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087608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史料二   西方各国都标榜“文官中立”,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当议员,要当议员必须首先辞去文官职务,还规定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或卷入派系之争。文官不得罢工,不得与党工组织和工会发生联系,不得接受政治性捐款,不得参与营利性的经济活动。文官严守“政治中立”,是文官制度的生命和灵魂。

史料三   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遍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贪污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需要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

(1)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史料二、分析西方实行文官政治中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史料三,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柱脚,其科举制度也被西方人誉为“第五大发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选官用人三字歌》

材料二: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展权。
——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议院辩论记录
科举制度后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与“四大发明”媲美。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材料三:
科举制度是中国文明是的最好方面,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美)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896年)
(1)填写材料一中的图示①②③④。根据相关史实,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选官形式、标准、范围等方面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积极的文化影响,简析西方推崇科举制的内在动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当时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简要概括中国科举制度需要“移植”西方的哪些理念。
2016-11-27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责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 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容闲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幼童留学计划”开创了近代中国留学的先河,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

——波《论容闳西学东渐的价值理念及实践》

材料三   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和健全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培训、交 流、回避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加强宏观管理。

——摘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钱穆所说“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从官员选拔的角度阐释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清政府进行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与表现,,并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10-10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总是殚精竭虑地寻求最理想的文官选拔制度,以此来给统治集团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在此背景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了军功爵制;持续稳定的大一统两汉实行了察举制;分裂割据时代的魏晋南北朝实行了有利于世族门阀的九品中正制;繁荣统一的隋唐王朝出现了科举制度;“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朝廷鉴于军阀割据势力的猖獗,努力发展文官政治,扩大科举取士,科举士人逐渐在政府中占优势;北宋以后科举制度的充分成熟使世袭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消失。

——摘编自周少元、程雁雷《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

材料二   18世纪初,在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政府任用官吏一直实行的“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这两种任用官吏制度的推行,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政治腐败,结帮拉派,冗员充斥,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此,英、美两国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先后于1853年和1883年对本国的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为重要原则的文官制度,并成立了专门负责考试事宜的政府机构。此后,考试录用制度很快在西方各国得到推广。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演变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英美官员录用的新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确立的原因。
2024-01-01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