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0-03-15
4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选修(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A.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 | B.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
C.宗法制维系了等级秩序 | D.礼乐制加强了中央权力 |
A.审慎的刑法制度 | B.森严的等级秩序 |
C.灵活的地方治理 | D.已推行法礼并用 |
A.顺应了政治形势的发展 | B.固化了宗法贵族等级 |
C.是郡县制的特殊形式 | D.继承沿袭了分封制度 |
【知识点】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解读
A.传统礼制有所松动 |
B.贵族阶层瓦解 |
C.私有土地开始流转 |
D.商品经济发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 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
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 | 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
A.宋代重文轻武的状况已经改变 | B.击鞠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当时军队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 D.以兵立国是宋代的基本国策 |
A.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 B.中央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 D.“中书”、“秘院”间制衡加强 |
【知识点】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A.有利于遏制王国势力的膨胀 |
B.表明基层的管理更加完善 |
C.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监督体系 |
D.便于刺史行使地方监督权 |
【知识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读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解读
A.经义考试逐渐步入颓势 |
B.明清时期社会浮夸之风盛行 |
C.皇帝好恶决定科举文体 |
D.格律测试有独特的考查价值 |
A.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
B.程朱理学占据主流 |
C.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 |
D.艺人社会地位提高 |
【知识点】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解读
A.促成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
B.顺应了拨乱兴治的需要 |
C.推动了雕版印刷的繁盛 |
D.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治 |
时期 | 谏(议)大夫 | 侍中 |
西汉 | 八百石 | 六百石 |
东汉 | 六百石 | 比二千石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
B.中央集权的加强 |
C.选官制度的演进 |
D.儒学地位的上升 |
A.造成了律令冲突的混乱 |
B.迅速清灭了地方的王国势力 |
C.蕴涵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
D.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知识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读
A.完善中枢辅政制度 |
B.协调满汉官员矛盾 |
C.掌控全国军政大权 |
D.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
A.中断了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潮流 |
B.解决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
C.客观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
D.成为了僭主政治的始作俑者 |
A.维系了古希腊文化品格的同质性 |
B.抑制了公民个体价值的实现 |
C.促成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对外传播 |
D.进一步推动了政治统一趋势 |
A.保证了公正平等 | B.使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 |
C.杜绝了以权谋私 | D.有利于监督政府为人民大众服务 |
A.符合自然理性原则的人文性 | B.高于一切民族永恒的适用性 |
C.突破时间地域界限的普遍性 | D.依据法律至上判断的确定性 |
A.实现了市民与非市民间的平等 |
B.废除了罗马市民的政治特权 |
C.是非罗马市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
D.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
【知识点】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解读
A.君主立宪之路 | B.议会至上之路 |
C.民权至上之路 | D.近代化之路 |
【知识点】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解读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读
A.有效地维护了美国民主政治 |
B.不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
C.开创了政治民主运作新理念 |
D.最大限度地防范了个人专权 |
【知识点】 1787年宪法的意义和局限性解读
A.有利于巩固共和政体 |
B.维护了法国议会至上的原则 |
C.使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D.反映了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 |
【知识点】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解读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解读
A.直面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 | B.具有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特征 |
C.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 |
【知识点】 马克思
A.议会民主政治完善 |
B.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
C.工人斗争取得成果 |
D.生产技术手段进步 |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解读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读
A.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
B.具有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性 |
C.致力于国家政权机构的精简化 |
D.注重政权管理者的自我监督 |
【知识点】 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过程和措施解读
A.主张放弃新疆而忽视国家利益 | B.仍受传统“华夷”思想的影响 |
C.从实际国情出发明确国防重点 | D.主张在新疆地区恢复朝贡体制 |
【知识点】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解读
A.《南京条约》附件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二十一条》 |
【知识点】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解读 八国联军侵华解读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 B.灵活运用了民主自由原则 |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 D.通过权力制约以维护共和 |
【知识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解读
A.社会觉醒程度决定运动成败 |
B.政局变革推动生活习俗变化 |
C.戊戌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
D.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束博 |
A.促进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推动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
D.使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知识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解读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读
A.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了条件 | B.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
C.使半工半读教育实现常态化 |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
A.科学理论的指导 | B.实践经验的积累 |
C.社会现实的分析 | D.游击战争的需要 |
【知识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读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解读
A.有利于打破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
B.改善民生赢得农民的普遍支持 |
C.保障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 |
D.打击奸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
A.根据当时形式,国民政府不应进行淞沪防守 |
B.国民政府淞沪防守是为了“装点门面” |
C.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在于蒋介石不会用兵 |
D.一些人没能从抗战全局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 |
【知识点】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解读 局部抗战解读
A.国联是反法西斯的国际组织 | B.事变的非正义性遭到质疑 |
C.中国近代外交理念逐步成熟 | D.中国的正义要求不被重视 |
【知识点】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解读 局部抗战解读
A.日本侵华兵力已大幅减少 |
B.中国抗战开始转入了反攻 |
C.国民政府的抗战压力加重 |
D.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 |
A.中共重视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 |
B.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人民拥护 |
C.根据地人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
D.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A.适应了战时的需要 | B.增强了军事战斗力 |
C.提高了人民的素质 | D.推动社会观念变化 |
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 |
B.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 |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
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 |
【知识点】 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特点和意义解读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帝王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主要表现在:加强封道德伦理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建立御史制度监控官员行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古代受对建专制制度和人治的限制,严刑酷法惩治贪官只是事后治表,建道德伦理教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说明中国古代尚未找到遏制和铲除腐败的治本之路。
——周树志《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研究》
材料二健全法律和习法体系是防止腐败的重要制度保障。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由联邦公职人员捐款的法津(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对腐败行为的制约,更离不开监督执行
这些法律规章的独立机构,20世纪以来,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由联邦检察机构提出诉讼。势均力敌的党派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并形成的相互制衡与监督,客观上成为抑制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故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核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帝王反腐倡廉的措施以及中国古代不能遏制腐败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与制衡的角度出发,说明美国遏制腐败的方法。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1949年《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遵循的一项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规定了各级政府拥有的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这个过程中的“选举”是民主的,而对上级机关服从是表明了“集中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的”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不懈奋斗的历程的认识。
【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解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解读
试卷分析
导出试卷题型(共 42题)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细目表分析
题号 | 难度系数 | 详细知识点 | 备注 |
一、单选题 | |||
1 | 0.65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商和西周 分封制 | 单题 |
2 | 0.65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单题 |
3 | 0.65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 单题 |
4 | 0.65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 单题 |
5 | 0.65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 单题 |
6 | 0.65 | 宋元文学艺术 | 单题 |
7 | 0.65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 单题 |
8 | 0.65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 单题 |
9 | 0.65 | 科举制 | 单题 |
10 | 0.65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 单题 |
11 | 0.65 | 隋唐的统一 | 单题 |
12 | 0.65 | 监察与谏议 | 单题 |
13 | 0.65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单题 |
14 | 0.65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 单题 |
15 | 0.65 |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 单题 |
16 | 0.65 | 古希腊城邦 | 单题 |
17 | 0.65 |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 单题 |
18 | 0.65 | 罗马法的评价 | 单题 |
19 | 0.65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 单题 |
20 | 0.65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单题 |
21 | 0.65 | 1787年宪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 单题 |
22 | 0.65 |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单题 |
23 | 0.65 | 马克思 | 单题 |
24 | 0.65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单题 |
25 | 0.65 | 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过程和措施 | 单题 |
26 | 0.65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 单题 |
27 | 0.65 |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 | 单题 |
28 | 0.8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 单题 |
29 | 0.65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 单题 |
30 | 0.65 |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单题 |
31 | 0.65 |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 单题 |
32 | 0.65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 单题 |
33 | 0.65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 单题 |
34 | 0.65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 | 单题 |
35 | 0.65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 | 单题 |
36 | 0.85 | 全民族英勇抗战 | 单题 |
37 | 0.65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敌后战场的抗战 | 单题 |
38 | 0.65 | 全民族英勇抗战 | 单题 |
39 | 0.65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特点和意义 | 单题 |
40 | 0.65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 单题 |
二、材料分析题 | |||
41 | 0.65 | 监察与谏议 1787年宪法 从“邦联”到“联邦”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
42 | 0.65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