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为探究“牛奶腐败的原因”,小张将1、2、3三个相同的锥形瓶进行消毒处理,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瓶号123
加入物质50毫升灭菌牛奶50毫升灭菌牛奶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25℃5℃25℃
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A.两组;温度、细菌B.两组;温度、空气
C.三组;温度、细菌、水分D.三组;温度、细菌、空气
2 . 发酵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之后让我们一起揭开发酵食品的奥秘。
   
(1)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腌豆角酸辣可口,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腌制酸豆角也离不开它。制作腌豆角一般用如图1所示装置,坛口加水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图2装置并制定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装置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B

葡萄糖+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C

水+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D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表中A装置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请据上述实验推断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②酵母菌与乳酸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
③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据此,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
   
可在酒精发酵过程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2023-08-0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发酵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许多食品的生产离不开微生物发酵。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过量摄入亚硝酸盐时可致中毒甚至死亡。如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毫克/千克)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1)制作泡菜前,需先将坛具里面用滚烫的开水洗干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和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相同,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步骤。
(3)发酵过程中,存在于蔬菜叶片上的该微生物会通过________的方式大量繁殖。
(4)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盐水浓度高对亚硝酸盐的形成有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材料2:在甜酒酿制作过程中,甜酒曲是主要的发酵制剂。甜酒曲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根霉、毛霉首先进行糖化作用,接着酵母菌又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这样就制成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甜酒酿。甜酒酿的制作过程如下图:
   
(5)甜酒曲中的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________环境下。
(6)如图中能代表罐中酒精含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2023-08-0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物质温度/℃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25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当第①组与第④组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_。依据探究可知,适宜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________
(3)制作馒头和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________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或松软,所以常用来制作馒头和面包。
(4)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你认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该实验小组还应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玛丽·克莱尔·弗雷德里克的《不生不熟》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有一种食物它有一种魔力,能让草原民族将四千年前偶然发现的一株菌落传承至今,能让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酵母进入梦乡,能让朝鲜半岛上的邻里变得更加友爱团结,能让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也能健康生活……它既出现在我们日常饮食的各个角落,又从来不被我们所认真看待——这种食物就是发酵食物。“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之后让我们一起揭开发酵食品的奥秘吧。

(1)当你去内蒙草原游玩时一定要喝草原人民自制的酸奶,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做酸奶,朝鲜泡菜制作也离不开它,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腌豆角酸辣可口,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腌制酸豆角也离不开它,制作腌豆角一般用如图1所示装置,坛口加水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进入梦乡的酵母,不但可以制作面包和馒头,酿酒也离不开它,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图2装置并制定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装置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B

葡萄糖+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C

水+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D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将表中A装置对应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___
③用于酿酒的酵母菌和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用到的菌的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发现酒精发酵过程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6 . 某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盘,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菜品名称实验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未食用组
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14050
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1206
炒芦笋304853032
(1)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通常从菌落的 _____,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 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有 _____(列出一种即可)。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可能来自 _____
(4)若该细菌是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小组认为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该传染病的传播,因为这样做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_____。请列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的常见传染病名称:_____(列出一种即可)。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食物腐败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列出两种即可)。
2022-07-30更新 | 65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选项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B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C

葡萄糖+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D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作为验证酵母菌有发酵作用的最合理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2)表中可以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其变量是_______
(3)装置①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
(4)通过本实验可推断出酵母菌发酵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
8 .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生物兴趣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加入物质50mL灭菌牛奶50mL灭菌牛奶50mL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25℃5℃25℃

(1)本实验中包含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一段时间后,牛奶最先腐败的应该是___________瓶,可见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适宜的___________
(3)请就豆腐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
2022-09-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制作泡菜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传统制作美食的方法之一,但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什么呢?泡菜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入口的美味呢?在学习完“细菌和真菌”之后,让我们一起揭开发酵食品的奥秘吧。

(1)图1是一种腌制酸辣豆角的方法。人们将洗净的豆角、辣椒等食材和凉开水一起放入玻璃容器内,将坛口加水密闭。一段时间就成为了可口的美味了。
①将豆角、辣椒等食材变成可口的美味,主要依靠____________菌的作用。
②坛口加水密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影响因素,设计了图2装置并制定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装置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回答: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澄清的石灰水一一一一一

B

葡萄糖+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

C

水+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D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


①表中装置A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的生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②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
③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葡萄糖中的糖经过发酵变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发现酒精发酵过程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______操作,经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2022-08-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学校生物社团的同学开展了制作米酒的活动。在分组酿酒的过程中,发现用等量的糯米酿酒,产酒量却不同,且有的小组酿制失败没有产酒。为了弄清原因,小秦设计了实验方案,步骤如下表:
第一步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开水冲淋
第二步冷却后放入酒曲粉末拌匀并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容器中,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步甲组乙组丙组
分组操作密封密封不密封
第四步恒温处理15℃30℃30℃
实验结果产酒量较低产酒量较高不产酒
请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共设置了_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____________
(2)同学们发现新酿制的米酒表面有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酒精和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制作米酒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
(4)社团指导老师认为小秦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偶然性。假如你是小秦,你会如何改进该实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