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价值与价值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3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雷锋”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后,雷锋身上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激励人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筑民族精神的高度,点明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向广大干部群众深情号召“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领下,一个个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传棒接力。新时代的“雷锋”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起共和国奔腾向前的时代潮流,化作一个群像、一个符号,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1)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和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新时代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2023-10-2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济源洛阳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会随洋流扩散,在海洋生物的体内形成富集效应,威胁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日本政府的作为错在(     
①无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一己私利凌驾全人类福祉之上
②脱离生活实践,不能看到核污染水排放的长期危害
③在错误价值观指导下,侵犯他国人民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
④无视客观规律,没有看到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24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着力加强青少年精神素养培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功能,推动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旗帜鲜明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广泛开展“艰苦奋斗·强我中华”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五四奖章、“两红两优”等青年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感悟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奉献彰显价值,自觉抵制惰气、暮气、邪气,始终充盈青春应有的蓬勃朝气与奋斗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着力加强青少年精神素养培育的意义。
2023-10-20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非遗+文创”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从非遗文化中提取关键元素,应用于产品设计,通过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属性的文化产品,其中《三星堆·荣耀觉醒》与德阳潮扇的完美融合是其中的代表,会使更多从小观看三星堆动画片的朋友,了解到德阳潮扇,同样也使关注德阳潮扇的年轻人们,有机会喜欢上三星堆古蜀文明。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德阳潮扇给人的美的享受是主体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B.德阳潮扇和三星堆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C.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德阳潮扇和三星堆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因为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了胸怀天下
5 . “时代楷模”万步炎教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万步炎教授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在那个靠人力、畜力耕作的年代,水车、风车、木犁等旧农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如今这些旧农具在田野里难觅踪影。但随着人们对乡土文化的重视,这些旧农具摆放在各地乡村民俗博物馆里,勾起人们对曾经的农耕岁月的怀念,让游客感受中国传统的乡村故事、农耕文化。这表明(       
①事物自身属性改变是其价值变化的前提             
②事物价值取决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③事物的价值随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价值观影响事物价值的创造与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4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7 . 奋斗一甲子,投身强国梦。作为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钱七虎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这启示我们(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依赖于正确的价值选择
②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获得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把个人理想同民族命运相连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4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是他生命的基石,他后来的人生怎么走,一般都能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找到源头。小时候培养了什么爱好,树立了什么理想,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如果有机会,他就会去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理想信念赋予了个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③人的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会保持稳定不变
④价值观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生活中很多看似没用的东西都潜藏着某种价值,当你认为某件东西没用的时候,想想它在其他领域是否有用。价值转换思考法就是要求我们具备一双发现“灵魂”的慧眼,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其潜在的价值。价值转换能使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价值,使有点价值的东西变得更有价值。人们能从看似无用的物品中发现价值在于(     
①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发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事物本身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③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和有条件相互转化
④各个领域事物的价值都是人需求在哲学上的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949年以前的校训一般是二言四字,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1949年后校训以二言八字为主,内容多样,比如有学校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校训。改革开放后的校训不仅包括了前期所有形式与内容,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内容,比如以“学习为本,改革创新”为内容的校训。校训形式与内容的变迁表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都是建立在价值选择基础之上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