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半两钱            衡器八斤铜权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2)在材料二中,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023-11-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仇雠(ch6u):仇敌。③制:控制,制止。

材料二   史料说史

材料三   他最基本的功绩之一是文化建设,他大力推行的“书同文”政策,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来“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历史。国家意志和统一文化,凝成了天下归一的相同文化心理和共同思想基础。

——《汉字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史料都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书同文”政策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政策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3-11-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四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

汉朝

政治


思想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2023-08-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某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下列物品属于(       

   

A.实物史料B.文献史料C.图像史料D.口述史料
2023-06-21更新 | 49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长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权稳固、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半两钱                                        铜权                                                               铜量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和儒生淳于越关于该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宫廷辩论,延伸成“师古”还是“师今”两种不同历史观的争论,被李斯抓住掀起一场政治风暴。于是以官学取代私学,传授学问的书籍被销毁,国家只保留少数掌握传统文化的人。这场“政治风暴”的出发点是钳制和镇压反对派,强行统一思想文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有怎样影响?
2023-11-1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