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7 道试题
1 .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能够(     
①赓续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承袭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2-25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0年被隆回人民抗疫中各种义举所感动,袁树雄创作《早安隆回》,赞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表达对故土的感恩,对升腾烟火、升腾希望的向往,祈盼疫情“黑夜”早日结束、生活“黎明”早日来临。这首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也让不少网友对这座身居雪峰山的历史文化古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目前,隆回高铁站、向家村、花瑶等旅游景点已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隆回这座县城旅游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优秀的文化作品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一定的文化能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④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2月4日晚,世界沸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从“雨水”到“立春”的二十四节气流转,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诗句,创造性地呈现在冬奥会开幕式中,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新的融合。

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开幕式上,刻有参赛国家、地区名称的“雪花”引导牌聚合在一起,构成一朵“大雪花”,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台,生动展现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开幕式主题,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22年2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公布。数据显示,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已经实现。

遵循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奥会提出了“共享办奥”“开放办奥”的理念。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多元创造、对话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理念。奥运会是各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盛会,它构建了世界各民族文明、文化、体育与艺术之间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价值。
2022-07-08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457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新课标Ⅰ卷)
5 . 借北京冬奥之风,全国各地校园掀起“冰雪热”,通过多种形式的“冰雪教育”让冬奥运动项目不再是孩子们只可见不可碰的“荧幕专属”,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独家记忆”。孩子们在练习和比赛中感受“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和发展冬奥精神。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发挥教育传递、沟通、共享的文化功能
②让“冰雪教育”在体教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
④能全面实现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09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二)
6 . 从举办校园科技节、到举行科普讲座、再到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各地纷纷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孩子们的科学热情。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①基于科学素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②因为创新能力之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实质
③着眼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④有助于树立崇尚、热爱科学的社会风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29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在完成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和留轨物资清理转运后成功返回地球。回望"神舟"的飞天航迹,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腾空而起",再到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完成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华民族"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我们不断更新技术、解决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臻先进完美。

2020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两次失利。航天专家和团队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集中会战,深入开展问题复盘、原因分析、试验验证等归零工作,基本明确两次失利的故障定位和机遇,迅速做出调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被各个击破,技术封锁、物资禁运下的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逆势上扬",开启了自主创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伟大飞跃。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离不开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专家和团队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大胆想象,敢于创造,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乃至世界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应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说明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实现伟大飞跃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伟大飞跃的原因。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就青年如何弘扬航天精神提出三点建议。
2022-01-06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湘豫名校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文科综合试卷政治试题
8 . 2022年4月,以“阅读小康气象,奋进振兴征程”为主题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在京启动。阅读季中将举办“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等8项适农乐农重点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启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 (     
①能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推动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②能够为新时代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有利于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增加各类乡村文化供给数量,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0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下学期政治第四次调研政治试题
9 .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受益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青年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所需所盼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不断扩展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正助力中国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这主要说明(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8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10 . 什么是“学”?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学”了。到了金文和小篆,基本已具备“学”的字形结构。“学”的上面有两只手,手里拿的是“爻”,“爻”是算筹,是一种算数的教学工具。再下面是“子”,谁来学习?当然是小朋友。在“子”的上面,还有一个类似房屋的形状,一般认为它代表古代教室。由此可见(     

①“学”字在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过程中实现形体简化
②“学”字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
③“学”的构字内涵说明文化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④“学”的字形结构表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5-06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