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一 期中 2020-06-21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单从字面上说,“有嚼头”是形容某一种食物味道隽永,令人念念不忘。我之所以把“有嚼头”作为编剧创作的标准之一,首先是因为不能接受一些人把电视剧视为“方便面”“快餐”,也是有感于前些年“味同嚼蜡”的影视剧隔三差五冒出来的现实。只有创作出“有嚼头”的文艺作品,才能入耳、入情、入心,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正面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是故事、人物和语言,把这三方面做好了,作品自然就会“有嚼头”。

好的故事不是凭空得来,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好的作品都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将特定文化内蕴融入故事。譬如《神医喜来乐》的中医药文化,《玉碎》的玉文化,《小站风云》的稻耕文化,《闯天下》的杂技文化等。同时,还要为剧本设计坚实的历史背景。有浑厚文化作叙事底蕴,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事件作剧情驱动,故事就能扎下根,人物展示命运的平台才坚实。这样就不会“走事不走心,写史不写情”,或只有情节没有情怀,也避免了虽然矛盾冲突不断,却终落得一地鸡毛的琐碎。

文学是人学。当年聆听曹禺先生讲《雷雨》,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繁漪、周朴园、周萍、四凤这几个人物的剖析。事件可以借鉴,桥段可以虚构,要写出人物的独特鲜明,就必须靠积累。《潮起潮落》中李幼斌扮演的渔民鲁明宽,被国民党抓壮丁上了军舰,后参加起义成为新中国海军一员,这是我采访了许多老海军后才确立的艺术形象;我在天津生活30年,十分熟悉天津人为人处世的“温润”之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商人气质,以及到了节骨眼上敢于仗义行事的秉性,于是,我把它融在了《玉碎》男主角赵如圭身上。再说《神医喜来乐》,我听做中医的亲戚讲民国年间郎中的行医之道。同样的病,穷人来,无钱可赚,索性行善积德,几服药下肚就好了;为富不仁的财主来,就让他慢慢恢复,一瞧就是几个月,把银子赚得差不多了,再给他除根儿。乱世里郎中瞧病有风险,老到的中医遇上有权有势的人物,如履薄冰,除了琢磨病,还必须琢磨瞧病的人,免得一味药下得不对、一句话不合口味,惹祸上身甚至掉脑袋。喜来乐这个人物就是在这样的积累中塑造成型的。

电视剧语言的容量特别大,最忌书面式造句、报告式辞藻。我有一个习惯:剧本交给导演前的最后一稿中专门打磨语言。《我的故乡晋察冀》主人公耿三七,原是保定府山货店小伙计,直到他参加抗日当了游击队司令,“赔本的买卖不做,亏心的事儿不干”这句口头禅还一直挂在嘴边。我在拍摄前,走遍河北、山西各地,不仅收集大量故事、人物原型,还认真搜集当地方言、俗语,这样电视剧语言才丰富、厚实、有人气儿。

几十年创作生涯,我深感真正用心的创作就是拼积累、耗心血。但凡靠积累琢磨出来的剧本,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语言都会“有嚼头”。虽然同时需要创作技巧的锤炼、艺术灵感的催化,但从根本来说就是一种“能量转换”,一种对经验的艺术提炼。为了不落得江郎才尽,必须不停积累。“活到老,学到”这句老生常谈对于剧作者的确是六字箴言。

先贤造字的用意也是颇“有嚼头”的。嚼,口字边,释义之一是古代酒器,有饮酒之意;释义之二是指进餐时要像有身份的人一样“细嚼慢咽”。与吃相关的还有一个“吞”字。吞字上面像一个“夭”,提示人们“狼吞虎咽”是要折损寿命的,“细嚼慢咽”才是养生长寿的正理。借用到写作来,也颇为对位,急就章免不了草率谬误。从故事编织、人物塑造到语言打磨,即便有了丰富积累,也还是要耐下心来“细嚼慢咽”,这才能打造出真正有筋骨、“有嚼头”的好作品来。

(摘编自周振天《创作出“有嚼头”的电视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快餐”式电视剧不同,“有嚼头”的电视剧是耐人回味的。
B.“有嚼头”的电视剧能将特定的民族文化内蕴融入故事之中。
C.“有嚼头”的电视剧情节都是虚构的,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
D.“有嚼头”的电视剧语言很丰富、厚实、有人气儿,容量很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抛出中心论点,再分层叙述,逐层深入,最后对文章加以总结。
B.第二段中举《玉碎》等例,是为了证明要为剧本设计坚实的历史背景。
C.第三段举《神医喜来乐》人物形象塑造的例子,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D.这篇文章的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引证法、喻证法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只有潜移默化地传递正面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判断,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的语言很“有嚼头”,这得益于作者下足了搜集素材的功夫。
C.不停积累,“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作者总结了几十年的影视创作经验后得出的真理。
D.要想创作出真正有筋骨和“有嚼头”的好作品,需要对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耐心打磨。
2020-06-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鲜花的小男孩

唐丽妮

四月,桂林的夜,雨蒙蒙的。塔光和灯火倒映在水里碧水便变成了五彩的水。

晚宴过后,我们几个较谈得来的文友,畅饮到子夜,方踱回酒店。陈大才子喝得微醺状态正好,歪斜几步,忽然吼起了民歌《斑坞调》:

春天马格叫呀哈咳/春天斑鸠叫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叫得好呀……

我们正听得入迷,一群小女孩,抱着鲜花,一人拖住一位男作家:“叔叔给阿姨买枝花吧!叔叔给阿姨买枝花吧!”

我和小执本来就走得慢一些,此时只好再慢一些,落下一段距离。我们挽着手,望着前面笑。我走着走着,忽地走不动了。回头一看,咦,一个小男孩,怀里也有一把鲜花,扯住我的裙子呢。

“小朋友,你也卖花吗?可是,你看,阿姨们的花都是叔叔们送的呢,自己是不买的。”

“才不是。奶奶还给爷爷买帽子呢。”男孩皱起眉头,表示不满。

想想也对,但我还想逗逗这孩子。

“你看,姐姐们多聪明,懂得追叔叔,叔叔都大方呢。你还不快快追,要掉队啦。”

男孩眉头皱得更深了,还白了我一眼,小胖腮鼓起来说:“谁跟她们一伙了?好男不跟女斗,她们欺负人。”

“女生力气没男生大,怎么欺负得了你们男生呢?”

“她们成绩好,指甲又尖。”男孩说着挽起袖子,那上面有两道弯弯的指甲痕。

我拉起他肉乎乎的小手臂,往那两道痕上轻轻吹气。

“她们掐你,你就推开她们呀!”小执气愤地说。

“我力气那么大,推,她们会跌倒的。我不欺负女生!”男孩再白我一眼,郑重地说:“我不欺负女生!可是她们赖皮,小蔓把她妈妈的钱捐给老师,还写自己的名字!无赖!”

“哦,小朋友,你这是给玉树震区捐款吗?自己卖花捐?”我心一颤,不由得蹲下来。

“我一枝花也卖不出去。”男孩往路口看了看,忽然沮丧起来说,“奶奶都来接我了。”

我和小执顺着他的眼光望过去。果然,一个头发凌乱、瘦小佝背的老人推着小推车正慢慢地走过来,车上堆放有各式的塑料瓶。小执向老人迎了上去。

“这花我全要了。”我跟男孩说,然后拉开包包拿钱。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男孩怀里的鲜花全拿走了,另一只手递过去一张红票子。原来,用民歌把孩子们引来的江西陈大才子,不知什么时候折回来了。

“叔叔,再唱支歌吧!”男孩不急着找奶奶,却缠起人来,拖着陈大才子的手臂。

“那你跟我回江西,我天天教你唱歌,还给你过好日子。好不好?”陈大才子把男孩揽过去。

“不好。”男孩摇摇头。

“为什么呢?”陈大才子用他特有的音调,把“呢”字尾音拉提起来。

男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跑到奶奶身边说:“我要是走了,爷爷奶奶怎么办?”

看他那可爱的样子,我们都笑了。

跟祖孙俩分别后,小执告诉我们,男孩不是老人的亲孙子,是老人的邻居。男孩两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2008年汶川地震时,男孩的父亲刚好在那边出差,也不幸遇难。从此,老人就把男孩带在身边了。

路灯下,一老一少静静推着小车,迎杉湖走去。五彩的湖水,玲珑的双塔,就在他们前面,闪着水雾雾的光。陈大才子蓦地豪情再起,高唱: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那边的小孩子听见了,猛地转身,招手蹦起来,脆声回应: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待了人物活动的时间,供了绚丽而又凄清的场景,暗示这会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B.“我”开始没打算买小男孩的花,了解到小男孩卖花的目的之后打算全部买下,以“我”被感动侧面衬托小男孩。
C.小执“向老人迎了上去”,看似闲笔,实则通过这一情节为后面写小执介绍小男孩的情况作铺垫,自然而又可信。
D.小说通过一个家庭不幸但得到关爱的小男孩卖花捐款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人间有爱、爱在传递的主旨。
5.简要概括小说中小男孩有哪些可爱之处。
6.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唱民歌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06-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句读: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D.君子不齿                 不齿:羞与为伍,看不起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非生而知                      ③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②师道不复,可知矣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选文第二段作者批判当时社会上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以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作者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作者认为当下缺少从师风尚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够,二是学生不尊师。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020-06-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B.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C.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D.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隋朝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C.侍中秦始置,两汉沿置,本是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D.茂才是汉代的另一种科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一心向学,遍访名儒。任乡啬夫期间,他在休沐回家时,常去拜访学官;后又跟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扶风郡马融等人学习。
B.郑玄谦卑为怀,孜孜不倦。他在傲慢尊贵的马融的门下三年都不能见到马融一面但仍日夜推求学理诵读经籍,不曾有丝毫松懈倦怠。
C.郑玄守节不仕,屡拒征辟。何进派人征召,郑玄以礼相待但住了一宿便逃走了后来袁隗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借口父亲去世而不赴任。
D.郑玄学识渊博,博学善辩。袁绍的宾客纷纷向他发难,他依儒家经籍的对答超出了问题本身,且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众人嗟叹心服。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2)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
2020-06-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犀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注]①木犀:又作木樨,即桂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写迎立在西风中的桂花艳压群芳,占尽秋色,是秋天里的主角。
B.“一枝淡贮书窗下”,既交代了桂花盛开在书窗下,又说明桂花“淡”的特点。
C.颈联首句说明桂花盛开在月圆之时,花、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光彩照人。
D.尾联赞美桂花为天上之物,提醒人们珍惜桂花,为它花期极其短暂而伤感。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6-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来总结君子善于借助外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用“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自己年复一年的欢场生涯。
(3)在李商隐的《锦瑟》中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曲折地表达怅惘的苦痛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