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验中学科创小组立足于STEM理念,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过程如下。

1.准备堆肥材料: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
2.进行堆肥: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3.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记录桶内物质变化及液肥情况。5天后,堆肥温度高达70℃以上。

组别/步骤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 的两个土豆分别埋入花盆中,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适当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

每隔一天浇入

3

5天后,植株的高度约为14.2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2.2cm

5天后,植株高约11.8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1.6cm

请据题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盖上桶盖的目的是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______(选填“有氧”或“无氧”)的环境。
(2)堆肥内温度升高是因为微生物的______作用释放能量。
(3)①应填______;②应填______才能起到空白对照的作用。
(4)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请拟定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一:把三盆基本一样的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进行暗处理。
步骤二:把暗处理后的绿色植物分别放入塑料袋中,袋中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量都相等,编号甲、乙、丙,如下图所示。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步骤三:把图中甲、乙、丙同时移到光下照射8小时后,从每株植物上各摘取一片叶,分别进行脱色、清水冲洗、碘液染色、清水冲洗,然后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用三盆基本一样的绿色植物,目的是______
(2)把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检验干扰是否排除的方法是:摘取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酒精脱色,清水冲洗后,用______来验证。
(3)若以二氧化碳为探究的实验变量,则图中______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4)完成步骤三后,能观察到图中______里植物的叶片变蓝。上述实验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分别是______
2024-03-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结果记录表:
时间/min12345678910平均
光照下数量/只23433343323
黑暗下数量/只87677767787

(1)该同学针对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所进行的探究实验中,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保持一致的条件(因素)有(至少说出两个)___________
(3)该同学所测实验数据和结果表明: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___________的环境。
(4)如果所得实验数据与作出的假设不相符合,应该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鼠妇难于捕捉而且不卫生,因此选择一、两只进行实验就可以了。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3-12-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4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设计了一个迷宫(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只小鼠正在通过相同的迷宫。图乙的出口有一些炒香的花生米,图甲的出口则没有,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一份食物放在动物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这种取食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___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行为。
(2)该小组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4)以上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主要运用的生物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5)小鼠是用_____________(填“反复尝试”“记忆”或“推理”)的方法学会通过迷宫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如果图乙中的小鼠学得快些,则说明实验变量能_____________小鼠学习。
2023-12-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们通常在比较阴暗的地方会看见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看不到。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现象,准备设计有关实验来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请你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
(2)对上述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时,应选择图中的装置___进行实验。
(3)本次实验的变量是___
(4)实验中,分别设置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这是为了___。除了这个条件之外,其他的所有条件都要相同,目的是___
(5)实验装置的两侧中央各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___。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___
(6)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图中的装置___进行实验。
(7)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___
2023-11-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三中学、第十九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重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装置放置处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重量(g)

150

100

200

130


请分析上述图和表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如果乙、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3)如果乙、丁是—组对照实验,则丁组中的“?”处应填______℃。
(4)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实验装置中清水表面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
(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5小时后乙组装置重量少于丁组,可以推测出光照能______植物的蒸腾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7)兴趣小组中有的同学认为,通过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不够,要想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增大可信度,避免偶然性,还应该进行______实验。
2023-01-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小东在院子里发现一只蚂蚁用触角碰了碰他掉落的一小块糖,并在糖块前转了几圈,然后急忙回窝。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从窝里出来。每只蚂蚁从不同方向咬住这块糖,齐心协力把糖块慢慢挪向窝里。好奇心很强的小东想到一个问题:蚂蚁是否在沿途留下了有气味的物质呢?于是他把一些蚂蚁带回家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如下:

①在盛有少许清水的水槽中放三块小石头A、B、C,形成三个“小岛”(如图)。用小木条连接A岛与C岛;B岛和C岛。这样蚂蚁只能通过“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②先将蚂蚁放在C岛上,在A岛上放一些红糖,在B岛上放等量食盐,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发现大多数蚂蚁会沿着“桥”1到达A岛。
③再用毛笔把蚂蚁放回C岛,将“桥”1和“桥”2调换位置,发现大多数蚂蚁会沿着调换位置后的“桥”1到达B岛。
④最后,把蚂蚁用另一支毛笔再次放回C岛,在蚂蚁爬过的“桥”1上喷一点香水,发现大多数蚂蚁不再爬上“桥”1。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小东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
(2)最好将这些室外捕获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并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使这些蚂蚁始终处于__________(选填:“饥饿”或“饱食”)状态;
(3)实验用的两根小木条要选择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气味的,材质和长度也都应该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4)小东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蚂蚁的触上分布有大量的觉感受器。结合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蚂蚁主要是靠触角辨别__________进行通讯的。
2022-12-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实验探究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度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度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2)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__________
(4)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__________(选填:烧杯烧杯①②,烧杯③④)。
(5)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氧气含量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
2012·四川广安·中考模拟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①③②④⑤⑥D.⑥⑤④③②①
2022-11-09更新 | 141次组卷 | 5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0 .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不合理的是(  )
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B.实验时要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盘子里要放少许清水D.实验过程中用手直接对调两根小木条后继续观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