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面临着监护人监护不力、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频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问题触目惊心、对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缺乏应有保护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提出了细化监护人监护职责、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加强监管防止沉迷、强化各方报告义务、强化学校“防线”向性侵和欺凌说不等具体要求,为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材料二: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有法必依的重要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最近几年,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建议修改刑法相关规定(现行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有刑事责任)的呼声不断高涨。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出现明显变化:青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伴随着法律进教材、法治进课堂等普法活动的不断展开,青少年儿童对法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因此,片面的强调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认定不负有刑事责任的理由就显得不再充分。

今年10月刑法修正案提出,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将负有刑事责任。但需要强调的是,应当负刑事责任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且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相信修正案一经通过,这种个别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可以严厉制裁社会危害严重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这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规定特定的情境下12—14周岁负有刑事责任。
(3)建设法治国家,人人有责。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请就《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讲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求:措施建议具体,可操作易接受表述简洁明晰。)
2020-12-18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五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表明(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有条件的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矛盾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积极创新扶贫开发路径,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湖北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同时紧急建设数十家方舱医院,将轻症患者集中隔离收治,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些隔离救治措施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家庭和所在社区,对控制疫情发展至关重要。上述举措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根据矛盾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按照事物联系的不同条件,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④立足关键部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建立大扶贫数据信息库,实行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十二五以来,该省已累计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


结合材料,分析H省的扶贫、脱贫工作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  )
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②正视矛盾的客观性,并抓住问题的核心 
③攻克主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④充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12-02更新 | 1276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材料二 H 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建立大扶贫数据信息库,实行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十二五以来,该省已累计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
(2)结合材料二,分别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3)全国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请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书写两条公益广告语。
7 . 材料一:重庆某民族乡凭借自然山水、融自身生产生活实践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乡村文化。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该乡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该乡没有照搬其他地方旅游发展经验,而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自然风景和该乡许多保留很好的古老农具及传统农家小院,大力挖掘农村体验旅游的文化特色,用秀美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验到农村的原味风情,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青山绿水。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是民族特殊生活的艺术表达,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重要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民族服饰的使用场所日渐萎缩,一些民族服饰由于工艺断代开始逐渐消失。而当—种民族服饰消先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民族服饰;亟待重视。
(l)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该村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矛盾特殊性的?
(2)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注重民族服饰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3)面对民族服饰面临逐渐消失的状况,请就如何保护民族服饰提出两点政策建议。
2016-11-26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重庆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政治试卷
8 .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耕地是根本、科技是出路、安全是目标。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耕地的面积和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坚持耕地为本
①是牢牢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
②是正确认识了粮食生产的主要方面
③准确地把握住了粮食生产的特殊性
④粮食生产的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