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菠萝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但新鲜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立同学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立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分钟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

的物质

1%食盐溶液

5mL

3%食盐溶液

5mL

5%食盐溶液

5mL

7%食盐溶液

5mL

9%食盐溶液

5mL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应填________。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由表格数据说明,食盐溶液能________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依据是____________
(3)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因此在理论上,用高温处理菠萝后,食用时不适感会__________(升高/降低)。但温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菠萝中维生素的含量呢?小立通过实验得出了下图所示的结果。如果既要将菠萝蛋白酶对人体的伤害降低,又不过多损失维生素,浸泡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

(4)综合上述实验,从食用的舒适性考虑,我们对食用菠萝的具体处理措施为_________
2022-09-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兴趣小组利用蚂蚁进行探究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蚂蚁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样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2)设计图1装置:将塑料杯A与蚂蚁窝的巢穴口通过一根透明塑料吸管相连,作为中转站,塑料杯B、C与A也通过吸管a、b相连(两管长度一致);往B中放入白砂糖,C不作任何处理。C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两管长度一致是为了_____________。观察发现,开始两管都有蚂蚁散布,l5min后,明显可以看到较多蚂蚁选择进入a管,而较少蚂蚁选择进入b管。

(3)为探究信息素(一类化学物质)与蚂蚁通讯的关系,清空装置一管内蚂蚁后,调换a、b管位置,连接方向保持不变,同时撤去B、C杯,l5min后观察现象。分析蚂蚁在通讯过程存在以下三种可能:①存在信息素,且信息素起到引导作用;②存在信息素,但信息素不起引导作用;③不存在信息素。
预期实验结果,并作出全面的分析:
若a管内蚂蚁仍然多于b管,则符合上述[__]的分析;
若a、b管内蚂蚁分布无明显差异,则符合上述[__]的分析。
(4)为探究蚂蚁的觅食口味,图2中A~E处分别放置等量的柠檬果肉、白砂糖、苦瓜、辣椒和食盐,分别代表酸、甜、苦、辣、咸五种口味,做三次重复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分析下表数据可知蚂蚁最喜欢_____________味,最不喜欢_____________味。有人提出蚂蚁觅食口味的选择并非先天性行为,那么在实验前应考虑选择_____________的蚂蚁。
表:实验现象记录表

塑料杯

15min后的蚂蚁数量/只

A

1

2

1

B

12

14

15

C

3

4

3

D

2

1

1

E

5

6

5


3 . 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发现鼠妇更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地方,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遮光盒中一侧撒上干土,另一侧撒上等量的湿土;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10只生活状态相似的鼠妇,静置2分钟;
③在保证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每隔1分钟观察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只数,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观察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干土中鼠 妇只数

8

5

3

6

5

2

1

1

2

1

湿土中鼠 妇只数

12

15

17

14

15

18

19

19

18

19


(1)在两侧中央各放入10只生活状态相似的鼠妇,而不是各放入1只的原因是______
(2)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其中湿土一侧在本实验中起______作用。在该组同学 的设计方案中,体现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做法有______(至少写出1条)。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土壤湿度对 鼠妇的分布______影响,鼠妇适于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2022-11-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黑头鸡头呈暗色,腿深红色,通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黑头鸥的巢建在地面上。一大群黑头鸥的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巢区。每当繁殖期,雌黑头鸥每次能产下2到3枚受精后的卵,最多的可以产下 6 枚。
生物学家廷伯根的研究团队在研究黑头鸥育雏行为时发现,当雏鸥孵出,双亲会小心地把卵壳残片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如图所示)。

资料二:自然条件下,乌鸦和银鸥是黑头鸥的两种主要天敌,他们常常取石黑头鸥的卵和雏鸥。黑头的卵壳表面为杂色,与周围环境颜色接近。廷伯根推测,黑头鸥天然杂色的卵壳有利于防止卵被乌鸦和银鸥捕食。他进行了下边的实验: 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杂色 , 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 廷伯根从隐蔽处观察沙丘数日, 并记录乌鸦和银鸥(黑头鸥的主要捕食者)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结果如下表。
表1 黑头鸥卵的被捕食实验

白色卵

天然杂色卵

被乌鸦捕食数

14

8

被银鸥捕食数

19

1

被其他动物捕食数

10

4

未被捕食总数

26

55


资料三:那么成年鸥为什么要移走卵壳碎片呢?科学家提出了三种假设:①破卵壳锋利的边缘有可能伤害到雏鸟;②破卵壳妨碍了成年鸥孵卵和喂养雏鸟;③破卵壳内表面的白色十分醒目,容易招致天敌的注意,对完整卵及已孵化的雏鸥的安全造成威胁。于是廷伯根和同事们设计了第二个实验: 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地上,再把一些破卵壳放置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分别是15米、100米和200米),观察完整卵被捕食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黑头鸥属于脊索动物门___________类(纲)。
(2)与鱼、青蛙的卵相比,黑头鸥卵表面有坚韧的_______。这一结构既有保护作用,又能_______,从而更好适应陆地干旱环境,雌鸟产卵后还有孵卵行为,而爬行动物不孵卵,推测原因是:鸟的体温_______,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适宜温度。
(3)在资料二中,科学家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文献资料法
(4)资料二中,科学家投放了两种颜色的黑头鸥卵,其中对照组是_______色卵组。两种卵除了颜色不同以外,大小、形态、新鲜程度都基本相同,目的是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乌鸦和银鸥对白色卵的捕食数量都_______天然杂色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资料三中所做的实验,是针对假设______________设计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完整卵与破壳卵的距离越远,完整卵被捕食的数量越____
(6)结合以上的三个资料,可以得知,雌雄黑头鸥在繁殖期表现出来的“抛壳”行为有利于减少被天敌发现的可能性,从而对_____________安全起到保护作用。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___行为。
2022-01-15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班学生用黑、白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他们做了如下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      ①      
(2)作出假设: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
(3)探究过程:
a.全班同学分成8组
b.在甲纸盒中装入100粒白围棋,在乙纸盒中装入黑、白围棋各50粒,分别摇匀
c.分别从甲、乙两盒中随机各取一粒围棋,组合在一起,并在表格中记录两围棋的组合情况(一黑一白组合用A表示,两粒白围棋组合用B表示)。然后将围棋分别放回原纸盒,摇匀。
d.重复c步骤20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类别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A(黑白)
11
8
9
12
10
7
12
10
B(白白)
9
12
11
8
10
13
8
10

(4)黑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       ②       ,其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类型是      ③      
(5)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对于以上数据进行求和处理。其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为      ④      
(6)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⑤      
6 . 资料表明,全球有27%的人存在失眠。失眠是一种障碍性疾病,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催眠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大且容易产生依赖性。中草药对失眠的治疗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因此从中草药中寻找抗失眠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是一种中草药。桑白皮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主要是由______作用合成或转化形成的。
(2)桑白皮的提取物具有耐缺氧、抗糖尿病、抗炎、抗过敏等功能,为研究桑白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睡眠功能的影响,科研工作者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做了如下表实验。
组别饲喂物质剂量
(mL)
15s内大波、中波出现的平均数
给药前给药后
对照组562.160.8
实验组黄酮类化合物1.0mg/kg553.229.5
黄酮类化合物2.0mg/kg552.824.7
黄酮类化合物4.0mg/kg552.51.8
①实验分成四组,每组取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的清洁级小鼠40只,雌雄各占______。提取桑白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2.0、4.0mg/kg三种浓度待用。
②实验组分别喂1.0、2.0、4.0mg/kg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照组喂等量的______,小鼠自由饮食。
③用相关仪器测定小鼠自发活动,观察指标为波幅。波幅可以分成小波、中波和大波,小波为小鼠轻度活动,中波为适度活动,大波为强度活动。从表中所给数据可以看出,桑白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______小鼠自发活动的作用。
(3)科研工作者又做了相关的实验,发现桑白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的缩短小鼠的入睡时间,并延长睡眠的时间,所以说桑白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______作用。
2023-06-2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小鼠数量(只)饲喂方式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增长值(g/只)
20 ? 数量多
排列整齐
7.34
20每日饲喂含0.3% 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数量少
排列散乱
1.84
20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基本消失-0.12

(1)小鼠属于_____动物,它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和_______,此特征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
(2)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3)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
(4)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________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________。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________
(5)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6)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 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 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 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023-01-17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现象

A

2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20

萌发

B

2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或纱布   20

不萌发

C

2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10

不萌发

D

2

培养皿中放入清水,水淹没种子   20


(1)本实验所选取的种子品种、饱满程度等均应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变量是_________,得出的结论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A、B、C、D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空气会影响种子萌发”的是_________,其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
(3)培养皿D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
9 .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1)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20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①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②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______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______
④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2)吸气时,微塑料还会经过______(填某结构名称)进入肺,较大的微粒停留在此,影响了肺部的______功能,较小的颗粒还可以通过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进而到达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导致肝细胞中的______结构损伤,从而影响肝细胞的能量释放。
(3)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023-05-02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雾霾天气不仅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还会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威胁人类健康。雾霾中有多种成分,其中入肺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1)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因为人的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黏膜中分布有______,可对空气加温;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______
(2)雾霾随空气吸入人体时,肋间外肌和膈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肺扩张,使肺内气压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就进入肺部。
(3)为探究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某校科研小组开展“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颗粒物直径(微米)

在人体的主要沉积部位

10

气管、咽、鼻、喉

5

支气管

2.5

细支气管、肺泡

据表可知,直径在______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它们能够通过“鼻→______→细支气管→肺”的路径进入肺,直接影响肺的______功能。这说明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为了探究空气中入肺颗粒物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该科研小组进一步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入肺颗粒物(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①在该研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调查法”或“实验法”)。
②为减少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③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根据以上研究,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