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2-21 2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直觉”,即未经逻辑推理而得的认知,是将“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交融于对象之中的体悟,“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它不需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不需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而是凭借主体的神秘的自觉、灵感、体验、感悟,在瞬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

中国作为逻辑学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逻辑思想、逻辑理论,它们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的著述中。但由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逻辑在中国古代并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并未成为人们思维方式的主流。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特别重视的是经验,而分析性的逻辑则被排斥在主流之外,逻辑思维在中国始终不发达。相反,直觉思维则有长足的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在中国古代,道家、佛教以及儒家都特别重视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有效地突破认识的程式化,为思维的发挥提供灵活的想象空间,对于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甚至对于注重实证的自然科学而言,直觉思维亦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居里夫人之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其中就不乏“大胆的直觉”。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曾经敏锐地指出,“科学知识不只是理性的,其中有相当比重是体力的和直觉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亦尝明言,“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热情展望,“如果我们更加注意直觉或大胆的想象,来作为不可避免的抽象化趋势的一种补充,基础物理学的又一次返老还童就是可以期望的”。

直觉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没有中间推理阶段,不进行逻辑论证就直接得出结论,具有直接性、自发性、非逻辑性等特点。虽然说直觉思维具有逻辑思维不能替代的优势与特质,但同时又不得不指出的是,直觉思维重灵感、轻逻辑,重体验、轻思辨,重直觉、轻论证,容易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严密,不利于思维向形式化、定量化发展,容易导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还有可能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

张岱年曾经指出,朱熹所说的“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事实上就是一种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只是一种主观的神秘体验”,而“真正进入物中究见其理,只能通过科学实验”;可惜的是,“中国传统中缺乏近代的科学实验方法”。蒙培元进一步指出,直觉思维“必须同逻辑思维相结合,以逻辑思维为前提,才能发挥其创造性作用”。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直觉思维恰恰缺少逻辑思维作为前提条件,因而具有整体的模糊性和神秘性”。 也就是说,由直觉思维获得的认识,还必须进行逻辑的加工和整理,同时接受实验的检验。如此,方能由知识的毛坯,升华而为科学的成品。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思维是思维主体融入对象之中凭借自觉、灵感、体验、感悟把握对象本质的思维方式。
B.直觉思维强调瞬间直接把握事物,重经验而不重分析,较之逻辑思维能更有效地突破认识。
C.直觉思维对人文学科有积极影响,就注重实证的自然科学而言,也是对抽象化趋势的补充。
D.中国传统中广泛运用直觉思维,又缺乏近代科学试验方法,有碍于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觉思维的历史地位、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分析了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与不足。
C.文章通过引用中外名人言论,有力地论证了直觉思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D.文章对直觉思维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直觉思维必须与逻辑思维结合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直觉思维的发展水平越高,他从事艺术创造工作并取得成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B.中国古代社会中直觉思维较逻辑思维有更长足的发展,与儒释道学说的发展密切相关。
C.如果缺失了直觉思维,自然科学研究就有可能陷入僵化,缺少灵感,缺少创新与突破。
D.没有经过逻辑加工和实验检验,直觉思维获得的认识虽不属于科学的成品但未必错误。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短片描述 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 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 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 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 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 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 情绪等。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 2001 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 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 3%;到 2050 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人,老年化 水平将超过 30%。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 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 眠失调等。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 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 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 10%~20%。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 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材料三: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浪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B.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C.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巢”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D.空巢老人中有 60%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当前中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看,短片拍摄的目的之一是要警醒冷落独居老人的子女们,希望他们继承并弘扬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B.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
C.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严峻。
D.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的问题,二是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维护的问题。
6.结合材料,概括说明除政府、社会需做出努力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来缓解空巢 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天赐传(节选)

老 舍

天赐在四月才找到了先生。这位先生姓赵,大学毕业,好念书,会作诗,没事作,挺穷。赵先生在学校里教过几次书都失败了,他管不住学生。他的脑袋不知怎长的,整像头洋葱,头顶上立着几根毛儿,他可是很会教天赐。他和天赐说开了:你爱念什么就念什么,不明白的问;不问也没关系。天赐很乐意这么办。每天有一课叫作“思想”,师生相对无语,各自想着心事。想完了就讨论,想不出就拉倒。天赐想改造十六里铺,先修一条马路,赵先生给补上:马路两边得有树和流水。天赐很佩服赵老师,问他一切的问题,老师都有的说。天赐念小说,老师敢情能背《红楼梦》!爸要来查看,天赐就练字,老师教他写魏碑。爸走了,师生就研究林黛玉的性格与习惯。老师会说:“你闭上眼想想看!”一闭上眼,天赐很会想象,他看见了黛玉!他很想找“蜜蜂”去;“蜜蜂”可是不会黛玉那样呢!大概世界上没有第二个黛玉了,除非再想出一个来。他想,他拿笔瞎写,有一天写了篇“蜜蜂”,赵老师很夸奖,叫他再去看她,回来再写。他找了她去。“蜜蜂”已长成个大姑娘,脸似乎长了些,也不光着脚,黑眼珠还是那么黑,可是黑得不能明白了。天赐回来了,皱着稀眉毛想:假如“蜜蜂”的嘴再小一点,鼻子再长出一分,然后配上那俩黑眼珠?那一定更好看。“蜜蜂”得光着脚,在河岸上,绿阴凉底下,不出声的轻走!好了,他就这么写了一篇。赵老师说:“这就对了,这就是文学,你明白了没有?可是你没写出个主点来,‘蜜蜂’哪儿最好?当然是那对眼,黑的,怎个黑法?”他等着天赐自己想。

“黑得像——墨!”老师摇头。

“黑得像——夜里!”

老师拍了桌子:“河岸上,绿阴凉下,眼黑得像夜里!天赐你行了,你比我高!你猜我想像什么?像两颗黑珠子。珠子是死的呀,夜会动会流,流到不知道多远,是不是?”天赐明白了,他也学着作诗,没人管他,他自己会用功。

爸很怀疑赵老师到底教了些什么乱七八糟。他和老师谈,老师夸奖天赐有天才。爸不懂。老师拿出天赐的文章来,爸才相信天赐的书没白念,有一篇文章用了六张红格子纸!爸没看说的是什么,数了数字数,够一千五百字!“一千多字!这简直是作论了!”赵老师笑了:“有三年的工夫,他什么也会作了!”

爸信服了赵老师,也替儿子骄傲。逢人必说天赐会作论。天赐也很高兴,遇上爸叫他作点事的时候,他会说: “别,别乱了我的心思,正在这儿作论!”

跟赵先生一年多,天赐在文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写得也怪秀气。爸的铺子的春联都由他写,伙计们向他伸大拇指,他怪害羞的挺得意。

爸承认赵先生是好老师;可是在另一方面,他发现了:书房中的书籍增多了,但是短了别的东西。桌上的磁 瓶,铜墨盒什么的都不见了,天赐使着个小粗碟子当砚台。问天赐,天赐笑了。老师没钱买书或别的东西,便拿起点东西去卖掉。

“为什么不跟我要钱呢?”爸胡涂了。

“赵先生说了,屋里东西多,显着乱得慌!”

“可那是我的东西!”爸倒不在乎那点东西,他不喜欢这个办法。

“卖了你的东西和向你要钱还不是一样?”天赐完全投降了赵老师。

“在我的门口卖东西?!”这太丢人了,爸以为。“常卖着点,老师说,好忘不了穷;穷而后工!”天赐非常的得意:“前天,我把皮鞋卖了,卖了一块半钱;我请老师吃了顿小馆,老师很喜欢!”

“你是我的儿子,还是他的儿子?”爸的脸沉下来。什么都可以马虎,可不是这么个马虎法,这是诚心教坏!天赐没回答出什么来,他晓得妈与爸的规矩,但是赵老师的办法更有意思。这能使他假装穷,而穷得又不像纪家那样。由爸与十六里铺,他明白了钱的厉害;由赵老师,他得到个反抗钱的办法,故意和钱开玩笑。钱自然还是好东西,可是老师的方法使钱会失去点骄傲,该买书的偏买了香烟,用鼻子向钱哼几声!肚子饿了就卖棉袍,身上冷就去偷煤,多添点火,老师有办法,而且挺快活。

爸受不了这个:“好吗,先生还偷东西,教给孩子卖皮鞋?我只懂得买,不准卖!”爸非辞赵先生不可。纪妈以为爸是对的,他们偷煤,而且把没点完的洋蜡放在地上喂老鼠!

天赐舍不得老师,而且决定反抗,他现在是十六七的小伙子了,自己很有些主张。他说话已经和大人一个声儿了,嘴上的汗毛也很重,他不能完全服从爸。他本是很喜欢整齐清洁的,因为妈妈活着的时候事事有一定的办法,可是他也爱老师的凡事没有一定,当作诗的当儿还有工夫擦桌子么?老师和他都是诗人,而爸是商人,这是很清 楚的;诗人不能服从商人,也是很清楚的。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先生每天有一课叫作“思想”,放手让天赐说,适时加以点拨,还与天赐研究林黛玉的性格与习惯,这体现了赵先生教育有方。
B.赵先生引导天赐写“蜜蜂”这一情节细腻生动,从中既可看出天赐的文学灵性,也可看出赵先生是一个易使学生亲近的性情中人。
C.小说采用欲抑先扬手法刻画赵先生,使其形象立体而不扁平,他虽是个好老师,但和学生一起私卖物件,偷煤添火,德行有瑕疵。
D.爸坚决辞退赵先生,是因为赵先生坏了他家的规矩,他担心天赐被教坏,但天赐决定反抗,他认为赵先生与父亲本身就不是一类人。
8.小说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本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作为老师,赵先生与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王永蹈,本名银术可,初名石狗儿。大定十一年,封滕王,未期月进封徐王。二十五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六年,为大兴尹。章宗即位,判彰德军节度使,进封卫王。明昌二年,徙封郑王。三年,改判定武军。初,崔温、郭谏、马太初与永蹈家奴毕庆寿私说谶记灾祥,毕庆寿以告永蹈:“郭谏颇能相人。”永蹈乃召郭谏相已及妻子。谏说永蹈曰:“大王相貌非常,王妃及二子皆大贵。”又曰:“大王,元妃长子,不与诸王比也。”永蹈召崔温、马太初论谶记天象。崔温曰:“年有兵灾,属兔命者来年春当收兵得位。”郭谏曰:“昨见赤气犯紫微,白虹贯月,皆注丑后寅前兵戈乱事。”永蹈深信其说,乃阴结内侍郑雨儿伺上起居,以崔温为谋主,郭谏、马太初往来游说。河南统军使仆散揆尚永蹈妹韩国公主,永蹈谋取河南军以为助,与妹泽国公主长乐谋,使驸马都尉蒲剌睹致书于揆,且先请婚,以观其意。揆拒不许结婚,使者不敢复言不轨事。永蹈家奴董寿谏永蹈,不听。董寿以语同辈奴千家奴,上变。是时,永蹈在京师,诏平章政事完颜守贞、参知政事胥持国、户部尚书杨伯通、知大兴府事尼庞古鉴鞫问,连引甚众,久不能决。上怒,召守贞等问状。右丞相夹谷清臣奏曰:“事贵速绝,以安人心。”于是,赐永蹈及妃卞玉,二子按春、阿辛,公主长乐自尽。蒲剌睹、崔温、郭谏、马太初等皆伏诛。仆散揆虽不闻问,犹坐除名。董寿免死,隶监籍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曰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节选自《金史·完颜永蹈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日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B.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日刺/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C.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日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D.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曰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后来对中央政府形成了巨大威胁,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B.丑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二位。古人把地支与天干巧妙组合用来纪年,又把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丑对应的生肖是蛇。
C.紫微就是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在北斗北,以北极为中枢,像屏藩的样子。古人常常观察星象来预测吉凶祸福。
D.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马都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永蹈出身显贵,深受重用。身为皇亲贵胄,他被封为滕王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封为徐王。在章宗一朝也曾加官进爵,身居郑王高位。
B.完颜永蹈迷信谶语,私欲膨胀。他受妖言蛊惑,利令智昏,深信天象变化是江山易主的预兆,从而激起勃勃野心,最终自食其果。
C.完颜永蹈不守臣道,阴谋篡位。他勾结内侍窥视皇帝起居时间,用韩国公主下嫁的方式谋取到河南军队的援助,妄想推翻皇帝,取而代之。
D.章宗皇帝处置有度,奖惩分明。他惩处轻重有别,对完颜永蹈一家及叛乱主谋处以极刑,对其他相关人员从轻处理;对举报者予以重大奖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揆拒不许结婚,使者不敢复言不轨事。永蹈家奴董寿谏永蹈,不听。
(2)仆散揆虽不闻问,犹坐除名。董寿免死,隶监籍。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其二)

姚 合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


[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②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对除夕的不舍,“殷勤”表现出情感的深切,“逡巡”则写出时间的快速流逝。
B.“烛尽”“鸡鸣”交待了时间,表明诗人彻夜守岁,留恋中饱含对万象更新的期待。
C.颈联写众人举行驱傩仪式、准备屠苏酒,以辞旧迎新的喜庆反衬诗人自己的落寞。
D.末句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其实这里“谁”的答案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诗人自己。
15.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他观察得很仔细,解释能够放心大胆地追击齐军的原因。
(2)《逍遥游》中,庄子用斥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飞行的最高限度,对大鹏的远大追求实在无法理解。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刘义隆也想取得伟大功绩,终因仓促北伐,“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上之“自然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合”“和”思想,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彼此相“和”才能 。“合”则“和”,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 ,无论是道家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处,还是儒家说的“中庸”之道,本质都是“以和为美”“以和为贵”。(     )。《考工记》指出,好的器物制作所需之“美材” 要符合“天时地气”,然后“巧者合之”。“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无不是先因其地、以其时而取材,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西周思想家史伯认为“和”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与统一,而非简单的趋同。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正是不断地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万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中,探究“和谐共生” 之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如出一辙   必须   周而复始
B.绵绵不绝   如出一辙   必需   循环往复
C.生生不息   异曲同工   必需   周而复始
D.绵绵不绝   异曲同工   必须   循环往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
B.造物最高境界莫过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C.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
D.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是造物的最高境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以和为美”,但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
B.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
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
D.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以和为美”,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请根据下面内容以王华的身份给班主任李老师写张请假条。

7月15日早晨突降暴雨,街道大量积水,王华在上学途中,不慎踩翻窨井盖摔伤,导致小腿胫骨轻微骨裂,医生叮嘱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五天。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新华社香港2020年4月15日电,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网站15日10时开通,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问答游戏等多种形式,介绍国家安全涉及的国防、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卫生、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内容,以及香港特区在相关方面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采取的应对举措。为使更多市民参与其中,网站还特别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征文比赛,以“在疫情影响下,我对国家安全和香港社会安定的体会”为创作主题,欢迎全港市民参加。网站由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愿景计划”主办,得到特区政府和香港中联办的支持。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听它的,然后改正,那它自然就会走掉。——钟南山

②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③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联合国《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④意大利一位女科学家独自背上行囊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刻,双腿跪地,表情漠然。当记者问她在征服了沙漠后为什么要跪下来时,她告诉记者:“我在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我通过!”——张洁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班上拟举办主题班会,由于疫情影响未能成行,现拟补办主题班会,班委会准备邀请你发表主题演讲。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7-90.65老舍(1899-1966)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脱脱等  《金史》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其他隋唐作者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字、诗眼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语序不当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65得体语言表达
210.8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敬畏自然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