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6 题号:586179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和重新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1)阅读材料一,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的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从原因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体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

2016-11-27更新 | 8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等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贵族的政治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12-27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商鞅法律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保证变法得以全面贯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

——《商君书》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商鞅进步的法律观还表现在充分发挥的广泛社会功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使社会成为有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

——刘树林《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


材料四 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
(2)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制实施的?概括其效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
(4)据材料四,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017-11-08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