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1 题号:1635619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干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吗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链接材料】

己亥杂诗

(龚自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韩愈,字退之,_______代文学家。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食尽粟一石(有的人)
B.才美不外(同“现”)
C.食之不能尽其(才能、才干)
D.执策而之(面对)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4.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5.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己不能知,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执策而                                        (4)上
(5)正己不能知                                 (6)可诬一世之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甲】【乙】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分析。
2020-04-01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          (2)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
(3)以报君   ____________        (4)君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马说》一文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需要怎样的人才?结合上面两篇短文,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17-05-05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一食尽粟一石
②不知其能千里而
之不以其道
④执策而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有删改)


注: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担纆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③牝:雌性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④骊:纯黑色的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告以良马/潭中鱼百许头
B.臣有所共担纆薪菜者/选贤
C.召伯乐谓之日/化为鸟
D.见其所/才美不外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两文提到伯乐的用意有何不同?
②[乙]文中,伯乐评价九方皋比千里马还要宝贵,请分析其原因。
2022-08-10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