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01-27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カ,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离,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古时候人被要求“全面发展”,既要懂礼又要懂乐,还要懂得射箭、赶车、书法、数学等知识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去开发人的潜质,塑造人格。这就为古代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前提,每个人能够学习到各种技能,以适应有机的社会生活,唯其如此,古希腊才涌现出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一方面,分工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体现着社会的发展程度;但另一方面,分工却又将人束缚在某个固定的职位上,无暇顾及其他,久而久之导致了人的片面性发展。而且,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开始了越来越分裂的态势,自然科学越来越专业化,技术理性主宰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关怀让位于商业利润以及人的各种欲望追求。

当工业技术文明处在上升的时期,人类欢呼雀跃,憧憬着理性与技术能让人类渐入佳境,过上美好生活,但冷静思考我们会看到,人类性在今天也的确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有人曾统计,20世纪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高于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并不是包治社会百病的良药,不能包打天下,因为它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而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强调了人文和科学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因景。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要求学生掌握“六艺”。
B.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并最终导致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彻底分裂。
C.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不能包打天下,不能包治社会百病,它对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统一的世界;人文和科学相辅相成,人文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确定和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从社会分工、技术的作用有限、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B.第一段举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和古希腊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C.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从语言上看,本文的语言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有说理的形象性,其中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可以提高生产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这就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
B.目前,科学技术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但从长远看,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C.人具有二重性,既需要人文,也需要科技。人文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D.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底层多种技术的集合体,包括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所有数据在所有节点备份的数据库结构,达到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透明、可追踪、不可改、数据安全及信用的自我建立的功能。凭借这些优势,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早在几年前,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就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果之一,“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极客和银行业都为此兴奋不已”。

在意识到区块链的应用潜能后,各国纷纷加快布局步伐,美国国土安全部对6家致力于政府区块链应用开发的公司给予补贴;法国财政部已宣布将允许部分未上市证券的交易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这在欧洲尚属首例;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中科签署“超级自由主义”法,表示支持区块链和加密货币。


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及重要国际组织对区块链技术加快布局的同时,我国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IT企业和制造企业也在积极筹备入局。数据显示,我国区块链相关上市公司已增至约30家。

有关专家认为,作为金融科技发展重要底层设计,区块链的应用值得期待,未来可用于数字币以及改造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交易等应用场景,降本增效的同时还能降低风险。中信证券表示,区块链技术目前正处于学习曲线的积累阶段,期待爆发级应用场景的落地,有记者调研发现,围绕区块链技术,业内存在浓重的炒作风气,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该项技术应用的务实推广。

(摘自《新浪新闻》)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副理事长李竟男认为,区块链改变世界最核心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公开、开放,透明,它是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信任问题。

我国在2017年上半年已经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标准,这为我国抢占国际先机奠定坚实基础,在已纳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专家建议着力细化区块链技术发展路径,明确具体的发力点、攻坚领域、对标方向。

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是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关键底层基础设施。以证券市场为例,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的协调才能完成,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就强势中介,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能推动其在这一领域率先试水,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上开花结果,充分展现区块链技术优势,必将形成示范效应。

此外,政府还可通过一定的政策扶持与鼓励,促进企业级区块链研究与应用,对经营效益不显著但对社会有益的区块链应用,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先行探索。例如,政府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爱心捐赠、网络借贷等公共领域,作为解决透明度和信任度问题的一种尝试,减少行业风险。

(摘自《半月谈》)

4.下列对有关材料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区块链技术是P2P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加密算法、共识算法等多种互联网技术的集合体。
B.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早在几年前就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果,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C.中国区块链技术收入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5年实现持续增长,其中2019年比2018年增长了两倍多。
D.区块链技术优势较多,应用前景广阔,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美、法等国纷纷加快了布局的步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技术通过一些技术的整合创造了一种按时间序列、按区块记录数据的模式,故形成了所有数据在所有节点备份的数据库结构,优势明显。
B.在意识到区块链的应用潜能后,我国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IT企业和制造企业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区块链相关上市公司已经增至大约30家。
C.区块链技术能很好解决证券交易需经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四大机构协调才能完成,效率低成本高,易造就强势中介的问题。
D.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副理事长李竞男认为,区块链改变世界最核心的是其背后的精神一一公开、开放、透明,以及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信任问题。
6.根据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块链技术方面要有怎样的作为。
2020-01-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鹤归空有恨,云散本无心;鹤归蝉蜕总成尘,欲报明珠未得伸;犬因无主善,鹤为见人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鹤笙鸾驾隔苍烟,天上那知更有天一一其实,他有一个隐秘的习惯:不管在哪里,一旦心慌意乱,他便要找出笔纸,下意识地写写画画,每逢此时,他写的,多半是那些他能想到的、关于鹤的句子。

②也许,他的身体里的确住着一只鹤。许多次,他想象过那只鹤从自己的身体里破空而出,飞向了天际,再从天际里往下看,但见绿苇丛生,又见渚清沙白,它便忍不住唳叫,利箭一般,直直地插入云霄,而后搅动云团,腾越出来,一意低头,径直冲向苇丛,在其中厮磨,在其中翻滚,身下所碾压的,再无别的什么,只是巨大的、一直铺排到了天边的绿;过了一会,它被苇丛边的河水吸引,内心涌起令自己更加清洁的渴望,于是展翅入河,闪电般击穿波浪,波浪消散,一遁再遁,任它投入和疾驰,就像是,那河流早就在等待着它,因为它的清洁,那河流将变得更加清洁。时间到了,好似是命定的召唤来临,它浮出水面,重新跃入天空,张开翅膀,是的,作为一只鹤,唯一的命定,即是飞翔,唯有飞翔,它才能飞越了山河,又扩大了山河。

③他在许多地方见过那只鹤,在火车车厢里,他往外看,那只鹤刚刚掠过车顶,飞入了满天的霞光和被霞光照耀的甘蔗林;在北京的石佛营,后半夜,天快亮的时候,路边小摊,酒冷火残,那只鹤在楼群与楼群之间翻飞,最后,径直朝着那小摊扑面飞来,却像是一块提前到来的鱼肚白;还有沈阳铁西区的废弃工厂,那只鹤在车间里飞,在烟囱边上飞,他眺望着它和辽阔而枯寂的厂区,竟然一阵眼热,似乎它只要飞下去,炉火便会重燃,机器便要重新轰鸣,一个赤膊流汗的年代便会重现在满目萧瑟里。

④然而,事实上,他只见过一只真正的鹤。那年春天,他幽闭在一座荒岛上,终日去写一部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剧本。当然,与其说是在写作,不如说,下意识里,他是在躲避:他怕追稿的人在他平日生活的城市里找到他。荒岛上养着数百只鸡,他就是在这群鸡里,见到了那只真正的鹤,据鸡群的主人所言,这只鹤打幼小时从山谷里落至此处之后,就跟公鸡母鸡们一起长大,公鸡母鸡们能飞多高,它也就只能飞多高,它的胆子,实际上比鸡还要小,是啊,它早就忘了自己是一只鹤了。

⑤可是他知道,这不过都是障眼法,现在的那只鹤并不是真正的它,那只是谎言里的它。一个黄昏,他一个人在河滩里打转,被河对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荡所陶醉。因为是春天,世间万物都有新鲜和狂妄之美,所以,世间万物都叫人苏醒和悔恨,他还正在胡思乱想,突然,苇丛里飞出了那只鹤,它先是踏于芦苇之巅,在随风起伏的芦苇荡里忽隐忽现,其后突然振翅,唳叫着飞向了半空:在半空里、它一时如剑客舞剑,端的是疾风骤雨,一时又如画布上被水洇开的墨汁,缓慢地流淌,直到静止,因为这静止,眼前山河竟然被扩大到了无限辽的地步;最后,它可能是发现了有人在偷窥它,趁他还迷离着,竟然在疾飞里收拢翅膀,一意俯冲,扎入水中,再也消失不见。

⑥所以,鸡群里的它,只是谎言里的它:到了夜晚,鸡群从山林里现身,纷纷归笼,他又看见了那只鹤,现在的它与芦苇荡里的它相比,显然是判若两物,他走近它,蹲下来,抱着它,再逼视着它、它却蓬头垢面,卖乖卖傻,看上去,就像是一场审讯。而那铁了心的特工偏偏不肯露出原形,甚至学起了鸡叫,费尽了气力,想要从自己的手中挣脱出去。

⑦一时之间,他怒从心头起。抱着它,在密林里穿行,一路狂奔着,从荒岛上唯一的条石阶上跑下去,跑到河滩边,再将它放下,对它吼叫,命令它飞起来,可是,它却只有慌张,瑟缩着向后退,一只脚退到河水里,竟然像是被烙铁烫了,龇牙咧嘴地抽回了脚。他当然不信,重新抱起来,再将它的全部身体往河水里按下去,终究,它只是发出了几声鸡叫,无力地扑扇了几次翅膀,他只好颓然放过它,不再折磨它。

⑧但是,他确信自己认得另外一个它,哪怕化成灰也认得它,在满天的夕照之下,他和它,相顾无言,越是相顾,他就越是想念那只芦苇荡里的鹤,那只半空里疾飞或静止不动的鹤,他感到,一只鹤,从他的身体里飞了出去。

(节选自李修文《猿与》)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开篇就不厌其烦地罗列许多与鹤有关的句子,看似重复啰嗦,实际上是在强调鹤在“他”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情结。
B.第二段描写“那只鹤”或翱翔天际,或穿云破雾,或在无边的绿苇丛中翻滚,或在无比清洁的河水里破浪,运用铺陈以突出鹤的本性。
C.那只“真正的鹤”因为从小生活在鸡群里,跟鸡们一起长大,以致不能高飞远翔,早已忘记自己是一只鹤,表现了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D.“而那铁了心的特工偏偏不肯露出原形”一句只运用了拟人修辞,将“那只鹤”不肯显露真正本色的顽固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8.本文如何刻画鹤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标题是“鹤”,作者的意图就是写鹤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2020-01-22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域,胜非逃去。会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

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余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成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宣,胜非特迁五官,其见重若此。会王渊签书柜密院事,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容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

四月,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披上乘马还宫。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日:“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粗暴,浚喜事而疏浅。”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什浚,此举浚实主之。”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道忠靖。

(节选自《宋史.朱胜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B.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C.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D.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徒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B.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来往,文中的移跸即皇帝移驾。
C.建康即南京,又名金陵、江宁等,曾是孙吴、东晋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D.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另外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朱胜非刚正不阿,敢于进谏。陕西总制使钱盖升官进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
B.朱胜非关心时局,情系边防。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皇帝称赞。
C.朱胜非不畏强暴,忠于朝廷。当刘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的暴行。
D.朱胜非举荐人才,客观公允。胜非向皇帝辩证地评价了吕顾浩与张浚,同时也陈述了他们两人的实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义者,天下之大柄,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
(2)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其见重若此。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金]元好问①

醉来长袖舞鸡鸣②,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③,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④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元好问:金宣宗时进士,金亡不任。这首词当写于词人游嵩山时。②舞鸡鸣:指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③西北神州:当时被无人所占。新亭:东普名士周额、王导辈游宴之所,《世说新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事,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 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④钓鱼坛:东汉严子陵隐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
B.“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
C.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
D.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
15.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