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4-09 2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由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凝结而成的红色遗产,是红色文化中的遗传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21世纪以来,主流电影推动红色文化内容参与电影叙事,彰显红色文化力量。

红色记忆经由主流电影展示,可以唤起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电影《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伟业》《可爱的中国》等,或以宏阔的历史笔触描摹革命事件,或以细腻的艺术刻画再现领袖人物风采,更多的是通过民族历史记忆与个体情感记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影像表述,唤起观众心中的集体记忆,进而增强民族情感和归属意识。电影《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秋之白华》等,赋予历史伟人群体更丰富的普通人的情感,更加注重在历史洪流中展示个体的生死悲欢与跌宕命运。如《张思德》在电影片头就以谨以此片献给平凡而光荣的先辈进行记忆定位,黑白影像特有的历史质感与庄重感,将革命人物形塑为血肉丰满又充满精神感召力的生命个体,从而感召观众滋生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故事经由主流电影讲述,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电影《无问西东》恰当地借助了新的语境,以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精神倾向与价值观念实现了对个体理想主义光辉的召唤。《风声》《听风者》等谍战电影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叙事话语类型,大多以悬念丛生的故事满足观众对英雄人物的想象,往往借助悬念设置将观众带入对信仰与生命本源等形而上终极命题的追问。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在艺术与市场双赢格局中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加速了主流电影探索政治性、商业性、审美化叙事的融合步伐。主流电影讲好红色故事需要寻找自身的文化主体,进而进入更加符合民族价值取向的历史书写视野,探索思想话语被感知的叙事智慧。

红色精神经由主流电影传播,可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流浪地球》等电影彰显了伟大的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让观众感受到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让中国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这些电影蕴含、传播的红色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之源。灾难主题电影对于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表达,也成为文化意识由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转变的见证。主流电影需要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将红色精神进行彰显与传播。

在中国话语不断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主流电影必定无法缺席。这就需要厘清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故事资源有哪些,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并释放红色文化独有的精神能量,从而参与建构较为完整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期实现跨文化间的良好互动、传播、交流与沟通。

(摘编自李娟《主流电影叙事中的红色文化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流电影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21世纪以来主流电影中的红色文化蕴含力量。
B.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能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盈利。
C.在中国话语不断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无法缺席的主流电影远比其他电影重要。
D.主流电影将红色文化资源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实现了跨文化间的互动传播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本论部分围绕红色记忆、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展开论述。
B.第三、四段论述主流电影叙事中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时,都用怎么做收束。
C.文章多次举影片的例子,目的是论证主流电影展现了相同的红色文化内容和力量。
D.全文论述了红色文化在主流电影叙事中的意义与表现,且不囿眼前而放眼于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遗传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B.主流电影展示红色记忆时,注重表现和塑造生命个体,个体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C.谍战电影作为主流电影的一类,多以悬念丛生的英雄人物故事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D.灾难主题电影对红色与时代精神的表达,见证了文化意识由自发向自觉形态的转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目标: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确立了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的目标。

据统计,到2020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此次,中国第一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以脱碳倒逼、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碳排放达峰、不到30年的时间碳中和,这两步走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透露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碳排放达峰由2030年左右调整到2030年前,说明中国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相关行业和地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达峰。中国2060年前若实现碳中和,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2050年左右,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左右,产业调整、资产重估必然是艰巨的挑战,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中国率先发起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的行动倡导,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摘编自鞠立新《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材料二:

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从排放总量来看,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要实现碳中和,碳排放减量要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从发展阶段来看,欧美各国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我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排放达峰期,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统筹考虑约束碳排放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之间的矛盾。从碳排放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计划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不到30年,明显短于欧美等国。

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在2035年后实现深度减排,需要提前做好低碳/脱碳新技术储备。应启动制定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和实施规划,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推进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强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与各国低碳/脱碳技术的交流。

(摘编自黄晶《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亟需强化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年11月13日)

材料三:

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程度被低估了。这两个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东北部的黑龙江和吉林。这些省份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万至44万公顷,所带来的减碳能力让专家们意想不到。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出台了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政策,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卓越成就。有报道说,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而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摘编自《BBC报道: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9日)

4.下列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计划分两步走,即先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排放达峰,再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
B.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这对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中国来说,是艰巨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会。
C.尽管中国的新造树林有较强的减碳能力,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仍居世界首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
D.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它必将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中国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随着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而发生巨大变化。
B.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密切,中国做出的碳排放承诺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
C.无论从经济发展阶段看,还是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发展趋势看,中国要达到碳中和需要比欧美等国付出更多努力。
D.中国绿化面积增长有目共睹,为世界越来越绿做出贡献,这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出台的一系列生态恢复政策。
6.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祁老人用破缸装满石头,顶住了街门。

李四爷在大槐树下的警告:“老街旧邻,都快预备点粮食啊,城门关上了!”更使祁老人觉得自己是诸葛亮。

儿子天佑是个负责任的人,越是城门紧闭,他越得在铺子里。

儿媳妇病病歪歪的,听说日本鬼子闹事,长叹了一口气,心中很怕万一自己在这两天病死,而棺材出不了城!

瑞宣把眉毛皱得很紧,而一声不出。

瑞丰和他的摩登太太一向不注意国事,也不关心家事;大门既被祖父封锁,只好在屋里玩扑克牌解闷。

小顺儿的妈虽然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已经饱经患难。她看得很清楚:患难是最实际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急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

听到老人的判断——不出三天,事情便会平定——她笑了一下:“那敢情好!” 而后又发了点议论,“我猜呀,日本鬼子准是天生来的好找别扭,您说是不是?”

老人想了一会儿才说:“自从我小时候,咱们就受小日本的欺侮!日本人爱小便宜,说不定这回是看上了卢沟桥。”

小顺儿的妈纳闷:“一座大桥既吃不得,又不能搬走!

“桥上有狮子呀!这件事要搁着我办,我就把那些狮子送给他们,反正摆在那里也没什么用!”

“哼!我就不明白他们要那些狮子干吗?”她仍是纳闷。

“要不怎么是小日本呢!看什么都爱!”“庚子年的时候,日本兵进城,挨着家儿搜东西,先是要首饰,要表;后来,连铜纽扣都拿走!

“大概拿铜当作了金子,不开眼的东西!”小顺儿的妈挂了点气说。

“大嫂!”瑞全好像自天而降的叫了声。

“你把嘴闭上一会儿行不行?你说得我心里直闹得慌!”

瑞全的样子很像祖父,又瘦又长。他的眼也很小,但很有神,眼珠像两颗发光的黑豆子。

“日本人要卢沟桥的狮子?笑话!他们要北平,要天津,要华北,要整个的中国!”

“得了,得了!老三!少说一句。”大嫂很怕老三把祖父惹恼。

“大嫂,你老是这样!不管谁是谁非,你老是劝人少说一句!”

“不这样,可教我怎样呢?你们饿了找我要吃,冷了向我要衣服,我还能管天下大事吗?”

这,把老三问住了。他用瘦长而有力的手指抓了两下头

“没有我和她,你们连饭都吃不上,还说什么国家大事!”

“日本鬼子要是打破了北平,谁都不用吃饭!”瑞全咬了咬牙

“那!庚子年,八国联军……老人想把拿手的故事再重述一遍,可是一抬头,瑞全已经不见了。

门外有人拍门。

门外,立着的是钱默吟先生。钱先生穿着件很肥大的旧蓝布衫,袖口与领边已全磨破。他还是很和蔼,很镇定。含着笑,他低声的问“老人们都在家吧?”

祁老人迎了出来。

到北屋客厅坐下,默吟先生笑着,闭了闭眼。“我请教瑞宣世兄。”他的眼也看了瑞全一下,“时局要演变到什么样子呢?你看,我是不大问国事的人,可是我能自由地生活着,全是国家所赐。我这几天什么也干不下去!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是不是?”

见他们没有回答,他又补上了两句:“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去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祁老人颇想说出他对北平的信仰,而劝告钱先生不必过于忧虑。可是,他不能完全了解钱先生的话。

瑞全没有什么顾忌。他早就想谈话,而找不到合适的人。现在,他抓住了钱先生。他立起来挺了挺腰,说:

“我看哪,不是战,就是降!”

“至于那么严重?”钱先生的笑纹僵在了脸上。

“有田中奏折在那里,日本军阀不能不侵略中国;有九·一八的便宜事在那里,他们不能不马上侵略中国。他们的侵略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征服了全世界,大概还要征服火星!”

“火星?”祖父既不相信孙子的话,更不知道火星在哪条大街上。

瑞全没有理会祖父的质问,理直气壮的说下去:“日本军阀们的野心,全都朝着侵略的这一条路子走。卢沟桥的炮火也是侵略的手段之一,过不了十天半月准保又在别处——也许就在西苑或护国寺——闹个更大的事。日本现在是骑在虎背上,非乱撞不可!”

祁老人听到“护国寺”,心中颤了一下:护国寺离咱们小羊圈胡同太近了!

“三爷,”钱先生低声的叫,“咱们自己怎么办呢?”

瑞全愿意抵抗。假若中日真的开了仗,他自己的生命是可以献给国家的。可是,他怕被人问倒:“牺牲了性命,准能打得胜吗?”他决不怀疑自己的情愿牺牲,可是不喜欢被人问倒,他已经快大学毕业,不能在大家面前显出有勇无谋,任着感情乱说。他抓了抓头,坐下了,脸上起了好几个红斑点。

“瑞宣?”钱先生的眼神与语气请求瑞宣发表意见。

瑞宣声音很低的说:“还是打好!”

钱先生闭上了眼,详细咂摸瑞宜的话的滋味。

瑞全跳了起来,把双手放在瑞宣的双肩上:“大哥!大哥!他的脸完全红了,又叫了两声大哥,而说不上话来。

(有删改)


[注]祁老人就是祁老太爷,祁天佑是他的儿子,也称祁掌柜。祁天佑是瑞宣、瑞丰、瑞全的父亲。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祁老人是小羊圈胡同中年长者的代表,一生历经风云,小说既写出了他的未雨绸缪,也表现了人物身上自以为是思想狭隘的特点。
B.“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钱默吟以比喻形象地表明了对北平的担忧与挚爱,“花”指当时的北平。
C.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展开叙事,写人叙事全面客观;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带动情节发展,使原本简单的情节起了波澜,人物思想之间发生碰撞。
D.国难当前,天佑媳妇想的是自己死后棺材能否出城,瑞丰太太只顾玩扑克牌,小顺儿的妈盲目乐观,刻画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麻木、儒弱的群体形象。
8.小说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祁瑞全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9.老舍先生的巨著《四世同堂》善于将历史和战争进行虚化处理,同时表现出宏大的主题。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进行分析。
2020-10-12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皖豫联盟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辨数激昂,喜为名声,然亦操持在己,吏不敢欺。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楗,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博士,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钱惟演倡议献、懿二太后宜祔真宗庙室,讽弹奏之,请绌去。仁宗不听,讽袖告身以对曰:“陛下不听臣言,愿纳此,不敢复为御史中丞矣。”帝不得已可之,讽乃趋出,遂贬惟演随州。时上章懿皇后,宰相张士逊、枢密使杨崇勋日中不赴慰班,讽弹士逊与崇勋,俱罢。徙保信军,听居舒州持母丧,又许归齐州。服除,迁光禄卿、知陕州。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B.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C.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D.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被称为进士。
B.博士,指古代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兼、行”等。
D.谥,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讽才能出众。黄河决口后,他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他办事有主见,下属官吏不敢欺骗他;他用严厉的法令来治理强横的富豪。
B.范讽敢于担当。他在淄州任职,发生蝗灾,百姓想种蝗虫不吃的豆类,却没有种子,他不顾县令反对,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
C.范讽体恤百姓。百姓为躲避水灾住在堤上,他让在官府服徭役的人都回去护家;山东饥荒时,他从家中拿出几千斛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D.范讽不畏权贵。他请求罢免钱惟演,皇帝不同意,他以不任御史中丞迫使皇帝接受他的意见;他还敢于弹劾不守规矩的权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
(2)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5.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明了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地,从而说明了不能用心浮躁的道理。
⑵诗文当中多有对“星宿”的涉及,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
⑶《琵琶行》中,诗人不同境况下听乐感受不同,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乡野音乐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而此夜听琵琶女演奏之后,“________________”。
2021-04-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 ,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 遭遇口碑危机。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 ;有的为博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 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突显       甚至       粗枝大叶       源源不断
B.凸显       或者       粗制滥造       滔滔不绝
C.凸显       甚至       粗制滥造       源源不断
D.突显       或者       粗枝大叶       滔滔不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2019-09-04更新 | 675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_____,青光眼急性发作。而持续的高眼压还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缩小,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宅家期间有些人出现了眼睛胀痛。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正常的,休息休息就没事儿了。但对于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是眼压增高引起的,______________。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居家期间,________________,因为精神压力大,思虑过多,好生闷气或大发脾气,均易发生急性青光眼。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文段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可谓电影界的大狂欢,电影《夺冠》上映8天票房大约突破3.56亿元左右。②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与共的中巴大战的精彩故事,③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体育精神。④《夺冠》吸引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集体共鸣感。⑤“看女排”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人是一家三代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转播,女排记忆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内心。⑥这么多年过去了,女排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奋力前行。⑦《夺冠》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于煽情,它传递的体育精神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⑧通过镜头语言的剪辑,呈现了比赛的激烈和焦灼,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享受。⑨影片从选角、服装、到场景道具,1: 1还原历史,扮演老女排的演员们,全是专业排球运动员出身。⑩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夺冠》更是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收获一次次感动。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花开,又是新春,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清晨的霜露里,遥望蒹葭苍苍;在对酒的短歌中,感受慨当以慷;在王维的长河里,高唱大漠的豪壮;在苏轼的明月里,祝福永久的安康……这是2021年2月13日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一场开场白。

读杜甫的诗,让人感到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次疫情,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拍的是杜甫,说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这是观众对于2020年4月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发出的感慨。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中华诗词的恒久魅力和时代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时评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老舍(1899-1966)  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杜甫(712-770)  诗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  结构混乱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