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1379790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的鱼

苏童

春节临近,鱼的末日也来临了。

鱼在香椿树街来来往往。多少鱼呀!有的鱼威风,是从小轿车上下来的,有的鱼坐着面包车拖拉机来,也有的鱼挂在自行车把上,委屈地晃荡了一路,撅着嘴来到居林生家的天井。那么多鱼把柳月芳忙坏了。她刚出门倒去一大盆污水,想起缸不够用,就跑到张慧琴家,说是腌雪里蕻。张慧琴撇着嘴,什么雪里蕻,你们家的鱼腥一条街了。柳月芳有点尴尬,就那么几条鱼,哪能腥一条街!我们家老居最反感别人送年货了。不骗你,腌菜用。柳月芳借回缸却忘了盆,后来张慧琴就敲门了。

张慧琴侧着身子看天井里的鱼,整整齐齐,像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张慧琴笑起来,腌这么多雪里蕻?

人家亲眼看见,柳月芳也就不瞒了,不瞒你,都是内部价,便宜。

张慧琴也不点破,指着一只缸笑着说,怎么把鱼头扔了?柳月芳说,我一个人哪忙得过来?

张慧琴天生热心肠,后来就蹲在居家的天井里,和柳月芳组成一条流水线。

这么大一条鱼,够一大家子吃两天了。张慧琴抚摩着一条大青鱼,你好福气呀。

什么好福气?柳月芳偏要装傻。

你好福气呀!张慧琴叹了口气。

柳月芳偷偷瞟了她一眼,与其说是充满妒意,不如说是哀伤自怜。柳月芳没说什么,拎出一条大鲤鱼往张慧琴脚下一掷,别跟我客气,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张慧琴没有推辞,说,你不要跟我客气的。

柳月芳突然发现盆里还有一堆鱼头,原准备送给王德基,柳月芳决定改送张慧琴。鱼头你们吃不吃?本来送王德基的,他老是帮我家拉煤,你要,就给你。

怎么不吃?张慧琴说,鱼身上的东西,除了胆都能吃,不瞒你说,我最爱吃鱼头了。

隔天柳月芳走过张慧琴家的厨房,闻到一股扑鼻的鲜香,什么菜这么香?你给我的鱼头呀,进来尝一尝?柳月芳说,我们家不吃鱼头。话一出口便后悔,把好好的一份人情弄薄了。

鱼促进了柳月芳和张慧琴的感情。她们互赠拿手好菜,柳月芳善于做腌鱼,这大家也能想见,但张慧琴不一样,她是巧妇能做无米之炊,菜馄饨好吃,盐水毛豆好吃,白切肚肺好吃。有一回柳月芳看见她喝一碗汤,海带葱花,尝了一口,居然也很好吃!柳月芳真心赞赏女邻居的厨艺,加之居林生结交多,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家宴,必央求张慧琴帮忙。张慧琴从不推辞,在居家厨房就像在自家一样。张慧琴爱听表扬,这边忙着那边还听客人反响,反响当然很好,大家大夸柳月芳的厨艺,张慧琴也不计较,捂着嘴咯咯地笑。

宴席散了,柳月芳总过意不去。张慧琴说,我把鱼头端回家就行。

据柳月芳后来说,那几年她送给张慧琴的鱼头可以装一卡车。大家都记得鱼的风光岁月也是居林生的风光岁月,而居林生风光,张慧琴也沾光。

不知从哪年开始,人们不送鱼了,开始与世界接轨,送西洋参,龟鳖丸。再后来,居林生也失意了,每年送礼高峰的时候,居家冷冷清清,有时候迎着暮色看见一个人,还是居林生自己。

居家失意,张慧琴家却红火起来。大家一致认为是靠大儿子东风。东风没有工作,干个体户,结果偏偏发了家!东风从海上走私香烟,每次回来,人晒得像一根木炭,一身汗臭和海腥,但是怀里揣着一塑料袋的钱。张慧琴提心吊胆,死活不让儿子再去。

东风就开了那个餐馆,主打产品是鱼头,厨师就是张慧琴。

大家都挡不住东风鱼头馆的诱惑,加上街坊邻居八折优惠,简直门庭若市。但柳月芳一家从没去过。

张慧琴一直劝说柳月芳,她说,知道你们不吃鱼头,我做别的还不行吗?柳月芳还是固执地微笑着。你不用客气,你们做生意,不是慈善,怎么能白吃?张慧琴说,我吃过你们家多少东西,不也是白吃嘛。柳月芳还是微笑,不一样,不一样了。张慧琴听出了别的味道,她是聪明人,她抓住柳月芳的手,用力晃了晃,这客请定了,你给面子就自己来,不给面子就五花大绑地来!

张慧琴终于打动了柳月芳,柳月芳带着居林生和儿子居强,还有居强的女朋友去了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一坐下就瞥见了糯米糖藕,那是她最爱吃的,白切猪肝,那是居林生爱吃的,甚至还有儿子爱吃的凉拌豆腐。柳月芳百感交集。

正如张慧琴许诺的那样,桌上没有鱼头。可是当张慧琴亲手端上一锅老鸭汤时,居强的女朋友小声地嘀咕,这家馆子不是鱼头最有名吗?

居强有点尴尬,用手盖着嘴向女朋友解释。那姑娘抓着居强的耳朵就说:你前天还吃鱼头的!

张慧琴咯咯笑起来,鱼头最好吃,居强你不光要陪女朋友吃,还要陪你父母吃!

宴席的格调急转直下,鱼头变成了某种象征,涉及对姑娘的关爱,对张慧琴的尊重,也隐隐涉及当事者对变革的态度。

柳月芳有点窘,我哪有这么挑剔?问老居吃不吃。张慧琴乘胜追击,老居呀,你疼不疼儿子,疼不疼儿媳妇?居林生毕竟是居林生,能认清形势,也善于表态,上鱼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鱼头本来就可以吃嘛!

居林生柳月芳吃了红烧鱼头,还喝了一碗鱼头白汤!张慧琴后来绘声绘色地向别人描述居林生说,鱼头,味道很不错嘛。

柳月芳说,好吃,没想到鱼头这么好吃。

居强近来迷上了文学创作,那天他偶得小诗一首:

年年有鱼

年年有余

有鱼的世界多么美丽

有鱼的世界多么富裕

居强那女朋友只顾吱溜吱溜喝汤,别念了别念了,什么破诗!

(《北京文学》2002年第九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
B.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柳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
C.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鱼头汤的美味,也留下较为丰富的阅读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叙述视角灵活多变,既有旁观者的客观中立,又有当事人的敏感与亲切,叙述语言寓庄于谐,机智幽默,含义隽永。
2.初入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为什么“百感交集”?请简要分析。
3.请探究小说以“人民的鱼”为标题的深刻用意。
【知识点】 其他小说 苏童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个饽饽(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注解】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农村老人,作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一生贫困,却只能在年终的时候供奉神灵,祈求保佑。
B.结尾写梦到了五个饽饽,以虚写的形式,表达了作者隐秘的愿望;在结构上照应了前文,首尾圆合。
C.文章标题“五个饽饽”,既是文章重要的线索,又体现了这五个饽饽在当时的重要性,透露出淡淡的苦味,揭示了主题。
D.小说里出现了几段民间小调。这些小调不高雅,不脱俗,但是却有土腥味,使小说具有乡土作品独特的魅力。
2.本文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我”在母亲的呵斥下跪在“财神”面前,你认为“我”该不该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0-11-27更新 | 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各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眬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天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霞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霞。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霞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天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B.“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C.“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D.“我”是贯串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E.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干净、清纯、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玛霞的美?请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在表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0-10-28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南京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

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原发《奔流》2015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9期转载,入选《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作者,侯发山。)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C.老歪打定主意后,一番收拾,这处细节描写体现了老歪内心的兴奋与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后的安心,为下文埋下伏笔。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小说中的老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小说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20-01-03更新 | 6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