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西方的文官制度 >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215023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封建君主的恩赐官职制,也有别于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初期的政党分赃制。其主要是指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虑,录用政府工作人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无过失不能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把工作成绩同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联系起来;西方的文官按地位分为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两类,按职业又分为行政级、办事级、助理办事级、专业和科学技术级,以及勤杂人员级等多级,级中有层,层中有类,名目繁多,形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同时为了使政府工作不因内阁更迭而中断,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某些政治活动。

——摘编自姚文仓《西方文官制度简论》

材料二   清末文官选拔制度是在模仿西方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学堂选官制度为核心的体系和内容。早在科举未完全停废前,学堂选官制度已开始存在,即使科举立停后,捐纳、贡生、荫生等传统选官制度依然存在。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继承了传统科举制的亮点,那就是科举的“论才”功能与学堂教育功能合二为一。同时,清末学堂选官制度也在各方面对科举选官的困境做出了修正。1905年停止科举后,学堂选官虽在形式上与科举考试相同,即均以试法取士,并给予相应出身,而且清廷自身也承认学堂奖励出身与科举无异。但是,学堂选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注重经史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选官制度的演变,并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导致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实行文官制度前,英国实行恩赐制,官员的任免决定于国王的意志。1621年,著名学者罗伯特·伯顿在其广受赞誉的《忧郁的剖析》中颂扬中国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行政官员,以讽刺英国的政治现实,推动自己国家的政治改革。1733年3月号《绅士杂志》说:“所有的著作家都赞同这样的看法:中国人在治国之术方面超过所有的民族,……官爵不是世袭的,……官员是一年一度在中国大城市中选拔出来的。”政治新闻记者优斯塔斯·布格尔,著名外交家、作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等人在《伦敦指南》、《伦敦杂志》、《工匠》和《雾都杂志》上都用中国的准则、箴言和习惯做法来攻击执政者,提出中国根据学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值得效仿的。这促使科举制度对英国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

——摘编自施忠连《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摘编自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促使科举制度对英国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用具体史实论证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
2024-02-02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从秦汉以来,不管是在官吏的选拔、任用上,还是在对官吏的管理上,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而且历代都有厘革,前后相承,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官吏的选拔、任用、考课、等级、俸禄、回避、监察、休假等一系列的齐全的文官管理制度。选官制度在秦汉时期是很不规范、很不齐全的,之后历代统治者根据所属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管理国家需要相呼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充。自秦汉始制订文官律,至魏晋南北朝,随着文官组织规模的扩大,在典、格、令中也增加文官制度的新内容和新规定。唐六典的出现,更使文官组织有了缜密的规范。经过宋、元、明、清的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会典形式为主的一整套法规体系。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严格的等级之别,同时,文官们也要接受并遵循儒家基本思想,必须行仁义、崇道德,把刑政和道德联系在一起,成为文官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伦理指向。

——摘编自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逐渐确立,但是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因而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进入19世纪,在“政党分赃制”的影响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从而造成官吏队伍不稳定,政府工作混乱,政策缺乏连续性,官吏们无法熟练地掌握业务。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同时,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上层获得了政治统治权,他们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国家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

在英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后,美、日、德、法、意和加拿大等国家争先效仿;文官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实行职务常任制,不随内阁共进退,也不受选举胜负或政潮起落的影响;实行公开而又平等的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实行严格而科学的考评制度,根据他们的工作业绩,决定奖惩、晋升。-

——摘编自甄敏《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021-11-15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体系萌芽于西周时代,秦始皇时代的文官制度已极为庞大,极有效率,不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终究只是工具性的。汉朝尤其在汉武帝时大力打击社会势力,国家得胜的结果是发展出察举制度。察举使各地的俊杰之士进入政府,政令也经由各地俊杰之士达到各地,文官体系也同时获得了儒家意念。照理说,文官体系应该与国家互补,但因为文官体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论,所以与王权实际上不断有对峙的紧张。专业的官员总是怀有儒家的理想,碰到不合理的现象时,国家的文官体系就会用社会的后援力来与王权对抗。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材料二   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制而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原因在于,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方国家基本上经历了从中世纪向近代化的转型,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西方的文官考试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即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体系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远官制度的变化。开端合所字知识,分所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读你从中西文官体系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2022-02-24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