的空间站,国际上通称为第三代空间站。在此基础上,第四代空间站还采用了桁架挂舱式构型。目前太空中唯一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构型,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造天体。

我国的空间站计划,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射系列神舟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推进了我国空间站事业的发展。

201111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之前发射的目标航天器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两个航天器在太空高速飞行,为了降低对接难度,需要采用轨道共面发射技术。这就意味着追踪航天器必须根据目标航天器轨道测定数据,精确确定发射时刻。此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窗口仅为1秒,如果发射时刻出现偏差,将引起神舟八号的轨道升交点赤经出现偏差,从而增加轨道面修正的燃料消耗。在地面测控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经五次变轨,在距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其建立通信链路,然后自主导航至天宫一号附近,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最终两个航天器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7422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航天器交会对接,并在地面导引下,成功完成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推进剂在轨补加是通过安装在天舟一号对接机构上的4路浮动断接器来实现的,相当于加油管路油枪都安装在对接机构上。航天器的交会对接会产生巨大的对接能量,这对天舟一号对接机构的缓冲耗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设计师们通过攻关,成功推出二代对接机构,完美解决了本次及后续任务的难题。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让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成为可能。

自此,我国自主掌握了载人航天活动的几项关键技术,也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基本条件。

(取材于景海鹏、郑永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1429日,随着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中国正式开始建设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617日,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关键技术验证,并于917日成功返回。在空间站的建设思路上,我国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走的是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将于2022年初步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规模适中,由多个模块直接对接组装而成,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绝大部分科研需求。作为空间站的主控舱段,天和核心舱连接着两个实验舱,还配有一条机械臂,可以将重达25吨的物体运送至空间站外部。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配有航天员出舱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实验舱II名为梦天,配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核心舱还备有多个对接口,供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停泊,紧急时,神舟飞船可作救生船使用,帮助航天员应急救生和返回地面。此外,如有需要核心舱还可对接新模块,扩大空间站规模。

空间站里航天员需要的生命保障物质和产生的废物都相当可观,发展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势在必行。天和核心舱配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再生式生保系统,它通过冷凝干燥组件收集航天员呼出的水汽,再通过净化装置转为可供饮用的再生水,尿液也能收集处理为可饮用的纯净水。与此同时,电解制氧系统可以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这套系统还可对二氧化碳进行净化,让富集起来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反应,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氧气。再生式生保系统将提高空间站物资利用的闭环度,大幅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的依赖。

建设空间站时,我国的科研团队将航天员在太空的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一旦密封舱或航天服遭到空间碎片袭击,哪怕一个很小的裂缝,航天员都将因失压而面临生命危险。为此,中国空间站将配备一套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它能对空间碎片进行定位感知,然后通过对空间站实施升轨或降轨进行规避。如果遭遇重大险情,空间站将立即启动撤离模式,航天员可在5分钟内快速撤离。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对空间站的通风、噪声等细节也有周密考虑。空间站还将为每个航天员配置一台平板电脑,各舱内实现WiFi全覆盖,航天员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看剧、浏览网页。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

(取材于吴志强、黄希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计划已历时二十多年。
B.在外部力量的辅助下,空间站所载货物能自己“走”出梦天实验舱。
C.通过对接新模块,中国空间站规模会更大,能完成更多科研任务。
D.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将确保中国空间站不会受到空间碎片的袭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国际划分惯例,即将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属第三代空间站。
B.配备再生式生保系统,可使空间站后续无需补给生活物资。
C.突发险情时航天员可从天和核心舱撤入神舟飞船返回地面。
D.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工作时,能与地面工作人员微信沟通。
3.中国空间站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称,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整体向好,“养儿防老”观念正在深刻转变。但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全民对老年期生活准备不足。

本次发布的蓝皮书以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托,分析了当代中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指出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蕴含着整体向好的新变化。2015年,中国老年人城镇化水平普遍提高,城镇老年人口占52.0%;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低龄(60-69岁)老年人口占56.1%;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文盲率下降为29.6%。

从老年人的家庭关系来看,“养儿防老”观念正在深刻转变。从健康医疗状况来看,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2015年,城乡享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98.9%和98.6%,比2006年分别上升24.8和53.9个百分点,这也是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重大成就。

从经济状况来看,城乡老年人收入平稳增长,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4年,全国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23930元(人民币,下同),是2000年的3.24倍。农村老年人平均收入7621元,是2000年的4.62倍。

此外,老年人居住面积普遍较大,大多数老年人拥有独立房间;老年优待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全社会尊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城乡老年人幸福感显著提升,老年人闲暇生活更加注重品质和时尚。

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当代中国老年人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因老返贫、因病致贫风险较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宜居建设滞后、全民对老年期生活准备不足等等。

“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由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国家统计局批准、每5年开展一次的重要国情调查。自2000年开始,这项调查已成功开展4次。从全球范围来看,第四次调查是目前世界上有关老年人口最大规模的调查。

(节选自《老龄蓝皮书: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材料二:

随着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老龄科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很多新型的数字技术被应用到了为老年人服务上。

比如,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和看护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除了养老院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传统模式,社区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模式最近几年开始流行。这种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在每个社区派驻一些专业护理人员,负责本社区老年人的看护。这样,老年人依然可以居住在自己家中,日常享受到专业人士的照料。不过,这种模式会出现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对老年人的要求反应缓慢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很多社区已专门开发了为老年人服务的手机app,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可以通过app呼叫社区服务人员。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一些社区还尝试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监控网络,用以监测其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监控网络就会同时向社区服务人员和最近的医院发送信号。这样,社区服务人员可以及时上门,进行急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可以随后赶到,进行进一步的医疗。这样原本比较有限的社区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社区养老的相关缺陷也可以得到克服。

另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交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情感慰藉,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一个人老了,退休了,他要经历一个痛苦的、与习惯的圈子告别的过程。一方面,子女有了自己的生活,交流频率会减少;另一方面,过去熟悉的同事、熟人也会随着退休渐渐疏远,最终断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年人会陷入一种空前的孤独,由此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和社交障碍。尤其在大城市,人们的生活空间相对隔绝,上述情况会更加明显。最近几年随着老年人对社交软件和社交媒体的逐步熟悉,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现在,借助于微信等app,老年人不仅可以很容易地和子女、亲戚实现联系和交流,还可以通过各种群和自己的熟人群体继续保持联系。一些对网络熟悉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甚至可以通过某些社交平台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进行线上交流、组织线下活动。

但由于现在的技术都由年轻人主导,因此在考虑技术应用时,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忽略老年用户,或者以他们眼中的老年人诉求替代了老年人的真正诉求。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健康码的应用。本来健康码是为了方便人们在疫情期间出行,而且从年轻人的视角看,应用健康码也很容易。但在现实中,很多老年人却因不会使用健康码导致出行困难,甚至还因此导致了不少冲突。

(节选自陈永伟《面对老龄化数字经济如何应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整体向好。更多老人享有医疗保障,经济收入、住房面积都有较大增长,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B.今后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全民要加强老年生活的准备,预防因老、因病返贫,而照护服务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C.与养老院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传统模式不同,社区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照料和看护。
D.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手机app、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监控网络、微信app以及某些社交平台,都是养老科技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城乡享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别上升24.8和53.9个百分点,这一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的老年医疗保健事业跃居世界第一。
B.“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自2000年始每5年开展一次,说明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已引起国家高度关注。
C.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收入平稳增长,社会尊老、养老、助老风尚逐步形成,这些都是促使“养儿防老”观念深刻转变的有利因素。
D.疫情期间,很多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导致出行困难,甚至引发冲突,这是因为健康码这一数字技术原本是为年轻人群体服务的。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可以作为“养儿防老观念深刻转变”的支撑材料?(     
A.李阿姨退休后加入了小区的老年模特队,整个人的外形、气质年轻时尚了许多,和女儿站在一起如同姐妹。
B.老刘每天叮嘱儿子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就不用整日奔波,也能回报父母的辛劳付出。
C.陈大爷拒绝了儿子接他进城同住的再三请求,依然住在乡下老宅里种地养猪,靠着自己卖菜卖粮获取收入。
D.赵奶奶体弱多病,而几个成年子女忙于各自的工作家庭,无法指望他们照料,只能自己请来保姆看顾护理。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材料二提到目前数字化技术在为老年人服务上具有一定作用,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1月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称进博会)圆满收官。在本届进博会上,企业展设六大展区,展览总面积达到36.6万平方米;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线上国家展;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281家,近40家为首次亮相的新朋友。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本届进博会“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07.2亿美元,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22项,累计进场观众超过48万人次,海内外网友累计线上访问量超过5800万次,再次创造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的中国纪录。

在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进博会“越办越好”,给世界带来一份“中国承诺”,以累累硕果彰显了开放的中国的魅力与实力,成为后疫情时代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积极力量,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真诚愿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摘编自《人民网》2021年11月10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网)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网)

材料三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相关人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益于进博会“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本届进博会结束后,该机构将在上海虹桥品汇开设1000平方米展位,常年展示进博会参展商品,以帮助日本企业持续在中国市场开拓销路。

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日本企业的销售和盈利带来冲击,一些日企希望扩大对中国出口。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前针对日本企业实施的一项“关于日本企业海外业务发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意扩大出口的日本企业多达76.7%,其中56.7%的日企选择中国作为出口首选地;此外,跨境电商销售目的地为中国的占47.6%,高居榜首。这表明面向中国出口的跨境电商需求居高不下。

不仅是日企,世界多国企业出口中国以及在华投资的意向都明显增强。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60%的欧资企业将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81%的美资企业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营业收入将实现正增长,66%的美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比2020年分别提高5个、3个百分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5日)

材料四

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化为一个个坚定的选择,也汇成了中国亮丽的吸收外资“成绩单”。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3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25.2亿元,同比增长20.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7%,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充分发挥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经济稳中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优势,扎实推进稳外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表示,外资企业加码中国市场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受三方面原因推动:一是中国有着全球最庞大和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持续加大,营商环境越来越优;三是中国疫情防控较好,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定,为外资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发展之地。

放眼未来,在展开双臂拥抱外商、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中国仍将奋力前行。当前,商务部正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提升投资促进水平、持续加强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和发展提供便利。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最近召开的外商投资促进专题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摘编自《国际商报》2021年11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届进博会创造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的中国纪录,参展国家和企业众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07.2亿美元。
B.已举办过的四届进博会中,第三届进博会表现最为突出,不仅意向成交金高达726.2亿美元,而且美国参会企业数也达到历史峰值。
C.新冠肺炎疫情给日本企业的销售和盈利带来了冲击,部分日企希望扩大对中国出口,第四届进博会上日本也是参展展品最多的国家。
D.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扎实推进稳外资各项工作,这能给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树立一定信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作为一支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彰显了开放的魅力与实力。
B.进博会举办以来成绩显著,累计意向成交金突破2700亿美元;第四届进博会,欧洲国家或地区参展展品3500余件,数量仅次于亚洲。
C.调查显示,2021年多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意向增强,60%的欧资企业和66%的美资企业在华投资较去年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D.2021年以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31.5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速度较快,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未来我国如何在吸引外资方面交出更加亮丽的“成绩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浙江地区竹编制品繁多,百花争艳,竹编工艺各有特色,但在选材、加工与编织工序上都大同小异。由于编织品种类多样,常以多种不同性能的竹材作为编织材料,如毛竹,质地坚硬、纹理平直、劈蔑性好,因此常用作竹编产品的骨架;早竹拉力强,可劈成精细竹篾,易漂白、易染色,但其竹节脆弱易裂,一般用作中低档产品原料;水竹纹路紧密,纤维细,劈篾性比早竹好,蔑色纯净,常用于花纹图案的编织。除了对竹种的选择,对所用竹材的生长环境、形状特点和采伐季节也有讲究,用于编织的竹材多生长在背阴山处,3年生,且竹竿通直、节间细长,尖削度较小。采伐竹材在秋冬季节,此时竹子糖分少,竹编制品也更经久耐用。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有其独特的操作工具,常用的有藏尺、篾刀、竹凿等。竹编材料制作极为精细,将原料加工成纤细的竹篾需经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包括取料、破竹、刮青、启条、劈篾、分丝、刮蔑、三防处理等,竹蔑制作工序会因竹编制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主要步骤基本相同。

(节选自吴婕好等《浙江地区竹编工艺特色概述》)

材料二: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的竹编制品将浙江竹编历史往前推进了数千年。目前已知资料显示,浙江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勤劳聪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到清光绪年间,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琴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浙江竹编成为出口产品并畅销海外。此后,浙江竹编名气越来越大,其中嵊州竹编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中国著名品牌,有中外竹编第一家的美誉。浙江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到20世纪80年代,浙江竹编产品畅销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竹编传递了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20世纪90年代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传统较为简单的竹编日用品,传统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小作坊式的竹编艺人生活难以为继。2002年11月,嵊州竹编龙头企业嵊州工艺竹编厂的停产标志着浙江竹编进入衰落时期。浙江竹编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广大农民兄弟的聪明才智,记录着农耕时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但是目前尚存的浙江竹编个体作坊仅生产相对简单的工艺品,浙江竹编现实状况堪忧。

(节选自余国静、程杨阳《浙江竹编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材料三:

竹编工艺在现代发展中式微,主要原因是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们会用竹匾养蚕,用竹篓捕鱼,用竹笼养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改变,对竹编产品的使用日益减少。竹编制品传统上是家庭中使用的器具,都是属于小物件的物品,当下竹编工艺的振兴,需要改变其使用语境,不要把美限制在规矩的形制上,应重新置换,使其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空间、色彩、材质、光甚至声音来营造空间,或者是适合竹编语境的空间,唤起人的思索、回忆,赢得人的共鸣。应当以更柔和、更近乎自然的方式重新考虑和运用安吉竹编的每个元素,形、色、质、材,给竹编找到新的语境,使竹编之天人同义为广泛的空间。

(节选自戴莹《安吉竹编产品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究》)

1.下列对材料中“浙江竹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竹种繁多,性能各异,用途不一,毛竹适合做竹编骨架,水竹适合做花纹图案的编织,早竹一般用作中低档产品,竹种多样造成了竹编产品的多样化。
B.浙江竹编工艺富有特色,对竹种的选材,对柱子生长年限、形状特点、采伐季节上都有讲究,比如采伐季节,一般选择竹子糖分少的秋冬。
C.浙江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主要体现在竹编材料的精细性上;为了将竹子加工成纤细的战国时期的竹篾,需经刮青、启条、劈蔑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D.浙江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浙江嵊州竹编就已经存在,当时的先民为了编制简易的用具,发明了蔑尺、蔑刀、竹凿等操作工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竹编实用功能突出,如最初的简易竹编用具,清代的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竹匾、竹篓、竹笼。
B.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浙江竹编产品畅销海外,原因有二:一是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二是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C.浙江竹编的衰落,以嵊州工艺竹编厂的停产为标志。当下浙江竹编现实状况堪忧,尚存的个体作坊仅生产简单的工艺品,这与塑料制品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D.从农耕社会变迁到现代都市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农耕社会而生产的竹编用具跟不上时代要求,这是竹编行业式微的主要原因。
3.为了振兴竹编行业,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回答。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分为八个方面。

其中,在全民健身方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从2020年底的2.2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要从2020年底的37.2%增长到38.5%。在体育产业方面,目标是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选编自王沁鸥《全民健身:写入十八大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华网11月20日)


材料二: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体育成为充分利用好“多出来的时间”的主流选择,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日益成为各界共识。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版块中,合作是一个被多次提及的重点。

在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方面,将配合教育部门共同组织筹办好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扩大赛事规模,提高赛事质量。联合教育部门整合学校比赛,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利用课余、周末、假期时间组织校内、校际、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

在加强青少年体育骨干队伍建设方面,将联合教育部门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进入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的渠道。推动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健全配套制度体系。

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方面,培养文体“双优生”,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奥运选拔人才服务,亦是体教融合的应有之义。

(选编自王镜宇《一文梳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亮点》,光明网10月27日)


材料三:

无论是体育产业体育用品的创新研发,还是体育消费模式的换代升级,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和推动。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SportIN”体育颁奖盛典上,科技创新再度成了热点话题,从业者和专家们热烈探讨了科技可以为体育产业带来的多样可能性,展望了科技助力下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慧体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这也是科技与体育结合的又一项新的尝试。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王秉科表示:“专委会将通过打造数字体育、智慧赛事、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信息化平台、城市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等体育行业相关版块的智能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体育行业的全方位应用,实现体育行业的信息互联互通,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实现体育行业各个部门及部门之间的融合,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跨区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按照王秉科的设想,把高新技术打入到体育行业,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选编自林德韧《科技创新渐成体育产业新热点》,新华网4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将有助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
B.“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的目标是产业总值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
C.材料二中“合作是一个被多次提及的重点”,其中“合作”是指体教合作。
D.科技融合是实现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体育消费模式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2014年,健康中国建设就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
B.“双减”政策落地后对“多出来的时间”怎么用的主流选择,促进了体教融合。
C.“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有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八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D.体育行业相关版块的智能化建设将是未来众多从业者和专家关注的重点。
3.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我国体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01-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校园科技节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并举办青少年科学素质论坛,邀请同学们参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材料二:

(摘编自何薇等《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科普研究》2021年第2期)

材料三:

屏幕上旋转的陀螺唤起人们对八年前太空授课的记忆,而王亚平的一句“欢迎来到天宫课堂”又把人们带回现实,眼前是更为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天和核心船。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这里成功进行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地面主课堂设于中国科技馆,并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四地设置了地面分课堂。太空细胞、太空转身、浮力消失等奇妙的实验,让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光。三位航天员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回答了孩子们诸如是否有外星人,航天员睡觉是否做梦等问题。由于使用了天链卫星传播信号,此次授课直播画面更加清晰流畅。

太空授课几乎是航天大国的必开课,可以让公众了解航天对国家工业、科技和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更能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神七翟志刚出舱让我爱上航天,神十太空授课使我坚定逐梦航天。”八年前太空授课时,王楠还是一名高二学生,如今她已经进入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工作。“水球实验经典再现,细胞学实验首次亮相,这次太空授课不仅展示了基础物理现象,还增添了生物学内容。”王楠骄傲地说。

随着本次太空授课的成功开讲,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这标志着我国太空授课即将常态化。结合载人飞行任务,“天宫课堂”将以系列化的形式推出,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的整个过程。

(摘编自唐芳《无尽好奇点燃科学梦——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侧记》,《科技日报》2021年12月9日)

材料四:

科学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面向广大乡村青少年。线上教育的发展为乡村青少年科学教育创造了便捷的条件,近年来,“见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之旅”“与中俄科学家一起‘种太阳’——走进全超导托卡马克”等充满趣味的科学教育情景课程上线,通过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推动乡村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

开展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不是简单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丰富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目标。一些地方通过探索“科学家走进乡村课堂”、建立“科普实验室”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给青少年授课、培训或开展线下活动,让科学教育的天窗直通科学苍穹。

科学教育不仅是要让青少年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在科学的花园中尽享科学之美,体会创新之乐。

(摘编自《培养创新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中国文明网2021年8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夯实人才基础。
B.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升,且提升速度加快,但城乡发展依旧不平衡。
C.太空授课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首要途径,王楠因听太空授课而爱上航天,成长为一名航天人。
D.在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在轨运营期间,“天宫课堂”将常态化、系列化地推出太空科普教育课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在传承中又有发展,与八年前相比,展示空间更宽敞,传输技术更先进,课程内容更丰富。
B.开展太空授课,推动乡村科学教育,表明我国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科学教育理念,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已形成。
C.科学教育不仅强调普及科学知识,更强调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这也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D.四则材料来源各异,关注点不同,如材料一作为纲领性文件体现宏观指导,材料三则重在典型案例的呈现。
3.根据材料,就“如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出建议,在论坛上交流。
2022-01-2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2020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表示,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在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战争中,中国各部队共计290万人参战,登记确认的烈士为197653名。其中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因冻饿减员2.9万人,长津湖出现了3个“冰雕连”,几乎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新时代,是否仍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调查显示: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抗美援朝精神中,“抗”者为义,“援”者为仁。但“仁”和“义”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传统精神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保家卫国。所以把国际主义跟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出国作战不只是为了朝鲜人民,也为了中国人自己。如果不去支持朝鲜人民保卫他们的家园,我们也不能保自己的家,卫自己的国。显然,“卫国”中体现着传统文化里“忠”的精神,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而“保家”是保什么呢?除了保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外,主要是保家乡父老,因此,“保家”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中“孝”的精神的反映。由此看来,抗美援朝精神就是传统的“忠、孝、仁、义”精神在现代战争中更大时空背景下的展现。

(摘编自《抗美援朝精神的实质与时代化》,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

材料四

多年来,朝鲜战争始终都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著述众多。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的学者以及地方学者,都在不同场合就抗美援朝战争历史问题与国外学者有过交流,但总体上讲,中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交流和研讨远远不够。在2020年推出《抗美援朝战争史》英文版之前,还没有一部能够代表中国立场、中国观点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著作走向世界,令人感到遗憾。

殷鉴不远,但总有人患历史健忘症,一再重犯历史错误。抗美援朝战争是史学研究的一座富矿,需要学者和出版社付出更大的努力,推出更多的高质量作品,唤起历史记忆,提供历史借鉴,让人铭记历史,放眼未来。期待有更多的抗美援朝研究著作问世,期待更多的抗美援朝史著作能够译成多种文字,让世界人民能够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这场战争,更好地认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为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让世界倾听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声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军民一道浴血奋战两年零9个月,最终取得胜利。
B.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斗事迹,这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分不开。
C.“抗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义”,“援朝”体现了“仁”;而“卫国”“保家”则分别是“忠”“孝”精神的体现。
D.2020年,英文版《抗美援朝战争史》的出版,彻底改变了中外学者在相关历史问题上交流和研讨不足的局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气恶劣、装备不足等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铸成了钢铁长城。
B.新时代应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从材料二可知,00后对此认可度最高,年龄越小认可度越高。
C.材料二中,对抗美援朝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赋予“不畏困苦,顽强乐观”的人不足四成。
D.如果有足够多高质量的抗美援朝研究作品并把它们译成多种文字,世界人民全面客观地了解这场战争就有可能。
3.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