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曹操(155-220)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16556476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元方年七岁                           学而习之                           (《论语》十二章)
B.中不至,则是无信             三省吾身                    (《论语》十二章)
C.相委                                 人不知不愠                    《论语》十二章)
D.下车引                                 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水何澹澹                           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                    期:___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                           不: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                    顾: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
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批评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是否有失礼仪?你是如何看待元方的这种行为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山岛______                      (2)险则不能治性___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             大庭广
B.淫则不能励精          条斯理
C.非宁静无以          学以
D.成枯落                    心应手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观沧海诫子书
名句
摘录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借助奇特的想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诸葛亮告诫儿子要 ________________
2023-08-18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选自曹操《求贤令》)


【注释】①受命:指开国。②闾巷:里巷。③上之人:当政的人。④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⑤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才可以使用。⑥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的被埋没的人才。
1.孟子,名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百里奚举于(     )
(2)行乱其所为(     )
(3)益其所不能(     )
(4)出则无国外患者(     )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5.甲文讲到提高人的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中用了这样一些词汇,即“苦”“劳”“饿”“空乏”“拂乱”,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要告诉我们,人应该经受哪些方面的考验才能有所提高?
6.乙文“受命及中兴之君”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人才的问题,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2023-01-06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选自曹操《求贤令》,有删改)


[注]①受命:开国。②闾巷:里巷。③上之人:当政的人。④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之首是才力有余的。⑤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如果一定要是所谓廉士才可以选用。⑥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的被埋没的人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百里奚举于(        )        (2)行乱其所为(        )
(3)益其所不能(        )        (4)才是举(        )
2.用“/”为下面这句话断句。(限两处)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4.甲文讲到提高人的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中用了这样一些词语,即“苦”“劳”“饿”“空乏”“拂乱”,作者想通过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人应该经受哪些方面的考验才能有所提高?
2024-02-0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