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0 道试题
1 .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由此可见,在两汉时期(       
①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农民可以通过自主劳动来替代各种苛捐杂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在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模块时,某校高一(2)班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愈发剧烈。
乙:希腊保存的“债务石牌”,印证了奴隶被奴隶主压榨剥削的残酷事实。
丙: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拥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但没有任何土地。
丁: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甲和乙B.甲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
2023-12-2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测试政治试题

3 .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马克思


材料中李绅和马克思分别描绘了哪种社会形态?简要分析其各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4 . 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竹园岭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从出土的石戈、石璋形制以及陶器的纹饰、器形特征来看,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中期前后。部分磨制精细、形制规整的石戈、璋、戚、钺、有领环和玉璧等明显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推知,在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所处年代(     
①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②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人类社会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中原文化南渐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2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政治试题
21-22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封建制较之奴隶制,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康乐世界,而是新的“枷锁和奴役”。

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军功地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另外,秦王朝实行“尊奖兼并之人”的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地主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大量的田产,逐步形成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无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除了遭受高额的地租剥削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口赋、柴草等繁重的赋税。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收成的三分之二都被地主阶级剥夺走了,剩下的部分很难维持家庭生活。

秦统一六国之后,不顾人民死活,“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给)其欲也”,无休止地征调兵役、徭役,那些被征当兵的农民,因路途遥远、条件恶劣,加上官吏的欺压,许多人惨死在戍守之地;秦始皇为了满足私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官室、陵墓,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镶(饷),女子纺绩(织)不足衣服”“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一生产关系加以评析。
2023-12-22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寒假分层作业】高一政治(统编必修1)第01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6 .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存在严重矛盾
21-22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7 .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开幕。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发展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由此可以判断出(     
①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在中国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③在中国的三国时期,劳动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可以拥有一部分生产资料
④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基本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下列表述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封建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①与奴隶社会一样,农民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②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④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封建地主占有和支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对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③地主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据《吕氏春狄》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公作指奴隶在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奴隶隐藏力气,生产进展缓慢;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佃农愿出力气,生产进展迅速。《吕氏春狄》这一记载表明(     
①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②不同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不同的反作用
③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