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条……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材料三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比较起来材料一,材料二中汉武帝对待匈奴侵扰的措施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汉族人民对待游牧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什么态度?
(4)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游牧民族纷纷南下,当时各民族之间关系出现了一种什么趋势?哪一个皇帝主动改革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2023-10-1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史书《职官志》

材料四   清朝的这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在严格的保密制度之下,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该机构……它虽然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但是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

——摘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第一次大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为巩固统一,它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帝”是指谁?根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中央官制的具体变化。
(4)材料四所描述的是哪一机构?
(5)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23-03-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偃师中成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

材料三:“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开始于1911年……第三次开始于1949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摘自《浅谈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个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
(2)材料三中“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的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指什么?这饮“大革命”开创的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4)运用材料四中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结合史实对秦始皇进行简要评价。
2020-12-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贝币     安阳大司空村的商代晚期墓葬出上的铜贝     

   

新乡辉县出土的战国秦半两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之后的铜钱几乎均延续了“外圆内方”的形制。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北宋时,由于钱币需求大,铸钱的铜料紧缺,作为弥补的铁钱笨重不便使用,纸币“交子”应运而生。

——摘编自汪圣铎《中国钱币史话》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2023-10-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上蔡县第六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述材料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其设置时间先后排序。
(3)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
2023-07-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小钱币、大历史知识图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2)纵观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
(3)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对当时的国家治理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2023-05-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王国维

材料二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第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中的“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了古代史上什么重要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作者是在评判秦朝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给中国思想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结合上述材料,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8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二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统一……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指车辆和通路的宽度统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归纳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2-12-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伴随着郡县制的确立,秦朝的郡守、县令和县长大多由皇帝直接任免,同时为了避免世袭贵族通过分封制来瓜分胜利的成果,中央一般每攻克一处便就地设县,并任命长官,这些官员大多由当地有能力的人士担任。据此推测,郡县制(       
A.扩大了秦朝的疆域范围B.打击了世袭贵族的势力
C.顺应了民族交流的趋势D.影响了城市规模和布局
10 .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B.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