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99756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等。但是不容否认,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的大部分时期,德才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如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的需要,多数诸侯国废除了以血缘亲疏决定官职高低的标准,坚持以贤能为标准选拔人才。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强调选拔标准以儒家道德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选官制最初仍是将德才、学识、家世三个标准并重,到了中后期家世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将科举选官和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解决了选拔标准中德与才的关系问题,使文官选拔标准朝着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古代文官选拔标准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确立和完善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巡视主要有皇帝巡狩、州刺史“行部”和大使巡视几种方式。地方政府的行政巡视主要有郡国守相“行县”和督邮、廷对郡县辖区的分部巡视,职权分明,各负其责。这种分层和分部相结合的巡视制度,互相补充,使行政巡视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摘编自刘太祥《试论秦汉行政巡视制度》

材料二   魏晋时期,行使巡视职能的御史台脱离少府,成为中央独立的监察机构,但因朝代更选频繁和皇权受阻,巡视制度的总体作用有限。尽管如此,朝廷还是不断派遣御史不定期巡查监督各级地方官吏,并提升御史的地位和职权,以推动巡视制度走向独立化和系统化。

——摘编自邹林佑《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行政巡视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汉时期相比,魏晋时期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巡视制度“总体作用有限”的原因。
2022-07-24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选官制度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 可以称作仕进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
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 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 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 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896   年出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汉代到唐代选官方法、选官标准上的变化。相对于魏晋 时期“九品中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这种变化的主要进步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明清时期科举制的特征,说明作者为什么提出“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 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2018-04-05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村出土了木牍《集薄》,它被认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汉时期地方向朝廷呈报的上计薄。其部分内容如下:

乡百七十,口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乡三老(民间推举,掌教化)百七十人,孝弟力田(发挥道德榜样作用的乡民)各百廿人
都尉一人,丞一人,卒史九人,属五人,书佐十人,啬夫(掌狱讼,赋税)一人
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万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安置流民)
提封(郡土地总数)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如前
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
年七十以上受杖(鸠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蹑济)用谷七千九百五十一石八斗升半
春种树六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亩,多前四万六千三百廿亩
一岁诸钱入二万万六千六百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钱
一岁诸钱出一万万四千五百八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一
一岁诸谷入五十万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

注:“□”表示该字史学界尚无明确解释。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汉考核官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西汉时期国家治理的特点。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

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4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我说过,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及公务员考录工作采用的办法,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023-07-02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