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6 题号:1690768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 “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 “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一一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社会福利国家出现。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目的和基础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后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与1905年有何新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民生问题的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政府采取省、县、区、乡(镇)四级制。乡苏维埃政权“为乡的最高政权机关”,在党和上级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党和上级政府的命令和决议,并有考核奖惩。乡苏维埃承担着反映群众意见和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职能。在乡苏维埃下面,还有各种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群众组织,如贫农团、妇女会等,涵盖了各种人群。乡苏维埃与村之间不是完全的科层制关系,除了运用命令、督察、组织处理等必要的制度化手段外,还采取大量的非制度化手段,包括会议动员、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等。毛泽东曾评价:“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的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

——摘编自万振凡《中央苏区乡村基层政权运作特征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乡苏维埃政权运作的特征及意义。
2022-01-04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乡里组织不是一级政权单位,它没有政权赋予的立法权、司法权及法定的执法权,也没有组织体制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但却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居于主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古代乡村、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古代中国乡村社会中,乡绅拥有基层社会赋予的“天然”权威,乡绅的特殊地位使其具有抗衡地方官吏的资本,当朝廷过分干预乡村事务时,他们往往会作为民众的代表与官府抗衡。

——摘编自薛冰、岳成浩《古代中国基层自治实践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意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成功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动页。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以规范乡村治理秩序;1951年4月,政务院要求“已完成土改的地区,应酌情缩小区、乡行政范困,以便利人民管理政权,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了给民众的政治、生产、生活作出全面的指导,党和政府分门别类组建各种工作队、工作组深入基层社会,无论是党群、民政、财贸还是教育、政法等系统,回家都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全面的培养与组建。

——摘编自杨娜《1949—1956: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权利结构的变迁》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取行巨大成就。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普遍完成了六届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正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参选率在有的地方高达90%。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逐渐探索出“海选”“两票制”“无候选人选举”“组合竞选”等村委会选举模式、中国85%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和自我管理。

——摘编自王久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府、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推进基层自治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自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国古代政府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推动农村基层自治方面的做法。
2023-08-30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卫所制度是明朝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军事组织管理制度,各地驻守卫所对安定一方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卫所制度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戍法,同时又揉合元朝的军事职官制度。继承前朝“以籍定役”和“役皆永充”的思想,分户列等以定差役,卫所军的身份一旦确立,除非特别规定,世代为军。明代卫所制的实施以屯田制为经济基础,利用卫所士兵垦种荒地,缓解国家戍守与军费供给矛盾。明代的卫所不能理解为现在的军营,它更类似于现在的生产建设兵团,基本上都管辖有面积多少不等的耕地和多少不一的旗军、普通民户或少数民族人口。

——摘编自彭勇《明代卫所制度流变论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卫所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创设卫所制度的意义。
2020-07-27更新 | 2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