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全国通用版高考核心密卷语文试题 (一)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10-26 6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很多人早就敏锐地注意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知识大爆炸,令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无知。相对于人类知识的庞大总和,我们穷尽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无知”渐渐不再被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必了解具体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想用的时候在哪儿能找到它。获取知识的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

具体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砖,搭建起你的认知体系之墙,这面墙并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填满。有些空缺,你的确可以有需要时再去填补,但是,假如空缺的地方太多,墙就会塌掉。所以,即使网络使知识近乎“唾手可得”,掌握具体的知识,仍然无比重要。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中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颇有深意。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但是,假如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呢?甚至,假如你连“我需要去搜索”这一点都不知道呢?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真正的一无所知,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

知识的无限与人力的有限,毕竟是事实。既然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学习方式自然也得做出改变。有人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那种学习是“应试型”的,问题和答案都很明确,只要系统、完整地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拿到满分。所以,学习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领域的知识,我们的大脑都不可能全部装下。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专业过时了”正在从一个笑话变成值得警惕的现实。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身也不知该归入哪个系统、哪个领域。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可能需要翻几十本书、搜索上百个网页、涉猎多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像侦探破案一样,抓住一点线索慢慢深入调查,最后寻得真相。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

(选自周飞亚《当知识流向“云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有不少人不再把无知当作大不了的事,他们依赖于需要的时候去网络上获取知识。
B.威廉·庞德斯通所说的“元无知”,就是觉得“无知”并不可怕的那种无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
C.人们并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有些知识可以在需要时再去掌握,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这样才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
D.知识无限而人力有限,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这就决定了无法再追求知识的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今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不必了解具体知识的错误思想,既明确了论述的话题与方向,也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借“砖”和“墙”进行比喻论证,说明学习既不必追求没有“空缺”,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形象地阐述了具体的知识和认知体系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以前的“应试型”学习与现在的“破案型”学习进行对比,强调我们与知识的关系变了,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
D.文章第四段通过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我们对知识的获得却越来越容易,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
B.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上,人们除了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C.以前的学习可以称为“应试型”的,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现在的学习是“破案型”的,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
D.在当今社会,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却面临诸多困难。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介绍,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及附着在其上的福利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的影响,以及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依然无法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呈现出一种“半城镇化”状态——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同时,流动人口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要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王培安表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减少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此外,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逐渐消除附加在城乡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差别,减少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要坚持资源分类、有序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办法;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以及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加快完善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提高社会融合能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2月5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4亿人》)

材料二:

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报告》称,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与2010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约12%相比,降幅较大。翟振武教授认为,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跟经济增速放缓以及1980年后出生人口减少有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从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翟振武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可以持续。因为中国仍有近30%的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而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平均仅有3.2%左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业的潜力仍然巨大,可达2亿人以上。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约为1:5:4。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1:1.6,从业人员结构比1978年有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专家称人口红利尚有2亿空间》,“新浪网”2018年12月22日)

材料三: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逐步多元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也逐步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在有力气、不怕苦等仍然是用工单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对专业技术、技能、文化素质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缺乏技能和技术且没有培养空间的人,大多失去了工作岗位,导致一部分原本也属于流动人口的人,已经逐步退出了流动人口行列。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传统、低端制造已经很难再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其接纳就业的能力也将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等。很显然,这些产业对劳动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会很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城市综合能力不强的城市居民,都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相反,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大学生们,就业的空间则会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宽。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开始从相对低端的结构转向了相对高端的结构,数量开始减少,流动的效率则在提高。这无疑是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结果。所以,流动人口减少,从总体上讲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一种方向,那就是对劳动者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还是要看劳动者个人的素质。

(摘编自“央广网”2018年11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到户籍制度等影响与自身人力资本等因素制约,流动人口面临诸多困难。
B.经济增速放缓,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减少,是我国近几年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根本上还是产业结构优化造成的。
C.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意义重大,它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微观上也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
D.流动人口减少并非坏事。流动人口减少的同时,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我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应享受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这就需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及户籍制度的限制。
B.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还需要在劳动权益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公平稳定的公共服务。
C.从我国当下第一产业人口占比来看,我国的人口红利还可持续,这就需要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改善从业人员结构。
D.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定程度上淘汰了一批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6.我国流动人口的前景如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看座

相裕亭

某一年,小麦扬花、青杏挂枝的时候,盐河口捕鱼的汪福,正在大盐东沈万吉——沈老爷家秫子地边的河心岛上扳罾捉鱼,河对岸,一辆马车“吁——”的一声,停下了。

当时,汪福认为是过路的商客,停下来观看他如何捉鱼呢。所以,他没去搭理对方,只顾忙于扳暂、收鱼。可等他看清楚河对岸那个身着长袍的老人,是沈家的老太爷沈万吉时,汪福立马慌了手脚,他赶忙扔下手中的暂网,抱起刚刚捕捉到的一对大白萝卜似的锤花鱼,蹚水跑到河对岸来,硬将那一对尚在拧滚、打挺儿的锤花鱼,塞到沈老爷的马车上。

汪福所扳罾的那个小岛,坐落在沈万吉沈老爷家的地头,谁能说那个河中的小岛,不是沈家的呢?他汪福怎么就堂而皇之地在人沈家的小岛上搭起草棚,扯起网绳,坐收“鱼”利呢,显然是不合章法。

汪福下意识地给沈老爷作揖、求饶说:“托沈老爷的福,小民汪福,在此混口饭吃。”

沈老爷支吾了一声,好像没当回事情。

沈老爷或许就是一时兴起,想停车看看风景。刚才,若不是汪福那一番作揖求饶的话,沈老爷没准都不记得河对面那片绿油油的秫子地是他家的。

汪福看沈老爷不言语,他心里越发紧张了。误认为沈老爷要拿他是问。

汪福当即表示收网走人。言外之意,求沈老爷宽容他这一次。以后,他不敢再来了。

哪知,沈老爷看汪福那副惊慌惊恐的样子,如同说笑一般,告诉他:“那个小岛,送给你啦!”

说完,沈老爷登上马车,走了。

汪福却愣在那儿,瞬间不知所措。

马夫看汪福半天没醒过神来,便回头大声告诉他:“沈老爷发话,那个小岛送给你啦!”

汪福这才“扑通”一声,跪在沈老爷马车后面的烟尘里,接连磕了几个响头,以谢沈老爷的大恩大德。

这以后,汪福的日子愈发充实了,他拆掉岛上那个临时搭建的小草棚,板板整整地盖起两间门窗敞亮的小茅屋。之后,他一边打鱼,一边铲除岛上的杂草、芦柴,开垦出一垄垄的地块儿,种上了辣椒、茄子、韭菜、洋芋,入秋以后,又种了几畦翠莹莹的芫荽、菠菜和过冬的小麦。期间,随着秋后河水变小,水面变瘦,大片的滩涂裸露出来,汪福又把小岛周边的泥土挖起来,堆积到小岛上,使小岛的面积不断肥大。

汪福守着小岛,打鱼、种菜、卖菜,后期,又喂养了一大群水上凫游的白鹅、花鸭,小日子日见红火起来。

此时,汪福没忘沈老爷的恩德。开春的头刀韭、挂花的脆黄瓜乃至市面上尚无出售的紫茄子、青辣椒,以及鸭舍里那些白生生的鸭蛋、鹅蛋,他自个都舍不得上口,总要抢个头水,给沈家送去。

印象中,汪福头一回到沈家去时,是个清晨。

汪福手提一篮子圆溜溜的鸭蛋、鹅蛋,肩挑两筐碧绿的青菜来到沈家。沈家没有人认识他,拦他在大门外,直至马夫出面,与大太太说了来龙去脉,汪福这才有幸见到沈家的大太太。

当时,大太太正在小餐厅里等候沈老爷一起用餐。

汪福去见大太太时,他看人家窗明几净,尤其是大太太那身宽软的绸缎,在他眼前一闪一闪,汪福忽而感觉自己身上的鱼腥味、鸭屎味太重了,他没敢踏入大太太就餐的门槛儿。

大太太身边的小丫鬟,礼节性地搬把亮轻轻的小椅子放在他跟前。汪福担心自己身上太脏了,没敢坐,他就那么蹲在门口,听大太太问话。

后来,汪福再到沈家去时,他先把所送的青菜、鱼虾啥的送到后厨去,再到大太太这边来道安,以讨沈老爷、大太太的欢喜。当然,汪福也想利用那个时机,讨得沈老爷、大太太的赏赐。大太太赏过他岭南的花生、羊儿洼的稻米。有一回,大太太高兴了,还赏了他一摞哗铃铃的钢洋。

汪福有了钱,便注重穿戴,要去沈家前,他着意要在河边多洗几遍手。天气不是太冷时,他还要在河中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呢。

尽管如此,汪福每次见到沈老爷时,他还是卑卑嗦嗦地不敢靠得太近。大太太在屋里与他说话时,他始终蹲在门外,不好意思去碰沈家那油光轻亮的桌椅板凳。

后来,沈老爷在城里娶了四姨太,汪福已很少见到沈老爷。沈老爷喜欢在四姨太那边过夜。

但是,此时的汪福,仍然把他种植的蔬菜瓜果送到沈家。沈家大太太对他不薄。汪福挑去青菜、萝卜,大太太却回馈他大米、油盐。有一年冬天,大太太还把沈老爷穿过的一件灰棉袍赏给了他。

那时间,汪福与沈家人已经混熟了。他到沈家去时,无须下人通报,便可挑着夢筐,直奔后院去见大太太。

说不清是哪一天,汪福在门外听候大太太问话时,情不自禁地摸过门口那把原本是让他观看的椅子坐上了。

当时,大太太就觉得汪福气度不凡呢。

回头,汪福走后,大太太好像忽然间想起什么事似的,喊来管家,说:“去把汪福开垦的那块荒岛收回来吧,省得他以后再往这边跑了。”

就此,汪福断了财路。

但,汪福到死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招惹大太太不高兴的。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

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写汪福见到沈老爷后的表现,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汪福惶惑不安的心理,突出表现了他卑微低贱的身份地位。
B.小说中的汪福知恩图报,不断地将自己在岛上辛勤劳作的果蔬送到沈府,但与沈家混熟之后,逐渐地从穿着到心理都发生了变化。
C.小说中的大太太是一个生活讲究、待人不薄的女人;从她要管家把汪福暂时拥有的荒岛收回,又可见她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
D.小说以一座无名小岛为“切入点”,描写了盐商与奴仆之间一段微妙的交往,以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调,层层铺设,将情节不断推向高潮。
8.文章为什么从汪福第一次进沈家依次写起?
9.请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
2020-10-1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全国通用版高考核心密卷语文试题 (一)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选自《明史·儒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B.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C.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D.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朔,旧历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晦,旧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一般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C.致仕,古代官员辞去官职,退休,此外“致事”“休致”等也指官员辞职归家。
D.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桑。他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因担心劳民伤财,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
B.邵宝为人正直,明辨是非。宁王宸濠曾跟他索要诗文,他严正拒绝;权臣刘瑾要他弹劾平江伯,并派人威胁恐吓陈熊,邵宝不为所动。
C.邵宝三岁丧父,事母至孝。他多次请求辞官奉养母亲,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木,还是早晚侍奉在母亲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他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冬夜即事

曾巩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狵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门霿凇寒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注】①狵(máng):毛多色杂的狗。②氍毹(qú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③谚曰:“霿凇重霿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
14.下列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印奁封”“阁铃闲”“秋毫免素餐”,写出了诗人完成公务后的轻松、闲适。
B.颔联写仓廩充实、里闾安定,透露出诗人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
C.尾联“更回笼烛卷帘看”运用白描手法,表达了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切。
D.全诗写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境,表现出一位心系百姓、责任感强的地方官形象。
15.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2020-10-2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全国通用版高考核心密卷语文试题 (一)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表明了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两句描写出月下中庭光影形成的美景。
(3)《逍遥游》中,庄子通过“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才是“无所待”的逍遥。
2020-10-10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全国通用版高考核心密卷语文试题 (一)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很少见到他们______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             ,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所谓“《春秋》谨严”,即是叙事艺术的庄重矜持,因此《春秋》依旧带有上古史学正襟危坐的美学风格。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曲跌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这种文学上的闲笔、侧笔看似闲情逸致______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动声色     心理       置疑          轻描淡写
B.不动声色     心灵       质疑          云淡风轻
C.不苟言笑     心灵       置疑          云淡风轻
D.不苟言笑     心理       质疑          轻描淡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
B.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C.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
D.由于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左传》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B.《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产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C.《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凸显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D.《左传》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转化为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真菌性病害。水稻几乎所有的生长阶段都可能会感染,可致水稻减产10%—35%,甚至“全军覆没。___________________,稻瘟病分为叶瘟和穗瘟。其中,穗瘟发生于谷粒上,___________________。稻瘟病菌“黑势力”强大。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在南美洲发现小麦也染上了与稻瘟病基本为同一属病原菌的麦瘟病,并一度造成毁灭性损失。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2018年十大流行语中,“锦鲤”榜上有名。请就下面的材料写段“点评”。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80字。

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人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

2020-03-14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一轮复习质量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末,华为“在沉默中爆发”,向全球展示出了其傲人的成绩。早前,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均以“通信安全”为由拒绝使用华为通信设备。然而华为在5G通信上的强大实力仍旧在国际上受到充分肯定。不久前,剧情反转,英国、意大利、捷克等国纷纷表示并邀请华为参与当地的新一代网络建设。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说:“桃李不言,是因为行胜于言;下自成蹊,是因为花果满蹊。”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03-14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一轮复习质量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张廷玉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曾巩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8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4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10.65修辞手法  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