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期中 2020-11-18 1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世纪80年代的民俗学研究,以资料的荟萃和梳理为基本特征,主要呈现出两种研究模式:一种是立足事象本位,着眼于民俗事象的历时性钩沉,如民俗学的单本著作和丛书之名一般是以某种民俗事象为前缀、以“民俗(或风俗、习俗等)”为后缀,其书写模式则往往是“上下千百年,纵横千百里”;另一种是立足区域本位,着眼于某一政区范围内民俗事象的分类铺陈,著作之名则一般是以政区单元为前缀、以“民俗(或民俗志、民俗通志等)”为后缀,其书写模式追求面面俱到、不避琐细。细察之,上述成果基本上是秉持民俗即“文化遗留物”的观念而进行的文献研究,对于民俗的描述以粗线条勾勒为主,学术贡献有限,但如果将之置于当时社会语境与整体学术生态中来理解,自会发现其价值所在。

始发于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调查热潮,意味着中国民俗学者自觉走出书斋,来到田野现场,在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观察民众的具体行为与口述表达,由此掀开了注重民众主体之文化活用的新篇章。更可贵的是,伴随着研究方式的转变,在研究目的的设定方面也有了新的追求。特别是在刘铁梁大力推动的“走向村落”的研究范式中,将村落视为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以“显微镜”式的方式观察民众日常生活,就更有利于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心理世界,理解民众的文化创造。

民俗学既然是一门研究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自然就应该关注民众个体的生活史、生命史以及精神世界,探索个人、群体和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态势。纵观21世纪以来的中国民俗学研究,的确努力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其中有两个学术方向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对“家乡民俗学”的持续深化。“家乡民俗学”似乎最早是由安德明提出的,并迅速得到了多位民俗学者的呼应。近年来,一部分研究者以自家亲属为田野调查对象,通过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同处一个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感同身受,在细描基础上加以学术分析,兼具人文关怀色彩,引起学界广泛注意,刘铁梁称之为“注重身体感受的民俗学”。

二是在“礼俗互动”的框架中理解民俗传统,关注在国家进程与地方社会发展中的民众作为。张士闪将“礼俗互动”视为中国社会的一般性质,提倡将国家进入乡村的历史过程、乡村对于国家的想象与运用等,纳入民俗学的研究框架之中,由此开启了许多新的话题,如国家礼仪对于民众心理的潜移默化作用,“礼俗社会”中国家政治与民间自治之间的联合运作机制,礼俗互动逻辑与乡村公共机制的形成,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的并置与连接,等等。

在上述两种研究模式中,无论是在“家乡民俗学”研究中对于民俗主体与研究主体的相互贴近的尝试,还是“礼俗互动”研究对于民俗概念的传统边界的拓展,都暗含着对于“民俗”的更加宽泛的理解,以及对于民俗主体——民众的心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努力贴近。为此,上述两种研究模式都注意将国家历史进程、地方社会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纳入研究视野,但其侧重点却有明显不同。“家乡民俗学”追求的是以小见大,礼俗互动研究则试图提纲挈领地关注民众生活整体,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毕竟,应将地方社会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生活细节,视为更宽泛的社会过程的基本元素,而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也需要在地方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来理解。

选编自《边界视角: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脉络考察》,李海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立足区域本位的民俗研究专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铺陈追求面面俱到,所以描述细致。
B.以资料的荟萃和梳理为基本特征的民俗学研究秉持民俗即“文化遗留物”的观念,学术价值有限。
C.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俗学者自觉走出书斋,进行田野调查,这是一种新的民俗研究方式。
D.将村落视为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表明民俗研究在研究目的的设定方面也有了新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20世纪80年代后的民俗学研究状况进行的梳理是研究21世纪以来民俗研究发展的前提。
B.著作名称一般是对著作内容的高度概括,名称构成有共同特点可以证明研究内容有共同特点。
C.文中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以点带面,列举了代表性研究者及核心主张。
D.文中在对“家乡民俗学”研究和“礼俗互动”研究分别介绍后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思路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析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研究成果的价值,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与整体学术生态中。
B.探索个人、群体和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态势,这是21世纪以来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C.如果要努力贴近民俗主体,对“民俗”理解更加宽泛,就要视“礼俗互动”为中国社会的一般性质。
D.“家乡民俗学”和“礼俗互动”两种研究模式的一个重要差异是研究策略不同,所以两者具有互补性。
2020-11-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是指沿长江附近的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区域,也是全国除了沿海开放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概况及发展蓝图

(摘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党中央以生态和环保为核心布局长江经济带建设后,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发展的核心理念。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更加坚定了长江经济带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内人口、资源和生态的矛盾,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在生态保护方面,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一部署、强化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走好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要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流域内污染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划长江岸线利用、合理布局路、岸、产、城的空间发展、保护长江流域的滩涂湿地。在经济发展方面,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用好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实现江海联运和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社会发展方面,通过异地搬迁、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好人地矛盾、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升长江流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尊重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节选自《中国环保在线》、《中国建设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预计10多年以后,将基本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
B.长江经济带可以被打造成世界上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因为它拥有诸多资源优势。
C.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四成。
D.预计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3%,城镇化率将达到六成以上,水质优良比将达到四分之三以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使母亲河永葆生机。
B.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C.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现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将成为发展的核心理念。
D.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新发展理念,需要重视宣传教育,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6.请依据材料概括长江经济带的定义(60字以内)和推动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各方应作出的努力。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日格窃贼

张港

呼日格翻译过来是“桥”。叫桥的地方必有河,有河的地方必有鱼。

刘一竿在城里钓界数得上第一,故人称“一竿”。这回,刘一竿要超越自己,再铸辉煌,非钓到更大、更稀有的鱼不可。一竿天不亮启程,骑摩托往远了跑:奇迹在远方,在别人到达不了的地方。

刘一竿口渴心躁时,飘来蒿子灰的味道,阵阵煮苞米的浓香。往前看,一座小村庄,家家烟囱扯出长长的灰色飘带,车前子、马蔺花画出一条小路。刘一竿进村了。

没有栅栏围墙,家家通通透透,挂挂红辣椒对联一样在房门两旁,瓜蔓爬上碱土墙,爬上褐色的草屋顶,门口卧着懒洋洋的黄狗,红肚燕儿探出檐头,有人唱着歌,牛羊拥挤着,跑出红云。

一个提奶桶婆婆脸对肩钐刀老汉,乐得前仰后合,听不懂说着什么。

一竿上前,弯弯身子说:“大婶儿,想找口水喝。”

婆婆侧侧耳朵,笑笑,摇头又摇头。老汉也是摇头。

哦,他们听不懂我的话。一竿张大嘴一扬脖儿,比画出手捏杯子的姿势。婆婆取只碗,扰一下奶子,送刘一竿嘴上,又扛一碗等他喝完续上。

一竿喝个透,老汉琢磨着一竿的家什,笑笑,比画出甩竿的样子。一竿点点头,笑笑,比画出提竿的姿势。老汉指一个方向,伸出大拇指。明白了,那个方向是出鱼的好地方。

一竿鞠躬告别,朝那个方向去了。

一座小桥,一湾清水,无边芦草,摩托不能去了。一竿把摩托推小桥下,看看四方无人,择柳丛密处,折一枝又一枝,盖严实车子。再看看,四方无人。一竿往河边去了。

找到了甩竿的好“涴子”,这儿,必有大鱼,怎么看都有大鱼。

怪了耶!换了面食,换了蚯蚓,鱼脊在水面翻花,却不咬钩。不咬就是不咬。刘一竿累得没了筋骨,急得毒火攻心,就是不咬。

看看太阳,一竿对自己说:我刘一竿,今儿要跌大跟头,要把脸丢这儿。一看表,得回程了。

心沉沉,嘴苦苦。

走走走,一竿嗅到鲜鱼的腥味。寻味而去,看着一个临时存鱼的苇席鱼囤。

鱼囤中,全是奇鱼全是大鱼,鲜活着。一竿这种人,见这场景,惊讶得不行。

四周无人,再看也是无人。一竿想起关于钓鱼的相声,他脚一跺,“丢了的脸,回来了!”就拣着挑着往网兜里装。

得鱼忘筌,一竿看不到那藏车的小桥了。青苇茫茫,东西南北,全一个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到害怕时,一竿舍下脸,喊起来:“有人吗——有人吗——”最后喊出“救命”。

一只小船儿一条汉子,摇晃来了。一竿说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小桥了。汉子不答,舍船上岸,示意一竿跟着走。

桥到了,车尚在。刘一竿得胜回城。

要让人人知道刘一竿钓得大鱼,钓得奇鱼。

儿子正写作业,孩子拿张白纸,上面一个大大的“窃”。

“爸爸,这个字,下边是七还是提土?”儿子问。

一竿感觉,孩子的眼睛怪怪的,像是嘲笑,又似有恨恨的暗骂。

半夜,一竿睡魇着了,惊叫:“窃贼!抓窃贼!”

上班开会,刘一竿忽的心乱,感觉背后全是指头在指指点点。时时有个声音:刘一竿是个小偷,偷鱼的窃贼。

懊悔,恐惧,刘一竿再也不能承受了,他决定到那个小村,向人家说明,赔礼道歉,给人家鱼钱。

刘一竿费了很大劲得知这个小村庄的名:呼日格。知道与呼日格的人语言不通,一竿特意请了翻译。

到得呼日格,刘一竿见人一个大鞠躬,村人围上来指指点点,像看大熊猫。一老人上前,与翻译对话。

翻译说几说,手脚齐上,比画起来了,左拧右晃搔脑袋。刘一竿急了:“翻呀!怎么卡壳灭火了?”

翻译憋得脸通红,还是左拧右晃搔脑袋。

刘一竿说:“你不是老翻译么?你是怎么了?”

翻译一跺脚,说:“他们说的是方言。”

“方言怎么的?”

“他们的语言,没有‘偷'这个单词。”翻译说。

(原载《百花园》2018年第4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一竿偷了别人鱼囤中的鱼,回家后十分懊悔、恐惧,最终决定去赔礼道歉。推动他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他的良心发现,对错误行为感到懊悔,也有孩子与同事客观上带给他的压力。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引用这个诗句,主要是为了表现刘一竿日暮时分在青苇茫茫的河边找不到藏车的小桥,难以回家的那种无奈与焦急的心理,同时也有戏谑的意味。
C.在第三人称叙述的基础上,小说还利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来带领读者走进人物内心,如“找到了甩竿的好‘涴子’,这儿,必有大鱼,怎么看都有大鱼”,就是利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
D.大量使用短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如“一座小桥,一湾清水,无边芦草,摩托不能去了”。这种句子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既可以节省笔墨,又能取得一语中的的效果。
8.小说通过较多的情节反转,使故事一波三折而又别具深意。 如开头交代刘一竿在城里钓界数得上第一,但他在呼日格却一条鱼都没钓起来。 请从文中再找出三个类似的情节反转的例子。
9.“民风淳朴”是呼日格最突出的特点,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于是六国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B.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C.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D.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从,即“纵”,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C.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D.闾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在“夫苏秦起闾阎”中意思是民间。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一句中,闾阎代指房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早年失意。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
B.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缔,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
C.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D.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燕人对此深感叹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2)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B.“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
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
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15.“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响”“浸”二字,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020-11-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