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9 题号:18544871
下面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本词上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下片抒发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B.开篇的“狂”字是全词的总起,外在狂,行为狂,抱负狂,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为下文抒发为国立功的心志蓄势。
D.这首词三次使用典故,表达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的豪情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慨叹之情。
22-23九年级下·天津和平·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6]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忧心岁月易逝,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苏东坡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021-06-20更新 | 386次组卷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1.古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愿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阕写作者在“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下阕写词人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也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
2019-04-09更新 | 233次组卷
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6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这首词当作于公元1076年(北宋熙宁九年)冬天。当时苏轼在密州已生活了两年,此词作于离官别任时。马耳: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六十里,望其马耳,故世取名焉。②超然:即超然台,旧称北台。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按北台在密州之北,因城为台,马耳与常山在其南。东坡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请名之曰超然台。”③联拳:团缩貌。④他年:过去。⑤使君:作者自指。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典型的苏轼式豪放表述风格直接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B.【甲】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C.【乙】词开篇点题,将描绘的起点选定在马耳山,也表明了这首词对地点的抒怀占有一定比重。
D.【乙】词不但空间开阔,也没有被时间束缚,不管是对眼前晚景的描写,还是对下阕对过往的概述,都扩展了词的意境。
2022-06-29更新 | 4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