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2021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上海第四聋校47名同学跟随着老师的现场示范和视频演示,用手语整齐有力地“唱响”国歌。发布国歌标准手语版,规范手语“唱”国歌(     
①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表明手语已成为文化交流传播和文明传承的基本载体
③有利于残障人士体会国歌的真实内涵,激发爱国情感
④旨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维护残障人士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0年9月27日,以“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主题的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在上海启动,旨在宣传弘扬珍视信用、诚信兴商、守信有价的风气,让信用成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让“诚实经营、守信服务”成为商贸流通业乃至所有市场主体的主流。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诚信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9卷引用:百师联盟(全国卷)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政治试题(三)
3 . 2020年9月27日,以“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主题的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在上海启动,旨在宣传弘扬“珍视信用、诚信兴商、守信有价”的风气,让信用成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让“诚实经营、守信服务”成为商贸流通业乃至所有市场主体的主流。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影响人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诚信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1-22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近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启动“阅读阅中国·2021-2025”领读计划,旨在让全民阅读成为社会风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基于(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全民阅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5 . 2020年4月23日,武汉洪山区启动2020年全民阅读活动,并同步开展书香战“疫”——手抄书摘征集活动,迎接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该活动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统筹推进,旨在讲好武汉、洪山抗疫故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力量。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全民阅读活动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 . 2020年1月,《光明日报》载文指出,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战线重拳频出,严厉打击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大力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保护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由此可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       
①其依据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旨在发挥先进文化的促进作用,遏制腐朽文化的阻碍作用
③表明了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④说明了扫除有害出版物、净化文化环境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表彰抗疫英雄(     
①旨在发挥他们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的独特作用
②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营造学习抗疫精神的氛围,强化国家尊崇与民众记忆
④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4-15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0年高三11月大联考(新课标Ⅰ卷)
8 . 2019年12月7日,中国第二届“齿轮诗歌节”在北京举办。本届诗歌节历时两个月以“词语的啮合”为主题,包括主题演讲、青年诗人研讨会、“齿轮诗歌奖”颁奖典礼主题对谈等多项活动,旨在思考诗人如何通过想象词语及其内外动态关系传情达意。可见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2-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此,我们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思政课程和互联网领域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极重要阵地。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深受互联网影响,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对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认识网络空间的阵地属性,推动教育阵地向互联网领域延伸,筑牢网络空间新阵地。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程不可缺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3-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文化生活》常考考点及解题模板

10 .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过时”,而是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的跃迁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一脉相承的理论精华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且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二   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特征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不过时”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了“两个确立”的重大论断,总结了“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当前实际,为自己所在社区如何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提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2-01-2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