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53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社会经济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昨日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学习党史守住初心】

材料一: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平均年龄28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28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所在的城市。谈谈你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足迹

(2)依据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足迹四个序号中选一个地点,结合相关史事说明其承载的历史记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②1938年,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③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图为八路军破袭日军交通线。

(3)从材料三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理解。

材料四: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毛泽东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节选)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上述任务而进行的革命实践。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指(     
A.修建都江堰B.开凿灵渠C.治理黄河D.开凿大运河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材料一: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罗兹•墨菲的《亚洲史》

(1)列举两项宋代的科技成就。任选一个说出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2)材料二陈述的内容与哪一工业革命有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材料三中所“开辟的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雄镇”帝月、“墨子”传信、“耙手”组网、“天眼”诞空。“天问”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

——摘编自《习选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4)材料四中“两弹一星”的“一星”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革命历程制度创新】

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艰辛历程——革命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1)读材料一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请把A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分析这次革命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敢为人先——领导人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人物再现了英,美,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他们领导了革命,巩固了成果,推动着资本主义向前发展。

(2)材料二中的图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或巩固革命成果的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请你选取其中一位,说出他的名字,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功绩。

图1                    图2                 图3

材料三:【新国新梦——革命后政治的建设任重道远】

三权分立,是西方一种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政治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

(3)材料三中的的行政机构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种政体是根据哪部法律文献建立的?这部法律文献在世界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四:【历史渊源——历史事件之间总是彼此影响的】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4)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所讲的三国的革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列强侵略不屈探索】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相形之下,中国却不能重新组织自己以迎接西方的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被迫敞开国门”开始于哪一事件?“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的事件是什么?这两个事件分别使中日两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这一系列的转变,其演变的轨迹是:每次外来的侵侮,即引发内在的反应,一步一步由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的多元秩序。……这是一条可以与今日“全球化”接轨的途径,也是条还可继续开展的途径。

——许倬云《万古江河》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引发“内在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内在反应”的三次探索活动分别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发展自己?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时期存续时间民族时代特征
公元前
221~220年
汉族、匈奴、西域各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隋唐时期589~907年汉族、突厥、吐蕃、回纥等
元、③、清时期1279~1912年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巩固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从整体来考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秦汉时期民族关系“阶段性的战争”和隋唐时期民族关系“阶段性的友好”的史实。

材料三:

地区史实
新疆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唐朝:与……结亲。元朝:设……,统辖西藏事务。清朝:册封……;1727年设置……
(3)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省略内容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对西藏地区实施的政策一例及其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和祖国统一分别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D.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对世界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实践,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     
A.三民主义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共产党宣言》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     
A.南京解放B.重庆谈判C.西安事变D.北平解放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