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下面符合这一“崭新的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①藩镇割据②制度变革③兼并战争④学术繁荣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发展为兼并战争,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摘编自晁福林《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

材料三:从春秋末年到汉初的300多年时间里,各家学说互相争鸣,互相吸取融合,不断丰富,不断深入,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摘自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方面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指出该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局面并说明其意义。
2022-03-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B.目的C.主张D.影响
4 .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次段材料选自《汉书·艺文志》,材料描述的是(       
A.井田制瓦解B.诸侯争霸C.秦完成统一D.百家争鸣
2022-03-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王伐纣B.国人暴动C.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
6 .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文字的起源】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思想的光辉】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有着中华文明精神的深厚渊源。早在孔子的时代,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并认真阐述过构建和谐的问题,并且这一理论在其后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精神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摘自晁福林《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2)材料中孔子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
【科技的魅力】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请分别说出图3、图4两个历史人物主要科技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022-0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医学,就在于医学的治病救人与其提倡的仁爱思想相吻合。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包含着孔子的仁爱思想。医学成了科学知识(知)和伦理道德(仁)合一的学科,行医就成了仁知合一的化身,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

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农业的繁荣和儒家憧憬的仁政德政息息相关。儒学把农业和仁政相联系的重农思想,使古代农学也成了仁知合一的学科。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其内容丰富,吸取了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思想。

儒家具有知天命(探求天体运行规律)的传统。知天命需要以历法为中心的精确计算;同时,知天命还使数学工具化,成为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标志的《九章算术》,主要是以官员解决政务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它共分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

——摘编自孙军红《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2)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3)《九章算术》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4)古代农学、数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5)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2022-02-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1)据材料,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

西汉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人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任举一例说明材料中的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实现“汉化”的?
活动三【分析史实——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3)从思想史的角度,举例说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2022-02-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贤”(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   面对新旧制度更替引发的社会大动荡,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治国良方,他们著书立说、各陈其说,造就了我国思想学术领域少有的辉煌时代。


(1)材料一中,“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
(2)材料二中的“辉煌时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的历史意义。
2022-02-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根据材料指出,促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郭沫若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