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8 题号:182515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地鸡毛》节选

小桥家一斤豆腐变馊了。一斤豆腐有五块,二两一块,是公家副食店卖的。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买到豆腐,要么排队的人多,就算排到,豆腐也可能已经卖完了;要么还没排到,就已经七点了,小林得离开豆腐队去赶单位的班车。

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不过他今天排队排到七点十五,把单位的班车给误了。不过今天误了也就误了,办公室处长老关今天到部里开会,办公室管考勤的临时变成了一个新来的大学生,于是放心排队买豆腐。豆腐拿回家,因急着赶公共汽车上班,忘记把豆腐放到冰箱里,晚上回来,豆腐仍在门厅塑料兜里藏着,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

豆腐变馊了,老婆又先于他下班回家。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老婆一开始是责备看孩子的保姆,谁知保姆不买账。保姆因嫌小林家工资低,饭菜差,早就闹着换人家,小林和老婆好哄歹哄,才把人家留下;现在保姆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给了小林,说小林早上上班走时,根本没有交代。老婆就把怒气对准了小林。小林今天在单位很不愉快,新来的大学生很认真,看他八点没到,就自作主张给他划了一个“迟到”。虽然小林气鼓鼓上去自己又改成“准时”,但一整天心里很不愉快,还不知明天大学生会不会汇报他。现在下班回家。见豆腐馊了,他也很丧气,一方面怪保姆太斤斤计较,走时没给你交代,就不能往冰箱里放一放了?放一块豆腐能把你累死?一方面怪老婆小题大做,一斤豆腐,馊了也就馊了,谁也不是故意的。何必说个没完。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接着还要做饭弄孩子,这不是有意制造疲劳空气?于是说:

“算了算了,怪我不对,一斤豆腐,大不了今天晚上不吃,以后买东西注意放就是了!”

如果话到此为止,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惜小林憋不住气,又补了一句:

“一斤豆腐就上纲上线个没完了,一斤豆腐才值几个钱?上次你丢手打碎了一个暖水壶,七八块钱,谁又责备你了?”

老婆一听暖水壶,马上又来了火,说:

“动不动你就提暖水壶,上次暖水壶怪我吗?本来那暖水壶就没放好,谁碰到都会碎!咱们别说暖水壶,说花瓶吧!上个月花瓶是怎么回事?花瓶可是好端端地在大立柜边上放着,你抹灰尘给抹碎了。你倒有资格说我了!”

接着就戗到了小林跟前,眼里噙着泪,胸部一挺一挺的,脸变得没有血色。根据小林的经验,老婆的脸一无血色,就证明她今天在单位也很不顺。保姆看到小林和小林老婆吵架,已经习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在旁边若无其事地剪指甲。这更激起了两个人的愤怒。小林已做好破碗破摔的准备,幸好这时有人敲门。大家便都不吱声了。老婆赶紧去抹脸上的眼泪,小林也压抑住自己的怒气。保姆把门打开,原来是查水表的老头来了。

查水表的老头是个瘸子,每月来查一次水表。老头积极性很高,有时不该查水表也来,说来看看水表是否运转正常。今天是该查水表的日子,小林和小林老婆都暂时收住气,让保姆领他去查水表。老头查完水表,并没有走的意思,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了烟,划火点着烟,屋里就飘起了老头鼻腔的味道。他一脸严肃地说,要谈些正事。他说,据群众反映,这个门洞有人偷水,晚上不把水管笼头关死,故意让水往下滴,下边找个水桶接着;滴水水表不转,桶里的水不就成偷的了?

听了老头的话,小林与小林老婆脸上都一赤一白的。说来惭愧,因为上个礼拜小林家就偷过几次水,是小林老婆在单位闲聊中听到的办法,回来指使保姆试验。后来小林看不上,觉得这事太委琐,于是在第三天就停止了。但这事老头子怎么会知道?是谁汇报的?小林和小林老婆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对门的“印度女人”。两家关系不好,可保姆很要好,常在一起共同商讨对付主人的办法。准是保姆乱串,印度女人得知小林家滴过两回水,就汇报了老头子。但这种事如何上得了台面?小林赶紧到老头子跟前,正色声明,他家决不干这种事。他家虽然穷。但穷有穷的骨气!小林老婆也上去说,谁反映的这事,就证明谁偷水,不然他怎么会知道偷水的方法?老头子听了他们的话,弹了一下烟灰:

“行了。这事就到这里为止了。以前大家偷没有偷,就既往不咎了,以后注意不偷就行了!”

说完,站起来。做出宽怀大量的样子,一瘸一瘸走了,留下小林和小林老婆在那里发尴。

由于有偷水这件事的介入,豆腐发馊事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小林心里还责备老婆,一个大学生,什么时候学得这么市民气,丢人现眼让人数落了一顿。小林老婆也自感惭愧,就不好意思再追究馊豆腐一事,只是瞪了小林一眼,自己就下厨房做饭去了。因为这件事的介入,使本来要爆发战争的家庭平静下来。

(节选自刘震云《一地鸡毛》,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曲折的情节,通过描述小夫妻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小人物在日常生活琐事下观念的渐变。
B.小林心里责备老婆偷水是变得市侩,却忽略了自己也在趁领导出差迟到,两人实际上都有一种精于算计的“钻空子”心理。
C.保姆嫌小林家工资低、饭菜差,吵着换人家;看到小林和小林老婆吵架若无其事;从侧面表现出小林家庭生活的贫穷、混乱。
D.文章语言质朴但形象生动,描写小林和妻子吵架的对话,采用很多短句式、反问和感叹语气,有力地表现了二人剑拔弩张的气氛。
2.文章中的“馊豆腐”有哪些象征意义?请简要概括分析。
3.文章写老头查水表的情节能否删掉?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百合花》的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娟

(一)

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二)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三)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嬤,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作者对小说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比如小通讯员在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是什么描写手法?其对刻画通讯员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2021-10-22更新 | 1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把抓

徐国平

“一把抓”是宗家中药铺百年不倒的招牌。据说这招牌还是慈禧太后亲赐的,只可惜那块金匾不慎毁于战火。

宗世良的后人,衣钵相传,几代为医。在草药的选料和炮制上,家规要求甚严。自然,同样的病,在其他药铺要抓三五服,甚至十服八服,而在“一把抓”一服即可。

后来,“一把抓”传至宗瑜手上。

时过境迁,浞城的西药店林立各处。宗瑜没有“理所当然”顺时造势,反而将中药铺开在一条偏僻老巷深处,三间门面,狭小逼仄。他还将先人的牌匾换下,改名为“一把抓中药馆”,令人费解。宗瑜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中药馆的生意冷冷清清。无人光临时,宗瑜便泡上一壶清茶,一边细细呷品,一边静心翻览历代医书。不过,仍有一些老主顾,贪图“一把抓”的药价便宜,一副药少到几元钱,贵点的也不过几十元钱。不比其他一些药店,贵得让人咂舌。

有人讥讽宗瑜这都啥年代了,一点经济头脑都没有。也有几个同行气不过,找上门当面质问,说他这是搅乱市场。宗瑜坦然一笑,说:“祖上留的规矩不能破,你我都是悬壶济世,道合志不同,又何必争执。”同行自觉没趣,也拿宗瑜没辙。

宗瑜配药,从不用衡器,每味药全凭手拿捏。有人曾打过赌,结果,从宗瑜手中抓过的药,数次衡量均毫钱不差。宗瑜轻淡一笑,说:“雕虫小技,药在心间,手上自然有准。”

夫人耐不住清贫,屡劝宗瑜,凭着百年招牌,何不将药铺搬至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宗瑜笑笑,摇摇头说:“又不卖萝卜白菜,干我们这行的,得把日子看淡一些,看淡了,心底便是清风明月,便是辽阔旷远。”

夫人喊一声,茫然不解,清风明月?辽阔旷远?哪跟哪呀这是!

好在近几年,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冷落多时的中医又回归热门。

有一段时间,好几家私立医院纷纷高薪聘请宗瑜坐诊,也有些投资商贪图“一把抓”的招牌,出巨资收购或入股,均被宗瑜婉言谢绝。

夫人免不得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这年头哪行不是挖空心思把钱赚到手。宗瑜却嗤之以鼻,说:“医病先要医心,铜臭气太浓,再好的良药也会失去根基。”

一天过午,药馆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开春患了一种怪病,浑身虚软,气喘无力,跑遍了各大医院,钱花了不少,病却毫无起色,这才慕名而来。

宗瑜一番望闻问切下来,心平气和道:“你只是气火太盛,并无大碍。你有没有带来别处大夫开的药方?”中年男子闻听,脸色放松,从皮包里掏出一大把处方。

宗瑜接过,一一过目后,哂然一笑,说:“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你的药方,开的尽是冬虫夏草之类名贵补药,反而失之平衡。庸医误人,只图牟利,一服药少说也千儿八百吧。中年男子连连点头称是。

随后,宗瑜配齐一服药,说:“我抓了一副贱药,治你的病或许有效。”中年男子忙说:“只要病愈,价钱不惜。”宗瑜淡淡一笑,说:“不要以为钱多就是良药,贱药不贵,20元足矣。”中年男子难以置信。

数日后,中年男子驱车来到“一把抓”中药馆,兴奋地说:“一服药下去,病真的就好多了。”随后,执意要重金酬谢,硬是被宗瑜推辞。

眼见中医馆红火起来。谁也没想到,宗瑜却失手了。

一天早上,人们发现“一把抓”铁将军把门,那块悬挂多年的牌匾也被摘走了。一打听,才知一位患者服过宗瑜抓的药后,上吐下泻,患者家属便闹上门,要说法要赔偿,引得不少同行大老远也跑来看热闹。宗瑜疑惑,自己一向抓药谨慎,怎能出此纰漏?羞愤之下,按先前那位患者的药方,抓了煎熬好自己喝下。没出半日,竟也上吐下泻,浑身泛起红斑。

宗瑜开始怀疑从市场进的那些草药,吩咐夫人将那服药方上的草药,取样送检。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三味草药的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服下必然引起中毒。尽管不是自己药方的问题,可祸根毕竟出在“一把抓”的草药上。没有把好草药货源一关,宗瑜依然愧疚难当,遂做出摘匾关门之举。

后来,有浞城人在外地一山野,偶然遇到了宗瑜,当时他正在山间平地躬身翻晒着草药。一问才知,宗瑜承包了一大片地,亲自把关,雇人种植中草药。

(选自《天津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宗瑜将中药铺开在老巷深处,是因为宗瑜不愿与铜臭气太重的西药店为伍,主要表现出宗瑜对自己医术的自信。
B.宗瑜的同行说宗瑜的廉价药搅乱了市场,但又拿宗瑜没辙,反映出同行对钱财的贪慕与对宗瑜医术的信服。
C.宗瑜认为抓药之准是雕虫小技,表现了他谦虚的品格,所谓“药在心间”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宗瑜悬壶济世的职业操守。
D.小说虽在情节上一波三折,但并未着力于矛盾的激烈冲突,在平和的记述中蕴含以对宗瑜的敬重与对现实的担忧。
E.宗瑜“失手”之后摘掉牌匾转而承包土地种植中草药,表现了宗瑜在理想破灭之后调适的智慧与一贯的冲淡与平静。
2.请分析1-3段在本文中的作用。
3.说说你对小说中画线句“医病先要医心,铜臭气太浓,再好的良药也会失去根基”含义的理解。
4.宗瑜的“一把抓中药馆”有怎样的遭遇,这些遭遇反映出怎样的社会问题?
5.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不能删除,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
2020-05-09更新 | 1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亚父之死

房占民

月上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大帐里,酒香流溢。亚父范增与项王对饮。亚父分析着当前的战情,项王不置可否,脸沉似水,亚父心里有疑,便不再多言。

蚊虫舞,不时有巡营的兵士从帐前走过。

大王,您有心事?

项王无语,脸色愈加阴沉。

您累了,咱们改日再议吧。亚父起身作揖。

————项王把手一挥,战袍一甩,身子兀自不动。烛火在风里摇摇晃晃。

你,年事已高,我看——项王的话没有说下去,可亚父明白,项王是想把自己赶走。瞬间,亚父感觉苍老了许多。他踉踉跄跄地离了大帐。夜深了,灯火里,一片静寂。

亚父,谋于人臣,多次献奇策,楚军因之战无不胜。项王愈喜之、愈忧之。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赶走亚父的是吕马童。

吕马童,项王的乡人,幼年的玩伴,战场上曾替项王挡过一箭,项王视之为亲信。

彭城一战后,项王带兵围汉于荥阳,项王派吕马童入汉,陈平用反间计。

吕马童回项王:亚父已生二心,不可用。

亚父走了,走时,他眼望项王那如山的背影,心如刀割,老泪纵横。

月挂中天,如盘,兵急走。

垓下,项王心力交瘁。鼾声时而疾如奔矢,时而缓如清溪。不知觉中来到一处所在,高崖危耸,松涛震耳,有阴森的凄号声从渊里传来。那云雾缭绕之处,一独舟无所凭依般从渊里渡来,渐近渐明,那摆渡人,神似了亚父范增,正琢磨该如何对话之际,崖壁忽然向斜刺里倒去。项王一惊,口喊,亚父救我——睁眼一看,帐中灯火还明。虞姬卧在身边,温柔地望着他,轻轻地说:大王,亚父已经死了。

项王知道,亚父在去往彭城的路上,已经死了。项王眼里有泪,未滴下,心里痛。

月下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各路诸侯将项王围得水泄不通。楚歌声起。闻者垂泣,项王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虞姬,悲饮酒,歌数阕。虞姬散乱的发在血液里铺开,裙裾掩去了她梅雪般的芬芳。项王泪如雨注。最后破喉之泣定格了项王这一生爱的记忆。

项王上马,八百人突围,疾走至乌江畔,只余二十骑。此时,从江心渡过一船,定睛一看,是项王的故人乌江亭长。远远地便招呼项王上船渡江。项王仰望微明的天空上的那一淡白月痕,又看了一眼远处追来的汉军,慨然长叹:我少年离乡,有八千兵士相随,而今,二十人,二十人啊!我,我还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说罢,早已盈眶的泪再也止不住,风中传来了乌骓马的嘶鸣。

项王双膝一软,跪在了江岸。

老伯,项羽无能,向江东父老谢罪了。说着,项王的头如鸡啄,片刻,额上血肉模糊。

兵士们望着浩渺的江面,皆泣不成声。

项王大喝,快渡江,善待乌骓!声音在江面上飘荡。

小舟越行越远,渐消失在了清晨的江雾里。

项王对敌汉军,疲力挣扎,可手中剑依然若梨花雪舞,在空中上下翻飞,近之者死,触之即亡。再加之项王雷霆般的怒吼,一时之间,汉军竟无一人近前,尤恐避之不及。

项王视敌军中有一熟悉面孔。竟是乡人吕马童!

项王一怔,左肩就中了一剑。项王定睛细看,没错,是吕马童。

吕马童,我待你不薄,你何至于此?

吕马童不答,口里只是不停地喊着,杀项羽,封侯王!项王怒从中来,二目灼灼,望着吕马童,大有恨不能撕之而后快之意。他虚做手势招他近前,吕马童不进反退,口里仍喊着:杀项羽,封侯王!

项王再不等待,一跃而起,剑在吕马童面门前一晃,顿时血花四溅,吕马童的半张脸就开了花,吕马童颓然倒地。项王瞧着呻吟的吕马童,把剑往颈上一放,对着天空大喊:亚父,我来了。

忽停,又喊,天亡我也!三声过后,自刎而死。

吕马童得项王一躯体,汉王封他为中水侯。

项王哪里知道,汉王用反间计,厚赂吕马童,为防项王再度起用亚父,吕马童暗暗使人尾随范增,在一僻静之所,暗箭射亚父,谎报称亚父死于恶疾。史云:疽发背而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重点叙写项羽之死,却以“亚父之死”为题,意在强调亚父之死是项羽兵败而亡的重要原因。
B.为厚赂所惑,吕马童背楚附汉,又以暗箭射杀范增,追杀项羽,其奸滑不忠反衬了亚父的赤胆忠心。
C.文章写虞姬之死,不仅映衬出项羽的侠骨柔肠和英雄末路时的悲凉无奈,也给故事带来几分凄美。
D.项羽乌江自刎前大喊三声“天亡我也”,把失败归罪于上天,可以看出他至死未能认识自身的错误。
E.文章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既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也使得故事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2.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在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请根据文本,探析叙写项羽梦境的用意。
2016-11-18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