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时代,出现了政治学术思想的大解放,“思想大解放”是指(       
A.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前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填写“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写“错误”;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写“未涉及”。
(1)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产物。______
(2)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韩非子、墨子等著名思想家。______
(3)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______
(4)材料对百家争鸣的评价是否定的。______
(5)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作用。______
2022-04-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

材料二: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规范?

材料三: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bì)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

——《墨子・尚贤中》


(5)根据材料三回答,墨子提出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材料四:《墨子》书里有一著名故事: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墨子日夜兼程从齐国赶到楚国,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能大国欺侮小国;同时墨子派人去宋国做了防守的准备,结果制止了楚对宋的一次战争。


(6)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墨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什么主张?

材料五: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7)根据材料五回答,这种新体诗歌体裁是什么?
2022-03-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先人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材料一中的“子”是谁?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一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古代治国方略】

材料二:(秦朝)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十批判书》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3)材料三反映出了西汉哪位皇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该皇帝还在哪里兴办太学?

【现代治国理念】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4)依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022-03-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秦朝时,______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022-03-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须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下面哪一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
A.秦灭六国,统一全国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汉武帝实现大一统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22-03-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请写出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2)材料二中“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比较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022-03-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材料   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为了救世,必须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因而各学派的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只是个特例……当时文人学士游说之风很是盛,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大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A”;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B”;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C”。
(1)战国时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激烈交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2)百家争鸣指各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及游说诸侯的社会现象。(      )
(3)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的巨子全部都是口若悬河的雄辩家。(      )
(4)卫国商鞅入秦游说秦孝公,做到了秦国最高官职大良造。(      )
(5)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
2022-03-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场大辩论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依法治国
2022-03-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奠过于汉唐”。秦朝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司马迁史学成就B.佛教兴盛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书法兴起
2022-03-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