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戊戌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6 题号:1035527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2年,清政府制定了《壬寅学制》,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新的、系统的、完整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它是后来的《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的基本蓝本。具体内容是:“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是《壬寅学制》所规定的办学宗旨。
初等教育。《钦定蒙学章程》中规定儿童从6岁起入蒙学堂,其宗旨是“在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蒙学堂的门目表:修身第一,字课第二,习字第三,读经第四,史学第五,舆地第六,算学第七,体操第八。蒙学堂毕业后才能升入小学堂学习,小学堂的宗旨是: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七年教育”。寻常小学堂的课程门目表为:修身第一,读 经第二,作文第三,习字第四,史学第五,舆地第六,算学第七,体操第八。
中等教育。《章程》规定,中学堂内附设师范学堂,以培养小学堂教习人才。在第三年第四年设实业科,毕业后可以进入一切高等专门实业学堂。中学堂课程门目表:修身第一,读经        
第二,算学第三,词章第四,中外史学第五,中外舆地第六,外国文第七,国画第八,博物第九,物理第十,化学第十一,体操第十二。同时,在中学堂之外还设有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为高等小学卒业后不愿意再升学的学生所设。
高等教育。《章程》规定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设政、艺两科),于之平行的有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仕学馆等;大学堂3年(设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书共7科,各科下有分若干专业,如医术科分医学、药学两个专业);大学堂之上设大学院,年限不定,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不设立课程,学习不再主要依靠讲授,重在自学。

---一张倩《张百熙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壬寅学制》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寅学制》的历史价值。
2016-11-27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三的作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16-12-12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3年3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承认“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以往“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成立商部。随后清政府颁布《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改订商标条例》《商部商标注册局办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1908年,清延聘请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帮同编订商律。1909年完成,名曰《大清商律草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上述经济政策的影响。

2018-01-01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