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期末 2022-12-06 3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半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式,笔迹雄杰……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

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与王偁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

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装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这种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滥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绌。

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斥“意在笔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而提倡“丰意”“即兴”“无意”“无法”,重感性、灵气,尽兴自由的创造意识。他们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书法创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

(摘编自傅合远《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尚意”特征》)

材料二:

古代书论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东汉的蔡邑,他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蔡邑所说的“意”是指书法创作之前书家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西晋时期,“意”开始逐渐走向自觉形态,西晋文学家成公族在《隶书体》中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他所说的“意”是指书法技法要靠心灵领悟,强调学书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王羲之则把“意”作为评书的美学标准,要求书法创作要“有意”,表现书家的情意。至此,“意”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开始走向独立、自觉的道路。

“意”的意义开拓在南朝,王僧虔《笔意赞》针对当时人们对“意”理解含糊不清,提出用笔之道和书法神采、书家个人情感表达等问题。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他开拓了“意”在书学理论中的含义,即作品的笔墨趣味。古代书论中“意”指思想感情的大概是从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开始,他在《与梁式帝论书启》中赞扬其书曰:“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其“意”指的是人的主观情意。

至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意在笔前”思想,即重视创作法则和艺术构思,另一方面又强化书法的抒情功能。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步。

(摘编自孙倩《宋代书法“尚意”之“意”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书法注重神与意,排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构思,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B.苏轼推重颜、柳、杨三人,在于他们能跳出前人之窠臼,敢于“变古法”“出新意”,富有创新与个性,“不为世所汩没”,
C.黄庭坚的书法创作,采用了“伯乐相马”之法,只重“韵”意,不论工拙,观其作品,可以感知他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
D.“意”的概念并非宋人首创,最早可以上溯至东汉时期,当时指书家创作前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并未涉及神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诗歌意境苍凉惆怅,书法也有感而作,用笔率性自由,这正是他“意造”主张的生动体现。
B.黄庭坚提出的“余意”见解,要求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其倡导“韵”的思想实质,同苏轼的重“意”有本质的不同。
C.米芾的“趣”,偏重主体性灵与意趣,带有“游”“玩”“戏”的特点,更为内在,因此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
D.南朝的王僧虔厘清了“意”的含义,陶弘景明确了“意”的思想感情指向,中国书法“尚意”的审美风尚由此得以确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宋代书法“尚意”观点的一项是(     
A.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
B.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C.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趯,提为策,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D.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苏轼和米芾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角度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匾,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
C.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
D.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
B.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
D.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8.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玄感反,引兵向洛阳,代王侑使刑部尚书卫文升帅兵四万救东都。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战且行,辽东城久不拔,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大惧。引纳言苏威入帐中,谓曰:“此儿聪明,得无为患?”威曰:“夫识是非,审成败,乃谓之聪明。玄感粗疏,必无所虑,但恐因此浸成乱阶耳。”帝又闻达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忧之。问太史令庾质曰:“玄感其有成乎?”质曰:“玄感地势虽隆,素非人望,因百姓之劳,冀幸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帝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乘发兵以讨玄感。来护儿至东莱,闻玄感围东都,召诸将议旋军救之。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专擅在吾,不关诸人,有沮议者,军法从事!”即日回军,令子弘、整驰驿奏闻。帝时还至涿郡,已敕护儿救东都,见弘、整,甚悦,赐护儿玺书曰:“公旋师之时,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远同符契。”屈突通引军屯河阳,宇文述继之。玄感问计于李子雄,子雄曰:“通晓习兵事,若一得渡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济,则樊、卫失援。”玄感然之,将拒通。樊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得往。通济河,军于破陵。玄感分为二军,西抗文升,东拒通。子盖复出兵大战,玄感军屡败。与其党谋之,李子雄曰:“东都援军益至,我军数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业也。”李密曰:“弘化留守元弘嗣握强兵在陇右,可声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以绐众。”会华阴诸杨请为乡导,壬辰,玄感解东都围,引兵西趣潼关,宣言:“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宇文述等诸军蹑之。至弘农城下,遂攻之,三日不拔,乃引而西,至闇乡,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军追及之于皇天原。玄感上槃豆,布陈亘五十里,且战且行,玄感一日三败。八月壬寅,玄感陈于董杜原,诸军击之,玄感大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王世充》,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B.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C.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D.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但其在每个朝代中的职责范围相差甚大。
B.传,《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如今之驿马。”朱骏声通训定声:“以车曰传……以马曰遽,亦曰驿。皆所以达急速之事。”文中指驿站车马。
C.符契,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上刻文字,剖分为二,朝廷和将帅各持一半。它也是权力的象征,寓意绝对服从。文中指赐予来护儿特殊权力。
D.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后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来护儿与众将商议回军救援东都,众将不从,来护儿对众人宣称擅自做事的是自己,与大家无关,从而说服了大家。
B.来护儿回军的时候,恰好隋炀帝也下令让他救援东都,后来隋炀帝感慨君臣二人心意相合。
C.面对朝廷军队的追击,杨玄感向李子雄问计,李子雄说可以分兵抵御屈突通的军队,使其过不了黄河。杨玄感听从其建议,成功阻击了朝廷军队。
D.杨玄感屡战失利,他采用李子雄与李密的建议,遂领军向东争夺天下以成就霸王之业,然叛乱终究无法撼动国家统一局面,大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战且行,辽东城久不拔,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大惧。
(2)引兵西趣潼关,宣言:“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宇文述等诸军蹑之。
14.隋炀帝的臣子为什么认为杨玄感的叛乱不足为患?请简要概括。
2022-07-08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诗题可以明确,这首诗诗韩愈在傍晚时分写给自己的两个好朋友的。
B.首联紧扣标题中的“晚”字,第一句交代时间,第二句交代人物行为。
C.擘絮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传神,苏轼写的“岭上晴云披絮帽”与之相似。
D.颈联中“田野”指田园,“衣冠”代指官场,“兴偶动”、“情久厌”直抒胸臆。
16.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以及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4)《客至》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既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又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2022-12-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8.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③莫春者,春服既成   ④汉亦留之以相当   ⑤“离骚”者,犹离忧也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②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
2022-12-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心动:内心惊恐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处分:处理,安排
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木的根
⑤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其实:它实际上
A.③④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
2022-12-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0. 下列对文言文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信而见疑   ③令人长号不自禁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⑤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⑥沛公安在   ⑦石之铿然有声者   ⑧古之人不余欺也
A.②⑥⑧/①④⑦/③/⑤B.③⑥/①④/②⑤/⑦⑧C.②④⑤/③⑥⑧/①D.③⑥⑧/①④/②⑤/⑦
2022-12-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                       嬴而不助五国也
B.杀人如不能                       戍卒叫,函谷
C.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六国互丧,赂秦耶
D.击沛公于坐                      不如善遇之
2022-12-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2.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函陵     ②以黔首     ③常以身蔽沛公     ④六王毕,四海       ⑤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江陵,顺流而东也       ⑦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⑧虽蒙斧钺汤镬,诚甘     ⑨流血
A.①④⑥/②⑧⑨/③⑦/⑤B.①④⑤/③⑥⑦/②⑧/⑨
C.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⑨
2022-12-0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树人中学(秦皇岛一中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航天这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破解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回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老一代航天人两弹一星精神的影响下,(     )他们用历史和实践证明,青年也可以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______。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进步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们______的结果,新时代背景下,我看到,身边很多的航天新青年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______落实在每一个小我的努力之中。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实现01”的突破;他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确保每项工作“0失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奋战一线、______,他们先后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展示出中国航天青年的风范。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永不止步   苦心经营   宏伟蓝图   同仇敌忾
B.永无止境   苦心经营   壮丽画卷   勠力同心
C.永无止境   锐意进取   宏伟蓝图   勠力同心
D.永不止步   锐意进取   壮丽画卷   同仇敌忾
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
B.“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被他们坚守,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
C.他们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
D.他们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
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航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突破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B.航天这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突破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C.航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破解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D.航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破解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想法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小题
5
语言文字运用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韩愈(768-824)  酬和类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文言小题
180.85通假字选择类
190.65古今异义选择类
20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210.65一词多义选择类
22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六、语言文字运用
23-25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七、作文
26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