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3-15 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沿线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前代或当朝的名胜古迹,这些古迹既包括了以秦汉长安宫殿群为代表的政治性遗迹,也包含了以骊山、华山、陇山、玉门关等为代表的自然及军事遗迹,同时还含有以莫高窟等为代表的颇具宗教文化性质的遗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各类遗存多依据行政区划进行孤立、散点、分段式研究,缺乏将其置放于统一的文化视域中予以综合、全局性观照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的存在价值。

丝路沿线的各类古迹遗存作为文化存在的活化石,是内涵相对稳固,且与书面表达(抄本、刻本)相联系,并左右行走其上之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书写对象和载体。新文化地理学认为,现实世界的文化并不完全依靠对其物理特征的记录来呈现。不仅如此,事实上,相关的文学创作更多的还借助对各类遗迹的描写再现主体心中的世界,通过对某处古迹的辨认,借助想象和记忆,进行精神领域的场景复原。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快车道和高速通道,既具有向外的辐射力,也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丝路沿线看似分散的诸多人文遗存,最终却因这条通道的存在而内在地具有了各种联系。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特定地理位置的具体人文遗存,首先需要将其置放于丝路文化交流的语境下予以处理,并力求呈现其动态的意义而非静态的孤立存在,力求将微观局部研究统摄于宏观视野之中,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使丝绸之路不仅呈现出政治、商贸、文化交流快车道的面貌,也展现出其文学创作和交流之高速通道的特征。

具体而言,隋唐时期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如韩休《驾幸华清宫赋》、李白《明堂赋》、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赋作所书写的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唐代文学对此地遗存的描写,还多“以汉喻唐”,体现唐人豪迈进取的精神和文人疆土意识的拓展。最后,西城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

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使之在唐代获得了文学新生。

总体而言,丝路沿线的文化遗存与文学书写存在着互涵关系。文化遗存内涵左右着隋唐文学的西域书写,而与此同时,此种书写,由于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在一定程度上又对西域相关文化遗存之内涵的丰富与层累有推动之功。

(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路沿线名胜古迹众多,种类多样,涉及自然、政治、历史、宗教等领域,对文化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B.如果将丝路古迹放在统一的文化视域中予以综合、全局性观照,可能会挖掘到它们更多的文学意义、文化价值。
C.新文化地理学认为,现实世界的文化强调要对各类古迹之物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呈现,从而真实地还原书写对象。
D.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丝路的存在使得看似分散的诸多人文遗存内在地具有了各种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丝路沿线的古迹遗存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隋唐时期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B.本文从古迹遗存的研究现状谈起,侧重从古迹影响和文学文本主观性两个方面阐释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C.在阐述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时,从共时性角度,将此古迹线路切分为关中、河西走廊、西域三个单元。
D.本文论证技巧丰富多样,通过引用、举例、假设等论证手法,使得论述说理深入浅出,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相应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迈克•克朗认为,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了解到作家对地方的客观描述。
B.唐人豪迈进取的精神和文人疆土意识的拓展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
C.诗文中“楼兰”意象被反复吟诵,说明文学创作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D.丝路沿线的文化遗存与文学书写存在着互涵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垃圾围城成为困扰全球大城市的难题,具体现象包括填埋场侵占土地、垃圾造成长期污染、垃圾焚烧厂被周边居民抵制等。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离不开垃圾分类。妥善分类,能有效减少源头垃圾总量,防止有害垃圾被不当处理,确保被焚烧处理的垃圾无公害。理想的垃圾处理方式,应是从源头就做好分类,但目前源头正确分类率太低,二次分拣倚重比例过高,导致垃圾分类效率低、费用高。今天的城市体量在不断扩大,但环境容量却极为有限,人人都能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是解决城市垃圾困境的关键之举,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从必要性看,强制垃圾分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北京早在1957年就率先提出垃圾分类理念,1996年,北京就推出了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调查显示,北京居民对生活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两成。知易行难,20年的宣传、引导并未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局面,缺乏“硬手段”,只靠“软约束”很难让人做到知行合一。毕竟,在选择如何完成一件日常事务时,大多数人倾向于“方便”而不是“高尚”,既然正向激励效果不明显,那么只能采取制度倒逼的手段。从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来看,强制的处罚措施,也是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完成的必须条件,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还真不能完全指望自觉。正面宣传引导的覆盖率很难保障,总有一些人对公益性质的事情无感,觉得这些为子孙计的事情跟自己无关。对这些人来说,适当的惩罚手段是确保他们正视垃圾分类的唯一选择。同时,用强制手段确保垃圾分类无死角,能有效防止少数不守规矩者肆意妄为,防止错误示范带来的“破窗效应”。

(摘编自袁媛《为了好习惯,强制又何妨》)

材料二:

下图为“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

材料三:

古人言,“没有五音,难正六律”,从制度上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义务、权力,目前对于垃圾分类收集这样一个规模大、时间长、参与广的活动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历史上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背景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我国现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注重多种媒介形态的综合应用,并利用宣传典型辅助手段加强示范引导,强调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使公众更加明确垃圾的正确分类及现行的规章制度。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力大国,但消费和生产总是以分解作为循环的前提条件。在今天的语境下,如何分解我们的生产、消费之物,如何将放错位置的资源加以循环利用,或许与化解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同等重要。而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一时一刻的权宜之计,而应作为“百年大计”来对待。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结合历史因素和管理难度所制定出的政策规范,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制度成本、政策成本和实施成本,将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有效地推进到底。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完善相关的法规与制度,加强媒体宣传与教育普及,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为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摸索出成本可控、成果可见、具有我国特色的垃圾分类模式,让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真正落地生根。

(摘编自吴清扬《垃圾分类:提升生活品质,涵养城市颜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围城——解决方法——垃圾妥善分类——作用——减少总量,焚烧无公害垃圾,防止有害垃圾被不当处理
B.理想的垃圾处理方式——应该——从源头做好分类——而且——人人都能正确进行分类
C.城市垃圾分类现状——表现——源头正确分类率太低,二次分拣倚重比例过高——结果——效率低、费用高
D.借鉴日本、新加坡经验——采取——制度倒逼手段——全面杜绝——错误示范带来的“破窗效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虽然提出垃圾分类理念的时间较早,但由于没有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以致很难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局面。
B.中国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采取措施,将放错位置的资源加以循环利用,就可能解决我国产能过剩这一问题。
C.有受访者认为“身边很少有人分类”,或者嫌麻烦,认为自己“没有精力”,可见,公众“垃圾分类”的践行度较低。
D.从影响和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统计数据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垃圾分类”设施不能及时跟进是主要原因。
6.应如何落实垃圾分类处理?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0-10-27更新 | 7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的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石桥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写起,通过淘菜捉鱼等场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营造了安宁和谐的氛围。
B.小说写掌柜妻子和“我”纠缠一毛钱肉,既写出了她吝啬、爱计较的形象,也衬托了抗战英雄不被理解的处境。
C.小说的最后,通过写伙计在“反扫荡”中的表现,照应了之前战士和“我”的对话,有力地凸显了伙计的形象。
D.“肉铺”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助于展现人物的性格,使得情节脉络清晰。
8.“战士”是小说的标题,从中反映出怎样的主题思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作品是怎样叙述“伙计”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济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yúlóu)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B.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C.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D.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B.“出”在古代一般是指京官外调,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予出官二年”。
C.“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D.“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官谥指臣子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并不相信这件事,并认为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
B.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时,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加以劝阻,并趁机献上利用孙权攻打关羽的计谋。
C.蒋济文武兼备,勤劳奋发,被明帝赞为“骨鲠之臣”。他敢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D.蒋济因为跟随太傅司马懿诛杀曹爽等人有功,被皇帝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但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2021-03-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4.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是( )
A.词的开头三句是总写,“石头城上”点登临地点;“天低”,写眺望之遥远;“吴楚”,写地域的辽阔。这三句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景象,为全词奠定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
B.词中写石头城、青山、旌旗、樯橹、松径、鬼火等是实写;写离宫、辇路芳草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是虚写。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C.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昔日“六朝形胜地”与如今“眼空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对比,再如昔日的避暑离宫与今日芳草萋萋、无人松径的对比。在对比中,词人的感受变得更强烈。
D.“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句,“伤心”一词将词人的情感表露无遗。
1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登高望远时内心生发了哪些感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