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记上的可导函数的导函数为,满足的数列称为函数的“牛顿数列”.已知数列为函数的牛顿数列,且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不等式对任意的恒成立,求t的取值范围.
2024-05-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 . 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记事件“取出的重卦中至少有1个阴爻”,事件“取出的重卦中至少有3个阳爻”.则       

A.B.C.D.
2024-04-17更新 | 2091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3 . 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发表的《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三角形的外心、垂心和重心都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的顶点分别为,则的欧拉线方程为(       
A.B.C.D.
2023-11-06更新 | 306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4 . 细心的观众发现,2023亚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出场的地屏展示的是8副团扇,分别是梅兰竹菊松柳荷桂.“梅兰竹菊,迎八方君子;松柳荷桂,展大国风范“.团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团结友善.花瓣型团扇,造型别致,扇作十二葵瓣形,即有12个相同形状的弧形花瓣组成,花瓣的圆心角为,花瓣端点也在同一圆上,12个弧形花瓣也内切于同一个大圆,圆心记为O,若其中一片花瓣所在圆圆心记为C,两个花瓣端点记为AB,切点记为D,则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直线上B.12个弧形所在圆的圆心落在同一圆上
C.D.弧形所在圆的半径BC变化时,存在
5 . 2023年暑期档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唐诗的热情,唐诗中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唐代诗人李颀的边塞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一“将军饮马”,即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某处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后再回军营,怎样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将军的出发点是,军营所在位置为,河岸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若将军从出发点到河边饮马,再回到军营(“将军饮马”)的总路程最短,则将军在河边饮马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6 .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称为卡西尼卵形线(Cassinioval).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其轨迹为曲线,则(       
A.曲线的方程为B.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C.面积的最大值为2D.的取值范围为
7 . 2023年7月20日中国太空探索又迈出重要一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成功完成出舱任务,为国家实验室的全面建成贡献了力量.假设神舟十六号的飞行轨道可以看作以地球球心为左焦点的椭圆(如图中虚线所示),我们把飞行轨道的长轴端点中与地面上的点的最近距离叫近地距离,最远距离叫远地距离.设地球半径为,若神舟十六号飞行轨道的近地距离为,远地距离为,则神舟十六号的飞行轨道的离心率为(       
   
A.B.C.D.
2023高二·江苏·专题练习
8 . 阿波罗尼斯证明过这样的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类圆称为阿氏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动点P到点的距离之比为,当不共线时,面积的最大值是(    )
A.B.C.D.
2023-10-05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9 . 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这是当前可实现的“地表最快”交通工具,因此高速磁浮也被形象地称为“贴地飞行”.若某高速磁浮列车初始加速至时速600公里阶段为匀加速状态,若此过程中,位移x与时间t关系满足函数为初速度,k为加速度且).位移的导函数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已知从静止状态匀加速至位移公里需,则时速从零加速到时速600公里需(       
A.B.C.D.
2023-05-02更新 | 871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10 .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有出现.如图所示,在“杨辉三角”中,除每行两边的数都是1外,其余每个数都是其“肩上”的两个数之和,例如第4行的6为第3行中两个3的和.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在“杨辉三角”第9行中,从左到右第7个数是84
B.由“第行所有数之和为”猜想:
C.在“杨辉三角”中,当时,从第2行起,每一行的第3列的数字之和为286
D.在“杨辉三角”中,第行所有数字的平方和恰好是第行的中间一项的数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