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0 道试题
1 . 【五年计划】
     材料一   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二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修建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

——摘编自《新华网》《共产党员网》(20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苏联和中国各自完成一五计划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考虑的因素。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调研历史试题
2 . 【棉花产业】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

图1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图2 美国南方种植园

图3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图四甘地发起手纺车运动

请围绕“棉花产业和近代资本主义”,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不少于两幅图片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调研历史试题
3 . 【文明互鉴】

材料一

徐善伟的《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视角。该书表明:西方文化的复兴有赖于东方文化的西传,11—13世纪出现的东学西渐浪潮,对于西方从黑暗走向复兴与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甚至从地中海走向大西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任举一例说明“西方文化的复兴有赖于东方文化的西传”。
(2)结合所学,从材料二提到的“第一、二、三期”中,任选一期概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成果。(从事件、学习侧重点和积极作用3个方面来回答)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调研历史试题
4 . 【大一统】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实现发微》

材料二   要全面理解“大一统”的演进,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进入中原以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升华,向“大中国”时代迈进。

——摘编自李永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一例史事说明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后积极学习各个方面 的中原文化。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调研历史试题
5 . 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事表明,这一时期(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调研历史试题
6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其中的”改制“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义和团运动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调研历史试题
7 . 1948年,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区大批青壮年农民如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材料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B.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D.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调研历史试题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之后,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了保卫共和,发起了护法运动等,但都失败了,与此同时,他却听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与共产国际的代表开始接触,并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期,深感自己力量和斗争经验的不足,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在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有力地震慑了帝国主义、

——摘编自刘毅《试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及联系》

材料二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公开发表了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不同。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9 . 【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自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奠定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以来,国际关系就随着工业文明和全球化的潮流不断深化和演变,从单纯的主权国家关系演变为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集团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从战争与和平等国际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合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个相反相成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表现为:国际关系的整体性与分散性同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同样明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遇到单极企图的挑战.

——摘编自谢晓娟、周延召《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提取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以下三幅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历程:从唐朝中后期火药开始使用于军事、宋代火药武器类型多样到元朝使用威力更大的火铳。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兼收并蓄具有突出的包容性B.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
C.充分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D.对世界的影响力重大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