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34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抗美援朝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C.土地改革D.和平解放西藏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68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水平能力检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日内更新 | 94次组卷 | 152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
调整为→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 “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4-06-11更新 | 60次组卷 | 85卷引用:湖北省仙桃荣怀学校、天门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与时俱进,顺势而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有方】

材料一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摘自《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民主宪政】

材料二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力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摘编自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2)写出“近代民主制度”的名称及其确立的标志。

【多元利益】

材料三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3)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美国宪法的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文明互鉴】

材料四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摘自《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1868年“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并请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突破创新】

材料五   苏俄“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自《大国崛起》

(5)材料五中“重大的突破”指什么政策?
6 . 中国先人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甲骨文字形表达的含义

三个“力”(耕作工具耒的形状)并列,表示合作。有的多加个口,表示田地。

——摘编自张献《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协”字体现出的农耕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农业技术发展简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修建都江堰、郑国渠;测定二十四节气
秦汉时期二牛抬杠、耦犁、耧车;代田法
魏晋时期翻车;耕耙耱技术;《齐民要术》
隋唐时期曲辕梨:筒车
宋元时期高转筒车;《农桑辑要》;《授时历》
明清时期水力风车;《农政全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外国人“合法”的侵占了香港岛是哪一条约?在《马关条约》中,列强新增了什么方式来榨取中国?哪一条约的签订驱使近代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2)材料二中“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有哪些?(列举一位)。依据材料二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3)材料三中“这次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2024-06-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8 . 2024年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一行。在会谈时习总书记强调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国制定的“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基本方针是(     
A.区域自治,共同发展B.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打破隔绝,深入交流
2024-06-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两岸关系的发展
C.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24-06-07更新 | 134次组卷 | 72卷引用:湖北省潜江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据此可知(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2024-05-09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中考4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