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323 题号:230856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唯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在看待这场改革时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庆历六年(1046年)夏,包拯调任为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包拯先后担任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视体察民情,要求朝廷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安居乐业。在此期间,在陕西解决运城(今属山西)盐业问题,他改革盐税法令,以便利于商贩经营盐业,使解盐的生产与销售,由原来官方垄断,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这一改革,不仅解除了百姓为政府搬运官盐之苦,而且同样有利于食盐的流通。沈括称赞这种“通商法”,“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在经济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张不能苛剥平民,当时有一种政策,由政府向城镇百姓强行购买国家需要的物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这就成了剥削民众的一种手段。包拯坚决反对这种害民政策。他列举陕西强购军用物资的危害,“前后人户破蔼家产不少”,因而要求废除这种办法。包拯建议,国家急需物资应该“置场收买”,以公平的价格,自由收购。这一建议,无论对减轻百姓负担,还是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都是有利的。包拯曾经提出改革税收的良策。他说:“欲救其弊,当治其源。治其源者,在乎减冗杂而节用度。冗杂不减,用度不节,虽善为计者亦不能救也。方今山泽之利竭矣,征赋之入尽矣……若不锐意而改图,但务因循,必恐贻患将来有不可救之过矣”。此外,包拯还曾主张方田均税,即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漏税逃役。他还曾鼓励民间采矿炼铁等等。

——姚兆余《试论包拯的经济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拯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拯经济改革思想的核心和作用。
2021-03-15更新 | 2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溪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材料三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年)的创业史年表(部分)
1870年 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
1879年 通过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许以回扣或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等手段,形成了遍及全美的标准石油托拉斯。
1890年 公司已经控制了全美的大多数石油企业,也控制了全世界石油工业70%以上的市场。
1892年 创办芝加哥大学,开历史上独家对一所大学捐款之最。
1902年 建立教育总会,是一战前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
1911年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34家新公司。
1913年 创建洛克菲勒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
——据CCTV节目组
《公司的力量》、资中筠
《财富的归宿》等

漫画(创作于1903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漫画的寓意。
2016-12-13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尚希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窥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金。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观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隋文帝采纳杨尚希的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了一批冗员。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相应也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隋代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称为“朝集”,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查地方政绩。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作用。

2017-03-19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