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学习了制作米酒的方法。分组酿制程中,发现用等量糯米酿酒,产量却不同,且有的小组酿制失败没有产酒。为了弄清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开水冲淋

第二步

冷却后放入酒曲粉末拌匀,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

容器中,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步

分组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密封

密封

不密封

第四步

恒温处理

15℃

30℃

30℃

实验结果

产酒量较低

产酒量较高

不产酒

(1)第二步处理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微生物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
(2)实验共设置了__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___________
(3)根据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产酒。
(4)同学们发现新酿制的米酒表面有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酒精和_____________
2 . 请回答下面制作米酒和酸奶的有关问题:
(一)我国农村每逢节日每家每户都有制作米酒的习俗。家庭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是:①蒸熟饭并冷却(30℃)→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请回答:
(1)该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二)某兴趣小组尝试制作酸奶,其主要步骤如下:①奶粉和糖加水混合→②热处理(煮沸)→③冷却(42℃--43℃)→④加入一些品牌酸奶→⑤发酵→⑥保存食用。
请回答:
(4)步骤④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
(5)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酸奶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保存。
3 . 酱油起源于我国周朝,是以大豆为原料、面粉为辅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制作酱油的工艺流程可概括如下:

(1)制作酱油的主要菌种是米曲霉,发酵前期会产生大量的酶,彻底分解大豆的蛋白质,使____________的含量上升。
(2)制曲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步骤中的______,在制曲前要先将蒸煮的大豆进行冷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法酱油酿造通常需要180天,讲究“日晒夜露”,白天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提供适宜的______条件促进微生物发酵;晚上热气散去浓缩酱味。
(4)现代酱油的制作工艺中还会在发酵环节适当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这样会加速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发酵时间。乳酸菌在______环境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增加酱油的风味。
(5)无论是古法酿造还是现代工艺,制作酱油时在发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盐分,可延长保存时间,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0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提升测试竞赛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