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85 引用次数:207 题号:958056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了哪四幅“夏日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0-03-16更新 | 84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① 郎中:官名。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020-03-14更新 | 301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易 (0.85)
【推荐3】诗歌阅读。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2.“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这一句颇为后人称道,试作分析。
2020-02-23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