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
2022-04-08更新 | 529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编的场所”。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
3 . 1521—1522年,马丁.路德以伊拉斯漠整理的希腊语《新约》为底,将之翻译成德语。直到1534年,翻译出版了整本《圣经》,这使得德国普通民众都得以阅读《圣经》,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交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做法意在(  )
A.使民众摆脱宗教束缚B.发动反封建政治斗争
C.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D.方便民众阅读《圣经》
4 . 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始终贯穿着“人与命运的冲突”,最高神宙斯最终也脱离不了被人推翻的命运。据此可知,该作品
A.是对神灵悲剧的惋惜B.体现了对社会的反思
C.表达了反专制的思想D.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从不以老师自居,也不愿意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信徒。他只是在十字街头通过跟不同的人进行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对话。当路人被追问得无语时,苏格拉底都会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
A.有助于人们以理性探求知识B.扭转了当时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
C.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D.反映他对“美德即知识”的推崇
6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4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
A.促进思想解放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否定君主政体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2022-03-21更新 | 432次组卷 | 4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主要意图为
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为启蒙运动找依据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思想启蒙强化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权威B.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