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西藏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5-14 4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2019-06-03更新 | 965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该地
类别康熙十五年雍正四年乾隆十一年乾隆三十五年
户(%)耕地(%)户(%)耕地(%)户(%)耕地(%)户(%)耕地(%)
无地户17.6122.0725.6916.45
10亩地下36.9311.8341.9513.1537.9410.9745.1112.41
10~50亩41.5756.3931.0945.2730.4044.0132.0047.08
50~100亩2.7011.653.3515.604.1318.454.7820.73
100亩以上庶民0.474.610.687.321.1712.731.4814.26
绅衿0.7215.530.8618.660.6713.660.345.46

A.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B.小农经济较为盛行
C.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D.人地矛盾非常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2020-01-15更新 | 665次组卷 | 6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39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拥有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导致农耕经济的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7.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B.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中国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D.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2022-07-07更新 | 8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学校地点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5415次组卷 | 124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广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6-11-27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文明史纲》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2019-06-04更新 | 15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
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2019-06-18更新 | 47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鄂豫晋冀陕高三五省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④“新经济”出现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斯大林模式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改革开放
2018-06-07更新 | 15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忻州一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下列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②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③以美国为中心
④损害了他国利益,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型”社会(两端很高,中间很低)已经来临。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B.推动新经济的形成
C.对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D.加速世界贫富分化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与日本明治维新具有重要的联系。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改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1、图2、图3之间有何关系?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举出史实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姆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材料二   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之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对于收回中国山东主权大有裨益。

1917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因此以中立国的身份,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你认为一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021-05-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中国近现代史
3
世界史
4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单题
20.4小农经济单题
30.6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40.6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50.65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影响和评价单题
60.65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单题
70.64单题
80.65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单题
90.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10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11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12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130.8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4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50.6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160.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兴起  “新经济”的出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单题
170.85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80.8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90.8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单题
200.6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0.65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220.65一战的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