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并在第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发现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且食醋浓度为______时抑制作用最强。
2 . 某校学生设计了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请帮忙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个小烧杯并分别加入80ml水,选一株长春花剪取其两根枝条,每个枝条留9片叶子,并分别插入两个小烧杯内。
②暗处理:将插有枝条的两个小烧杯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③光照:如图,取两个2L密封罐,分别标记为A、B,A密封罐倒入200毫升2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B密封罐倒入200毫升清水。将两个插有长春花枝条的小烧杯分别放入两个密封罐内,并盖好盖子,将两个密封罐置于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④脱色:摘取A、B两个密封罐中的叶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酒精中。
⑤漂洗: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
⑥检验: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回答问题:
(1)步骤④中的“?”是______
(2)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是:A密封罐的叶片______(选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______进行光合作用(选填“有”或“没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4)密封罐B是______(选填“实验组”或“对照组")。
2022-04-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坛8%0.52.01.81.61.51.2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同时蔬菜的品种、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必须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兴趣小组在时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25℃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通过分裂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的大量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4)综合上述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制作泡菜时,我们可以采用______(填一种方法)进行发酵来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2022-04-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植物生活过程中各器官之间,植物体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植物由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则植物的茎和叶的结构是由种子中的______发育而来。
(2)幼苗生长需要从土壤溶液中吸收______,根对它们的吸收主要靠图乙中的[______]。
(3)图甲是植物的叶芽结构示意图,图甲中[3]______将来发育成图丙。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肉,需要的水由[5]叶脉中的______运输而来。
(5)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相同条件下用甲、乙两个相同水槽各培养10株相同的幼苗,在甲水槽中加入缺镁营养液,则乙槽中应加入等量______的营养液。
2022-04-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小明在课上学习了制作米酒的方法。但在分组酿酒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用等量糯米酿酒,小组之间产酒量却不同,有的甚至酿制失败。为了弄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

第二步

冷却后放入酒药粉末拌匀,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容器中,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步分组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密封

密封

不密封

第四步恒温处理

15℃

30℃

30℃

实验结果

产酒量较低

产酒量较高

不产酒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米酒的制作运用的是_______技术。将酒药粉末与米饭混合均匀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这个药粉其实就是_______
(2)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才能产酒。
(3)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_
2022-04-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在生活中许多食品的发酵都离不开一些细菌和真菌。
(1)比如制作米酒要利用酒曲。酒曲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
(2)制作酸奶时要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制醋时要用醋酸菌,这些菌都属于细菌,他们是___________细胞生物,通过___________进行生殖,与真菌最大的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所以被称为原核生物。
(3)还有一类微生物常常引起人患病,它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结构,只有_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组成,营___________生活。
(4)某兴趣小组对“检测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第一步:将2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后分为1号和2号。
第二步,将培养基做如下处理:
1号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置于教室讲桌上,不作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根据上述叙述,回答问题:
①你认为上述实验对照组为___________号培养基。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
②养皿上有一些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___________。其中有一个表面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___________菌。
2022-02-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下图所示的是几类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D植物的的根系是________
(2)B属于_______植物,根、茎、叶里有________组织,可以运输水分。
(3)图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属于________植物,靠________繁殖后代,某同学想探究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帮他做一个假设:______________
组别实验操作观察结果
A加入20粒孢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孢子萌发数量
B加入30粒孢子

(4)尝试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将B组操作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表示探究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上图B的作用是形成__________,上图D过程酒精的作用____________
(3)在步骤F中,滴加试剂稀碘液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该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021-11-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西省吉安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请回答:
(1)蚯蚓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蚯蚓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者,有“环境卫士”的美誉。
(2)为探究蚯蚓对哪种植物的叶子更为喜好,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选择4种树的叶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两种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将每种叶片与土壤混合均匀后置于两个盆中,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树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来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2021-11-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为确定熊蜂和蜜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
(1)熊蜂和蜜蜂在采食花蜜的同时,身上会沾上花粉,当它飞到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上时,身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________上,就完成了传粉。
(2)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

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时间。
同学们调查访花时间时,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的数据后,要取________,计算得到访花时间,绘制出上图的曲线。
(3)由图1可知,温度对________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在________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
(4)同学们依据蜜蜂的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蜜蜂的访花频率(5分钟时间里访花的总次数),如图2所示,依据图2中的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________(填“熊蜂”或“蜜峰”)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5)由题可知熊峰和惠蜂这类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还有很多,不应包括下列哪项?(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能够净化空气
2021-11-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五校联合调研八年级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