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小华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春秋战国时期(       

A.早期国家的建立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06-09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发展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和推动的。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材料一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民族交往出现了哪一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方式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一《步辇图》描述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历史场景,图二“元宣政院印”宣告了中央对哪一地区的直接统辖?图三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4)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024-06-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尤其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到元朝三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右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根据上述图示补全观点“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并从上述三个历史时期中任选两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6-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B.动荡的春秋时期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早期国家的产生
2024-06-06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优质初中学校发展联盟中考适应性(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5 .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

材料一   《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走向真正的自强。……孔子曾经这样界定君子之“强”:“君子和而不流,强战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强者不会随波逐流。……墨子主张“非命”,认为成败利害在于人事而非天命,“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人必须主动作为,把命运掌捉在自己手中。

——摘编自孟尧《自强不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上述思想家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结合所学,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①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现在国威未振,亟宜力图振兴,使顺可以相安,逆则可有备,以期经久无患。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④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载于《时务报》


(2)依据材料二、将四则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写序号)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材料三

①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

②王进喜

③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1934年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他们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使大庆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以聂海胜为代表的航天员群体,奋力拼搏、挑战极限,拒绝外单位的高薪聘请,无怨无悔献身祖国的航天事业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则材料,指出其时代背景。概括以上历史人物表现出的家国情怀。
2024-06-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下列图片呈现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是(     

A.政权并立B.社会动荡C.民族交融D.国家统一
2024-05-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模拟调研联考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该图所示现象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A.春秋战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B.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
C.郡县制普遍实施,诸侯国减少
D.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
2024-05-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提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关键词“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反映的课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B.夏商周王朝的更替
C.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2024-05-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人口大幅增加,并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人就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缓和B.亲疏贵贱等级减弱
C.族群之间矛盾基本解决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2024-05-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024-05-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