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2 道试题

1 .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叙述的是百家争鸣的(     

A.背景B.内容C.影响D.原因
2024-03-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传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引文中描述的“局面”(     

A.严格规范了民众的言行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限制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淄是春秋战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齐国在临淄西边稷门外的稷下,设立学宫,招徕各国学者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尊称为“稷下先生”。齐威王、齐宣王有礼贤下士的风度,稷下学宫盛极一时,群贤毕至。齐国对各家各派兼容并蓄,使得稷下学宫成为思想交锋的中心。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专门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学习五经的太学生中选拔官员。这种政策旨在确立儒家学说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图文中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稷下学宫”成为思想交锋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实施“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及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待各家思想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2024-03-2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找出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江南经济开发的其他主要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法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这个思想文化局面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提出的济世良方。

材料三:书法作为一种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被确定为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时代诗词文赋的大繁荣,为书法家提供了纯艺术的书写内容,而不同于在青铜器、石碑、竹简上的应用文体。优美而富于情感的文学内容,改变了书写者的书写动机、目的,也转变了书写者的心情和意识。

——摘编自孔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


(3)根据材料三,归纳书法艺术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条件。
2024-03-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小红同学认为,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24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彼此不同甚至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出现该种局面的根本原因(     

A.战争的频繁B.学术的繁荣C.生产力发展D.改革的推行
2024-03-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都有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身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次思想解放是人们在扬弃殷商以来流行的占卜文化的同时,创造性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学说,各家各派既相互辩驳,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了华夏民族最初尽管还很粗糙的理论思维形式,使中国人的思想获得一次极大的解放。

——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王忠武《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及特点。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二中“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概括指出这场运动兴起的政治因素。

材料三


《共产党宣言》

攻占冬宫
列宁始终致力于探索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方法和形式。……他逐渐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选自《苏联兴亡史》

(3)依据材料三图片反映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4-03-2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的演变



(1)读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   “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掉闻、机锋进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易中天


(2)这场“跨世纪大辩论”产生了什么的影响?

材料三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汉之际,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纸。东汉时期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的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价格便宜且于书写。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说说纸的发明和推广的意义。

材料四   邵阳新闻网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报道。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4-03-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分析图一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什么?图一和图三的两位人物在治国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四中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4)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3-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整理下图,该论点是(     

A.诸侯割据B.朝代更替C.民族交融D.社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