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属和金属矿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6 道试题
1 . 《天工开物》记载“凡钟为金乐之首”,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之中,钟是最重要的乐器。铸钟的材料,铜为上等,铁为下等。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完成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Ⅰ.金属的物理性质
(1)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生活中用铁锅做饮具,主要利用铁的______性;
Ⅱ.金属的化学性质
(2)将稀盐酸滴加到装有铁、铜的试管中
①一种金属和酸不反应的理由______
②另一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______
Ⅲ.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①有X、Y、Z三种金属,它们具有如下性质:
a.X、Z均不与稀盐酸反应
b.
c.
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②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Ⅳ.某工厂欲从含有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

(4)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
(5)加入过量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6)加入适B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Ⅴ.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7)炼铁时焦炭的作用______,回收报废金属的意义______
(8)请写出自行车链条防止生锈的方法______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一模考试物理化学试题-初中化学
2 .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水的净化

①图1所示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其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性。
②图2为水的蒸馏装置图,图1与图2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净水方法是图_______(填“1”或“2”)。
③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处于紧缺状态,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为了践行“保护水资源”理念,你在生活中的做法为:_______
(2)水的组成

①图3是水的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玻璃管里加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则该处溶液呈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得溶液的pH=7。电解结束后,硫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电解前相比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图4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电极端变化的结果的是_______(填对应选项的字母)。
(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5所示),关闭K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_______。打开K,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出,该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如图6所示实验中,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因此实验后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如图7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_______(填实验现象),可得出金属活动性:Zn>Cu。
(4)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吸收
①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原理是______。(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验室中常用烧碱和生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碱石灰,用做气体干燥剂,碱石灰可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O2          B.H2            C.CO2        D.N2          E.SO2
昨日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第八初级中学5月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3 . 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
【金属的信息】
如图1、2是钠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11”表示的是_______
(2)图2为钠的某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
【金属的性质】
(3)填写表格:
调查及实验内容分析及结论

①由图3可知:合金的熔点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其组分的熔点;
②图4中_______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成分的硬度

③图5“真金不怕火来炼”的意思是_______
④图6金属铝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⑤图7实验观察到金属A表面覆盖红色固体,则金属A和溶液a分别为_______

【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
从“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检验”两个角度可以对金属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验证。
(4)反应物的消耗:称量0.650g铜粉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并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容器内氧气的含量从20.99%降低至6.15%,实验结束后将粉末取出,称量其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650g。
(5)生成物的检验:将(4)反应后得到的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加热,产生_______现象,证明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金属含量的测定】
(6)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取40g“假黄金”样品,磨成粉末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39.6g,请计算该“假黄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昨日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化学试卷
4 .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为深入实施“考古中国”及“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一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在四川三星堆遗址持续进行。为了给予出土文物最佳保护环境,我国首次开创了田野考古发掘新模式——“考古方舱”。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文保人员进入舱内时需穿着防护服,尽量减少带入污染物。考古方舱可调节温度和湿度,文保人员还可利用仪器密切跟踪舱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含量。考古实验室里配备了充氮保湿箱和各种检测仪器,帮助考古人员完成发掘中的调查。其中,北京大学主导的联合团队采用灵敏度更高的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进行分析,发现4号坑的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属于商代晚期。同时在高光谱成像仪等“黑科技”设备下,4号坑中还发现了丝绸制品的残余,这为“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理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金面具、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青铜器上布满锈斑,锈斑主要分为有害锈【主要成分CuCl】和无害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两种,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不会继续受损;而有害锈则会加速铜器锈蚀。为了初步判断器物表面的锈蚀是否为有害锈,考古工作者常采用硝酸银(AgNO3)滴定法测试文物表面的锈蚀样品。工作者先将样品浸泡于蒸馏水中12小时,而后使用定性滤纸过滤浸泡液,使浸泡液至相对清澈。在清澈的浸泡液中缓慢滴加3~4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物(AgCl)产生,若出现白色沉淀物,则证明该锈蚀为有害锈。
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中,3D打印技术也得以大显身手。例如,3号坑的大口尊不易发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家们为它量身3D打印出了“硅胶壳,覆盖在铜尊表面,形成保护。随后再被装入用于固定的木质套箱,利用“文物起重机”取出。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仍在继续,多学科融合的科技之光必将让古老历史文化遗产绵延流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多选)
A.钢架结构
B.丝绸
C.金面具
D.青铜器
E.硅胶壳

(2)舱内密切跟踪的有害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3)日常生活中,想要鉴别丝绸与棉布可用______法。
(4)碳-14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碳的同位素,如图是碳-14的原子结构模型,该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5)用黄金打造面具,是利用了金良好的______性。青铜器表面产生无害锈的原因是Cu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等发生了反应。有害锈的主要成分CuCl中的Cu的化合价是______
(6)考古工作者利用AgNO3溶液测试有害锈时,除了生成白色沉淀外,溶液中还有CuNO3生成,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7日内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十四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验教学作为传授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拉瓦锡的曲颈甑实验】
(1)200多年前,拉瓦锡将汞放入汞槽与曲颈甑中,通过一系列反应发现汞槽内的汞的液面上升,并得到了一层红色的氧化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密闭容器内外形成了______。随后,对收集起来的氧化汞加强热,得到了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室测定氧气的含量】
(2)学生们从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如木炭、硫磺、镁条、红磷等中进行选择,最终选择红磷作为实验药品的原因是______;利用下图1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时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若将装置改进为图2,______(填写: A.有B.没有)可能避免上述异常现象的发生?在改进的装置中,注射器中的蒸馏水至少需要______mL。

(3)为了准确体现反应的变化,教师通过手持技术设备进行实验,下图是测定红磷燃烧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及压强的变化过程图,其中瓶内压强出现短暂升高的原因是______

【利用金属氧化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新实验】
(4)氧气是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大部分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有同学利用发热眼罩内胆与氧气反应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面是眼罩内胆的成分表。
产品名称一次性发热贴
规格型号130mm×95mm
产品成分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食盐
产品性能最高温度68℃,平均温度52℃,持续实际≥10h
使用范围适用于户外或室内取暖
该反应的原理与铁生锈反应类似,就是利用内胆中的铁粉与______反应。按上图示装置组装好后,学生们观察到量筒中的水面开始上升(量筒中原有空气100mL),直至______时,学生开始读数,得到最终上升高度约为19mL。实验中蒸馏水表面放置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十四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6 .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医学门》:“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水飞去石”指的是过滤
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抱朴子内篇》:“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该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铁
D.《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
7日内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十四市民间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7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除去中的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与水混合均匀
D除去溶液中的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第二次中考联考模拟化学试卷
8 .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把氯化铵和熟石灰放入研钵中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氨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D.向放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第二次中考联考模拟化学试卷
9 . 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与方法。
(1)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烘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①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从而提高炉温。
②“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步骤,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颜料制取:“水银入石亭脂(天然硫),同研……得银朱(HgS)。”银朱是古代作画的红色颜料,其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
(3)池盐制取(图1):将盐池内清水(Na+、Cl-、Mg2+等)引入旁边耕成畦垄的地里。“待春秋之交,南风(热风)大起,则一宵(一夜)结成,曰颗盐(粗盐)。”若盐析出时刮东北风(冷风),则味苦(含硫酸镁)色恶,不堪食用。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解释:

①待春秋之交,南风(热风)大起,则一宵(一夜)结成,曰颗盐(粗盐):___________
②刮东北风(冷风)时析出盐且味苦的原因:___________
(4)此书记载“铁质贱甚”,写出一个由铁得到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生石灰的制取和应用(图3):“每煤饼一层,垒石(石灰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灼烧)之,火力到后,烧酥石性。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①“灼火燔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②“解散”是生石灰遇水由块状变成粉末。该粉末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粉末“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可用于船只、墙壁的填缝防水。请写出“粉末成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根据“入水永劫不坏”,推测“成质”后的产物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10 . 化学反应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对市售的各种发热商品的发热原理开展了项目式研究。
Ⅰ、自热火锅
(1)市售的“自热火锅”加热的原理是水与自热包内的物质(内含铁粉、生石灰、焦炭、活性炭等)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Ⅱ、暖贴
(2)“暖贴”可贴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自行发热,用于取暖或热敷,其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粉生锈放出热量,铁粉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该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
Ⅲ、野外加热袋
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的热。实验小组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了如下探究。
【阅读资料】常温下镁粉与水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并放出热量。
【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如锥形瓶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匀加入水,记录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信息如下表:(实验时室温为

实验序号ABCD
固体成分
乙中现象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无肥皂泡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呜声
混合物温度
【解释与结论】
(3)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_____
(4)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_____
【反思改进】
(6)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7)依据__________两个实验(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得出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
(8)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发热商品时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