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期中 2021-04-27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权利意识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由平等意识、网络媒体勃兴提供的多元表达平台、民主政治进步造就的个体意识启蒙,所有这一切,成为人们权利意识的萌发、表达和伸张的“时代注脚。与之相伴,权利意识的高涨,也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一元钱官司的较真,厘清的是社会是非观念;物权概念的普及,调动起创造财富的热情;环境权的主张,增强着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在极短时期内高涨的权利意识,也呈现出某种初级阶段特征。即一部分人只注重享受权利,不注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导致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这一现象。飞机航班延误,冲上跑道拦飞机;发生医患纠纷,把棺材花圈抬到医院……一些人为了维护个人权益,无视他人权益,罔顾公共利益,甚至把他人权益、公共利益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走岔道的极端方式,将权利意识异化为交相害而非交相利的行为,让人遗憾,也发人深思。

一边是权利意识已经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一边是法治观念尚未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其间的落差,很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的失序。那种只问结果不计手段、以错纠错式的维权,看似高效有力,却会让更多人不讲文明、不守规矩。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社会动荡的导火索。那么,权利的风帆如何行进,才能抵达文明的彼岸?

权利意识的伸张,离不开法治观念护航。在法律的条款中寻找依据,权利的主张才能水到渠成;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权利的实现才能顺理成章。反之,把权利当作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认为有了利益诉求,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去冲撞底线、挑战规则、突破边界,整个社会又如何做到和谐运转?一个成熟的社会,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惟其如此,自己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他人的权利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的福利才会趋于最大化。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任何社会行为一旦脱离法治视野,便不可能带来公共福利的实质增进,也难有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

今天,如果说,权利意识的启蒙我们已经完成,那么法治观念的启蒙还在路上。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深层原因所在。既要权利意识,也要法治观念,二者彼此砥砺、相互促进,才能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使权利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推动了“权力意识”的高涨,并使之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B.一些人用极端方式追求的“权利意识”,导致自己权益与他人、公共权益共同受损,让人遗憾,发人深思。
C.如果能够正确行使权利,那么权利就可能为法治进程奠定基础,也可能会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D.只有在“法治观念”下伸张“权利意识”,才可以有社会公共福利的实质增进,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的依据是公民的权利意识已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
B.第二段用对比手法列举那些社会现象的目的就是证明享受权利与履行责任、义务不平衡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C.文章通过指出“权利意识”与“法治观念”之间的落差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出后文解决这一问题的分析。
D.文章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阐释了更好的实践“权利意识”与“法治观念”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高涨的“权利意识”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其中那些不讲文明、不守规矩的行为又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失序。
B.只要以“法治观念”作为“通行证”,就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使整个社会和谐运转,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
C.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不存在通过理直气壮地用冲撞底线、挑战规则、突破边界的方式,达成个人的利益诉求的行为。
D.当今中国“法治观念”的启蒙尚未完成,这导致我们丧失了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5日,一场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北方大地——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12省(区、市)被沙尘覆盖,多地PM10浓度达到上千微克每立方米。截至15日,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已影响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级别,是近10年来我国遭遇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

在沙尘天气下,污染物可通过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直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沙尘颗粒还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低能见度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在强沙尘暴天气来袭的时候,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如须外出,一定要做好健康防护措施。

(摘编王绍绍方经纶《北方地区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暴?》,《人民网》2021年3月16日)

材料二:

中国天气网分析师石妍指出,每年进入3月后,我国北方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加之降水较少,难以抑制沙尘,便为沙尘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这个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大风天气多发,就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来,从而形成沙尘天气。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分析,这次沙尘天气成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受下垫面条件影响,热力条件好。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较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二是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足。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华北北部都先后出现了9-11级的阵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张碧辉说,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已经得到了明显有效的改善。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根系的固沙、蓄水功能,可抑制、改善起沙条件,也可减小局地风场的扬沙。

(摘编邱晨辉《最强沙尘天气为何卷土重来》,《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16日)

材料三:

经过持续的治理,近几年京津冀地区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雾霾似乎正在远去。但实际上,京津冀地区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从3月14日晚开始,蒙古国南部的沙尘南下,与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等地区的沙尘叠加,再向东南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同华北地区近日的雾霾天气益加,最终形成了此次复合型污染。

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蓝天保卫战虽卓有成效,但还需久久为功。雾霾治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治理依然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能松弦。

另外,此次沙尘暴天气是跨国界的重污染天气现象,蒙古国亦受灾严重,3月13日晚至15日上午9时,蒙古国的暴风雪和强沙尘已致9人死亡、12人失踪。这也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生态治理是全人类的事,世界所有国家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共享治理经验,才能换来持久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莫鑫《沙尘暴再敲警钟,生态治理仍不能放松》,《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3月16日)

4.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沙尘暴在我国是从北京首发,进而影响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是近10年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沙尘天气,各地PM10浓度超高。
B.有过敏性反应或哮喘的人要特别注意,在沙尘天气时做到应有的防护措施;市民朋友应对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外出。
C.此次沙尘暴跨国界性明显,不但对我国北方大地的环境、交通等带来危害,也对邻近的蒙古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D.此次沙尘暴的突发性,既检验了我国近几年在防沙治沙的成效,也给我国今后的生态治理以警示,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气象专家的角度看,诱发此次沙尘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方春季气温升高、降水量少、大风天气等气候因素不容忽视。
B.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从多方面分析了此次沙尘暴突发的原因,但材料三侧重从客观原因方面分析,分析显得更全面、更透彻。
C.气象专家对此次沙尘暴成因的分析,既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对人们应对恶劣气象灾害有指导意义。
D.此次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影响,提醒人们“绿水青山”关乎生产、生活等方面,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6.为了尽量避免类似强沙尘暴天气的出现,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牲畜林

卡尔维诺

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

那天早晨,正在树林深处砍柴的农民朱阿听说德国鬼子进村了,担心他的奶牛花大姐,于是飞快地跑回了村子。村子里不时传来德国人的叫喊声和用拳头砸门的声音。

朱阿一面环顾四周,一面开始溜进村去,偷偷来到了自家门口。哞……一个声音从牛棚里传出,是母牛花大姐

朱阿正要进去时,突然传来了脚步声,朱阿赶紧躲进门洞,看到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拿着一杆破枪。听到花大姐的叫声,德国兵迅速向牛棚走去。

朱阿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了。他找到藏着的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平端着枪,悄悄地走到牛棚门口,看到德国兵正牵着花大姐往外走。

躲在墙后面的朱阿开始瞄准了。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德国兵想抄近路,走入了树林。没过多久,德国人就发现被花大姐带进了密林深处,他和母牛一起迷了路。

德国人心惊胆颤地打量着这浓密的树林,琢磨着如何才能走出去。忽听杨梅果树丛中一阵响动,跑出一头漂亮的粉红色小猪,他从未见过猪在树林子里跑来跑去。于是松开牵牛的绳子,就去追赶那头猪。花大姐一头钻进树林跑了。

德国人手忙脚乱地在抓猪,对朱阿来说,这正是开枪的好机会。就在朱阿准备抠动扳机时,两个小孩对他说: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朱阿手中的猎枪又抖动起来,为那两个可怜孩子的猪担心。

德国兔子怀里抱着那头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的猪走着。突然,伴着猪的叫声,从山洞里跑出一只小羊。德国人放下猪,又去抓羊。他抓住那只羊,把它扛在肩上,向前走去。朱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正要抠动扳机,突然有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老牧羊人向朱阿祈求说: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你瞄准点。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德国兵放开了山羊,开始爬树。他每向上爬一层,那只下巴垂肉鲜红的火鸡,就跳到更上一层的树枝上,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

朱阿悄悄来到树下,这时,一位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听了这话,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又转动起来。

德国兵继续向上爬,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跌倒在地上之后,他看到小路上有只兔子,趴在地上不动。德国人一把抓住了它的耳朵,又上路了。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这时有个小姑娘拉了拉他,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掩体。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走了过来,向他讲: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扣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的树上趴着一只大猫。那只经常偷袭家畜的野猫,凶狠的向他扑来,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给可怜的吉普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和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
C.“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这句话说明朱阿前面不开枪,不仅是怕误伤牲畜,而且也是怕打不中德国兵,反被对方还击。
D.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传达了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不必弄脏自己的手这层意思。
8.有人说朱阿是一个“小丑式的英雄”,请根据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9.战争本来是残酷而沉重的,这篇小说却让人感到轻松有趣。作者卡尔维诺说:“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这篇小说哪些情节体现了作者的这个理念?
2021-04-27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从曾祖奭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镇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还,终待御史。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在堂,吾不忍其穷,禹锡无辞以白大人,其母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子①本均,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共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既没,柳人怀之,托言降于州之堂,人有慢者辄死。庙于罗池,愈因碑以实之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三》)


【注①】子:利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B.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C.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D.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曾祖,是曾祖父的亲兄弟,祖父的伯父或叔父。从是指堂房的亲属,从兄弟是堂兄弟,从子是指侄子。
B.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掌军政和军赋。而文中“司马”与“江州司马”官位不高。
C.内禁,又指宫禁,是皇帝和宗族居住、视政的地方。因为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能够任意出入而得名。
D.亲,古代常常特指双亲,即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中的亲既是此义。本文中的亲是指刘禹锡的母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进士出身,很有才能。王叔文、韦执谊惊叹他的才能,常常与他商议大事,提拔他做礼部员外郎,想要重用他。
B.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遭贬。他先是贬到邵州,刚到任,又贬到永州。他内心抑郁,有志难中,仿《离骚》寄托情感。
C.柳宗元重情重义,帮助朋友。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认为播州条件太艰苦,想要上奏换刘禹锡去柳州,自己去播州。
D.柳宗元柳州任职,深受推崇。那些想考进士的学子,从千里之外来向柳宗元学习。他去世之后,柳州人建庙纪念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2)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子本均,则没为奴婢。
2021-04-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忠诗,完成下面小题。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唐都城长安。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杜甫具体描写了四万唐军溃散的场面,并用郑重的笔墨大书这场重大事件的时间、牺牲的籍贯和身份。
B.颔联写战争之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地间已经听不到战争的声音,仿佛天地也为此而肃穆,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C.尾联写了长安百姓北向而哭,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渴望官军收复长安。
D.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体现杜甫诗歌“以史入诗”的特点。
15.诗歌标题着一“悲”字,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4-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