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A.“国人暴动”B.春秋诸侯争霸C.七国之乱D.战国三家分晋
2024-05-1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春秋时期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演奏“夷狄之乐”,足见齐国与东夷文化交融之深。第六代楚王认为自己是“蛮夷”,但到庄王熊侣时,俨然以华夏传统政治逻辑行事,自认德可配鼎,由蛮夷自居到以诸夏自居。这表明(     
A.中华文明兼容并包B.文化多元异彩纷呈
C.地域影响文化样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春秋时期)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这反映,春秋时期(       
A.战乱频繁,社会动荡B.诸侯国对人才的重视
C.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D.士人决定了国家存亡
2024-05-1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一模历史试题
4 . 在这个春秋的乱世里,(诸侯)不断收纳其他的族群,融合为新的国家;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不断的“胡化”与“汉化”,构成通往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材料反映的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因素主要是(     
A.政治体制的力量B.封建经济的促进
C.对外关系的发展D.民族交融的作用
2024-05-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共同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生产力快速发展B.封建制度确立C.奴隶制开始瓦解D.诸侯兼并争霸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2024-05-05更新 | 12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史记·周本纪》中写道“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这则材料强调的是(     
A.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交融B.礼崩乐坏导致思想混乱
C.诸侯崛起操纵国家政治D.战争惨烈引发巨大灾难
2024-05-04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住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以来华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认识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三,指出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如何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明更放异彩?
2024-04-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周各大国……原来就是周王朝的诸侯国,本来就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时尚风俗伴随着这些大国的扩张也深深的渗透到周围非中原文化区的国家中,“华夏”和“中国”的观念这时已经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华夏”和“中国”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制度。
2024-04-29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丹江口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位于安徽的磨盘山遗址,经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前后)、钱山漾文化(距今4200~4000年)、夏商和西周--春秋前后延续的文化堆积。该成果可用于阐释中华文明的(     
A.创新性B.连续性C.包容性D.和平性
2024-04-26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